日本集团主义对中国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2015-09-10吴谢梅熊萍
吴谢梅 熊萍
摘 要: 二战以来,日本飞速发展,日本集团主义深刻影响着日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旨在对日本集团主义在日本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探究及其在日本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做浅显分析,从而得出其对我国大学生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本集团主义 集团意识与经济发展 中国大学生 启发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事件莫过于日本经济的崛起,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内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当时继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这样辉煌的背后,除了日本民族每个人的艰苦奋斗之外,与日本民众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密不可分,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长期以来的集团意识促进了整个日本经济的辉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飞速发展,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面临巨大的阻力。国际论坛上已有“中国威胁论”一说,中国国内形势中有许多不团结现象。2014年中国梦的提出,当代大学生被赋予了重大的历史责任,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诚然,国家的前途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贡献,大学生只有把未来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有梦想,有激情,团结一心,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一、集团主义在日本的表现
1.集体归属、各安己分意识强烈。
在从小的集体意识教育下,日本人普遍认为集体是其利益的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自己处在这个共同体下,就要努力与同伴们团结配合,尽量照顾别人才能有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拆对方的台,争取自己的利益,尤其同外部接触时,内部矛盾可以暂时搁置。从集团利益出发,绝大多数日本人喜欢集体活动,具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意识。强烈的集团主义要求他们必须服从于严格的序列意识。日本社会把人、社会集团、国家等一切事务看成一个序列,并对自己、自己的集团、自己的国家在等级序列中的地位极为敏感。他们安分守己,遵守规则,绝不破坏这一序列,下级服从上级,上级对下级关爱有加。
2.耻文化下产生的从众心理。
在多神教的日本,神、佛等意识不那么强烈。日本强烈意识到世人的眼光,耻文化下的日本国民,决定行动往往不是靠正确与否,他们依赖的是周边人的眼光。耻文化的出现,与日本社会构造有深刻联系。在遥远的弥生时代,日本因为水稻耕作,很早就形成了村落共同体,形成了封闭的人伦共同体和亲密情感的人际关系。日本人重视集团内部的和谐,他们普遍对同为日本人的他人有依存心理,这是集团精神的最大原因,如果一个日本人被认为是与众不同的,那将是他最为恐怖和羞耻的事情。日本人最害怕的是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总是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和大家是一样的。只有置身于某一集团或者潮流当中,日本人才会心安理得,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将自己全部融化在集团中,才能找到自我位置和价值,另外也无法形成独立意识和个人主体性。
3.日本人对内对外区分很明显。
对集体的过分重视和依赖,派生了日本人严格的内外意识,在日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归属于一个特定团体,在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形成温情的伙伴关系,通过共同合作,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集团相应地给成员以家族似的保护,而对其他集团的成员,则把他们界定为外。这点在日本文字上体现得很明显,对外成员普遍使用敬语,表现得彬彬有礼、和蔼可嘉,实际上表达了日本人一种疏远和冷淡及不关心的态度。
日本的集团主义精神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日本民族团结稳定,这是大学生应该借鉴的地方。但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性观点看待日本的集团主义,我们应认识到其不足的地方,如影响了日本人是个性解放,自我意识的觉醒等,导致日本人生活普遍很压抑苦闷,近年来,日本大学生自杀率升高。我们应该从辩证角度看日本的集团主义精神,在吸收优秀文化的同时意识到其阴暗面。
二、集团主义下日本教育的特点
日本的教育是在集团主义传统观念下形成的,高度合作性的教育在日本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下面着重分析日本集体主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
1.强化危机意识教育,培养国民意识。
日本始终把国土狭小、资源奇缺作为国民教育的基本意识。对于当今日本的飞速发展,他们居安思危地认为,他们的社会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无穷无尽的灾难和威胁,民族危机随时可能降临,甚至要求每一个日本国民从出生直到最后死亡,时刻牢记自己是危机民族的一员,必须把力量归属于整个民族、整个集团。
2.强化集体主义行为方式的训练。
1986年四月,日本改革咨询报告提出:为了加深自己对集团中作用的意识,以及增强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感及合作的必要性,有必要根据儿童学生发展阶段,扩大体验学习和集体生活的机会。要求在学校进行集体行为方式训练,让受教育者养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3.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实践教育,从书本走向实际,从课堂走向活动。
注重实践教学,开展各种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经常性集体活动。各年级都结合课程内容和计划安排实际活动,并将时间地点要求列入学校教学课表。同时,日本学校规定凡是主持集体活动,一个同学没有完成,其他同学不能走开,直到全体成员完成后方可结束。通过这些教育手段,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团体的一部分。
三、集团主义对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与启发
