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

2015-09-10王旭红

考试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王旭红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构建课程改革新体系和高效课堂模式,切实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大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状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势下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农村学校教师应如何运用高效课堂呢?作者认为应从观念、行动、反思与总结经验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农村学校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构建课程改革新体系和高效课堂模式,切实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大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状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势下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对于教育教学条件落后的农村,其应如何构建适合农村孩子的高效课堂模式呢?作为农村学校的一线教师,以及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线实施者,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农村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转变观念

在教育教学条件都比较落后的农村,学生、教师、家长对课堂改革都持怀疑态度,所以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以下情况:学生不愿参与、教师不愿实施、家长不愿支持,使得高效课堂在农村学校的实施变得困难重重。要在农村学校实施高效课堂,应先从转变人们观念出发,让学生、教师和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高效课堂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教师、家长转变观念呢?

1.转变学生观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从观念上转变、从思想上接受和喜欢高效课堂,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陈旧的课堂教学就是老师生搬硬套和学生死记硬背,由于农村学校硬件设备的不达标,导致这种教学模式很流行,使学生觉得念书是有特定模式的,即“听、念、记”模式。由于这种观念已经在学生思想中根深蒂固了,因此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并从中获得知识时,会发现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学生不愿意参与,如何自主合作探究呢?要想从观念上转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就得让学生在高效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尝到甜头、感到快乐。

2.转变老师的观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今天课堂的高效改革从根本上让课堂角色大逆转,从老师表演的课堂一下子变成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使很多老师一下子不会上课了,不相信学生,觉得如果把大量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是不可能学到知识的。同时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让老师更加不敢相信高效课堂,再加上实施高效课堂加重教师课前课后的工作量,由于惰性的驱使,大多数老师不愿意实施高效课堂。由于农村硬软件跟不上,要想让老师主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转变老师的观念,首先应让老师明白高效课堂的实施是新时代下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不管是农村教师还是城市教师,都得接受改革,从而从根本上打消农村教师的观望心理。其次政府应该努力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让老师不再为怎样才能找到资料、怎样才能找到教学工具、怎样才能安排上多媒体教室而烦恼。最后领导部门不要规定课堂模式,而让老师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域特点选择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总之,要想在农村成功实施高效课堂,就得让老师真正意识到不改不行了。

3.转变家长的观念。培养孩子成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是重要的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中央教科所王化敏教授曾说:应把家长原有的知识、教育孩子的爱心和技能、对教育的关心作为宝贵资源,吸引他们参与,使家长成为教育改革的主体之一。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多措并举,引导家长树立高效课堂观念,另一方面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并了解高效课堂的优势,使高效课堂理念深入每个家长心中。最后我们要努力让家长看到孩子在高效课堂下的进步明显,从而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二、付诸行动

一切成功在于行动,要想完成高效课堂改革,就得真正去实践高效课堂,一线老师应如何付诸行动呢?

1.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讲究动静互补。教师每讲一个内容,都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的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2.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和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

3.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教师要通过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表情、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获得的情感,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三、善于反思课堂,总结经验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都要认真地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自己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我认为主要记录三点:

1.总结成功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则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原因。无论课堂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

3.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高效课堂还很年轻,当然,我们对高效课堂的运用更年轻。教育教学条件落后的农村要想构建起适合农村孩子的高效课堂模式,就得从观念、行动、经验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从量变到质变。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