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积极因素,架设高中地理教与学互通的桥梁
2015-09-10施正阳
施正阳
摘 要: 教学关系的处理是每一名教师都要面对的课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挖掘积极因素,优化教学关系,架设教与学之间互通的桥梁,是打造高效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学关系 课堂教学
地理是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教师在设计和开展任何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应是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并最终“服务”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能够优化教学关系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从学习中和周围的、外界的事物中探求知识,再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实践经验,获得真正可用的知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倡导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前提的素质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主题,要求教学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融探索思维于生活,集科学素养于课堂[1-2]。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挖掘积极因素,建设生活与课堂的桥梁、教学与学习的桥梁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架设生活与课堂的桥梁
在实践中,课堂教学的问题在于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受限,学生从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天地投入一个时间与空间都有所限制的场所,无论是情绪上还是思维上都会产生一种无法适应的紧张心理,带着这种心理学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借助多种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感觉自己仍旧置身生活中,从而放松心理、调动思维、积极探索。
如在讲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时,在课堂上将环保局发布的最新的我国“环境状态”公报整合到教材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公开数据对当前我国环境(包括大气、水、海洋、城市等)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气候的变化、大气污染治理及自然灾害程度和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关注;对我国面对这些现状应如何制订相应行为与措施进行思考,并尝试列出当前我国应将哪些方面作为环保重点的计划。如此通过这种生活与课堂的结合,在生活情境下学生已经自动开启“思维模式”,从这些生活现象中捕捉到“科学因子”,并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感受到地理课程富有趣味。
二、架设实际与表象的桥梁
其实每个高中生都在无形之中创造出自己的“经验世界”,这些经验储存于学生的记忆表象中,是高中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很多经验学生或者是不自知,或者是不知如何应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架设实际与表象之间的桥梁,激活学生的“经验世界”,让其成为助力学习的有效工具。架设实际与表象的桥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语言、行为、问题、实验或者是网络等。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激活“经验”上,而非“情境”过于细化的创建上。
如在教学“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课时,教师要提出一个问题:我国能否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为己所用?我们应当怎么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几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给学生思维预留下很大的空间,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经验创造出丰富的记忆场景,对教师问题进行全面解构并思考,利用储存于记忆中的表象知识解答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学生在进行设计和表达设计的过程中,皆是以自己脑海当中浮现出的种种生活场景为基础的,而在设计之后教师可以将问题引入更深层次:学生考虑一下“环境观”与“发展观”之间的联系在哪里?一味的“发展观”会造成怎样的危害?这些问题会引导学生从关注地理技能走向关注地理素养,从而进一步形成探究思想。
三、架设学习与探索的桥梁
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才能更活跃和更成熟,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进行探索的机会,为学生架设学习与探索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朝向正确的方向调整,通过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敢于质疑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素养。对于高中生来说,探索领域不易过浅,教师可以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及高中生认知特点,为学生组织探究活动。如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首先在课前组织他们深入开展“城市污染源分析与调查”实践活动:学校附近工厂向大气都排放了哪些烟尘及有毒气体?这些会给人体带来怎样的毒害?它已经给学校及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等等还可以带他们参观较具规模的化工厂,了解当前工厂购置的治污设备、采取的治污措施,取得的治污效果,等等,让学生认真记录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并大胆在课堂上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治污方案,这些都是寓理论教育于实践活动的教学。学生通过在这些实践活动中的直接参与,获得最真实的体验,这不但让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与“升华”,更对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融探索思维于生活之中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又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就能够掌握很多科学知识和技能。
四、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地理教师要立足生活实际,收集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地理知识,再将这些知识迁移到课堂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形成一个融探索思维于生活,集地理素养于课堂的教学环境,从而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架设一座“桥梁”,推动学生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凌艳.试论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赤子,2015(7):337.
[2]文建华.社会即教育——生活化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未来英才,2015(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