你曾经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过台湾手抓饼,这家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老板竟是一位刚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禹化普,禹化普大三就当上了手抓饼店老板,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达250万,现在连锁加盟店已开遍大学城。无独有偶,不久前,一款手机软件“超级课程表”在微博上走红,由于可同步对接学校教务系统,自动导入课表,被不少网友称为上课神器,甚至有网友将其与李开复创新工场研发的“课程格子”进行PK,而“超级课程表”是重庆高校APP开发者联盟理事长、重庆大学云计算协会长李力带领他的“90后”学生团队共同研发出来的。
大学生创业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席卷,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创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生刚20出头,血气方刚,想法多,热度很高,但是,就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而言,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也不过4%,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0.3%,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大学生创业形势表面一片大好,但其背后大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在这样的形势下,这些创业团队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这背后除了创业者个人的努力之外,促使其事业蓬勃发展更大的力量是什么?禹化普表示,合伙降低了创业风险,同时可以各取所长。而李力称“团队可以让创意碰撞”,在李力团队负责技术开发的廖先浩认为,技术开发是一潭死水,一个人的能力远远不够,戴梦则表示遇到难题一起探讨,非常有利于自身成长。“做自己的事业和帮别人打工,两者的动力有很大差别,独木不成林”,戴梦举例说,开发一个APP,需要产品设计、上线运营、上线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就算是全才也很难独立完成。李力也表示,团队合作能让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可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张仲明表示,“90后”合伙创业,最初是积累经验,减少创业风险,多和人承担,风险便小一些。重庆师范大学尹华认为,合作更多的是可以集思广益。南京大学软件学院2010级学生刘靖康曾制作高校平均脸,破解过360董事长周鸿祎的电话,被称为“技术帝”,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创业需要极强的综合能力,团队创业可弥补这一点。
四、关于日本集团主义的取舍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梦。中国梦是一个伟大且切实际的梦,它的提出,无疑赋予了作为社会精英力量的大学生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国家、我们党在追逐梦想的途中,从来不缺乏勇往直前的人。但马克思主义提出,任何一个成功的出现都是方法论的产物。只有结合恰当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分析日本集团主义的利弊,正确地拿与舍。
1.如何拿,拿什么。
日本集团主义下的日本教育强化危机意识教育,培养国民意识,这正是中国大学生欠缺的,国人大抵以天朝大国自居,自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危机意识很薄弱。在这样的心态下,产生了以环境问题为首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力量的增强,更有官员在海外大放厥词,毫不谦虚,脱离了中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这个阶段这样一个事实。古语有云,树高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古人的智慧,对现代中国同样有很大借鉴意义。国际论坛上的“中国威胁论”并非空穴来风,中国梦仍然很遥远。大学生应当秉着主人翁的心态,强化危机意识,时刻牢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国人团结一心,牢记自己是这个危机民族里的一员。
日本教育向来主张强化集体主义行为方式训练,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习借鉴的一点。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党是人民群众的党,并非是个人的英雄主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始终扎根于集体。大学生应当加强集体意识,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增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无论在哪一个集体中,始终忠于集体,一切行动从集体利益出发。
2.如何舍,舍什么。
在集团主义教育下的日本民众普遍安分守己,上下等级秩序严明,绝不破坏这一序列。这也就导致在集团内部,福利待遇、工资等往往按员工入职时间来算,这样分配很大程度上忽略新入职员工对公司所作的贡献,以及创造的价值,这种安分守己挫伤了青年一辈的工作积极性。中国社会目前是按劳分配,企业文化中更多的是优胜劣汰,这种安分守己并不适应,我们应该舍去。
从日本集团精神的最大原因来看,遥远弥生时代形成的村落共同体下的人们形成了封闭的人伦共同体和亲密情感的人际关系。日本人最害怕与人与众不同,甚至认为是极为羞耻和恐怖的事情。只有置身于某一集团或潮流当中,日本人才会心安理得,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笼罩在这样文化道德阴影中的日本民族大都无法形成独立的意识和个人的主体性。创造力是一个人与生俱有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人性,而且过度强调群体的共同行为给个人带来了淹没感,扼杀了创新锐气和勇气。中国梦的提出,根本的就是实现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每个人的个性独立化,充分发展每个人的潜能。面对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已到达了一个巅峰。我们在团结一致的同时切不可盲目从众,应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争当创新型人才。
梁启超在其《饮冰室文集》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国伟大复兴之重担终究是由年轻一辈承担的,如何更好地把每个人的能力最大化,认真借鉴日本集团主义中精华之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曹书杰.日本国概论.大连出版社,2001.
[3]森岛遇夫.日本成功之路-日本精神和西方技术.经济日报出版社,1986.
[4]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少年中国说.
通信作者: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