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鞋匠的儿子》教学例谈

2015-09-10袁春岭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9期
关键词:简约解读

袁春岭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要力求教学内容简约,教学方法简便,教学环节简化,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鞋匠的儿子》一文的教学,可从解读演讲,感悟形象;设身处地,走进内心;恰当取舍,丰满人物几方面入手,使教学简约、简便、简化。

[关键词]解读 简约 简便 简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72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写人课文,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曾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是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参议员的嘲讽,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宽容,成功地将嘲弄的笑声化为赞叹的掌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全文以朴实的语言充分展现了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林肯的敬佩。对本课的教学,该如何做到简约、简便、简化呢?

一、解读演讲,感悟形象

《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林肯的三段演讲来表现其人格魅力,对林肯演讲的解读成了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些语句表面上平淡普通,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有通过品读,走进人物的内心,才能真正体会人物的魅力。该如何引领,才能使学生在文字间自由驰骋又不会漫无边际呢?教学中,我紧扣林肯的三段演讲,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揣摩文字背后的深意,感悟人物的形象。

教学片段:

1.默读全文,请你画出林肯的三段演讲,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2.交流展示。

第一段演讲:

(1)男生读。

(2)哪句话你感受最深?从中体会到什么?

(3)去掉“非常”“一定”“永远”,比较朗读。

(4)三个“永远”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宽容对方的无礼;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永远怀念和尊敬父亲。)

第二段演讲:

(1)女生读。

(2)这段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同桌讨论交流。

(3)创设情境:我仿佛看到了 ,林肯是多么 。

第三段演讲:

(1)引读:“然后,林肯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学生齐读第三段)

(2)“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林肯在说这句话时,心情怎样?“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这是怎样的眼泪?

(3)当林肯流下眼泪时,(齐读)“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

(4)省略号的背后省略了什么?

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学习,没有任何花样,内容朴实简约,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二、设身处地,走进内心

学生对林肯的形象的认识相对容易,但如果要内心受到震撼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内心。教学中,我根据文本的特点,从文中参议员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强烈的对比入手。

参议员羞辱林肯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你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你们为什么笑得如此开怀?

生1:你出身卑微,就是做了总统,我也看不起你。

生2:你做了总统也永远改变不了你卑微的出身。

林肯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完之后,“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省略号的背后省略了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生1:林肯先生,我为我刚才对您的冒犯说声“对不起”。

生2:林肯先生,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我真诚地请求您的原谅。

生3:林肯先生,我万分惭愧,请原谅我的出言不逊。

教师找准切入点,抛砖引玉,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各抒己见,答案精彩纷呈,方法简便易行,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

三、恰当取舍,丰满人物

文中叙述了两个事例,一详一略,第一个事例可知林肯的品质和为人,第二个事例介绍了林肯的成就。课文重点介绍了第一个事例,对第二个事例略写,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化了第一个事例,而简化了第二个事例。

学生在充分阅读第一个事例后,理解林肯:“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林肯用形象的比喻告诉人们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表达他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在此基础上,拓展了美国的“南北战争”,并拓展了林肯遇刺后万人瞻仰的相关资料,从而使林肯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简约解读
追寻简约之美 实现高效课堂
浅析服装中“少即是多”原则的应用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