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领导力和权力分享

2015-09-10迪娜·安瑟如月

中小学德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管教愿景领导者

迪娜·安瑟如月

一、简介:正面管教教室里,教师的愿景和思维模式

在将学校文化逐渐转变成为教师与学生都能更加彼此尊重的过程中,正面管教教育体系要求教师对此变化要有更为明确的愿景。也就是说,当不可避免或者众望所归的变化开始发生的时候,至关重要的是:领导这场变革的人对于即将要建立的新秩序有清晰的认识。这就好比是:导航仪能够帮助人们,时刻知晓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或者需要调整方向。我们假想一下,有一群人,正在从一个地方行进到另一个更好地方的旅途中,此时,很重要的是要知道:谁在开车,以及对驾驶员的要求是什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或者驾驶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得团队能够满意而成功地到达目的地。

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很难接受自己在家里或者在学校里是孩子们的领导者这一说法。当教师站在讲台前讲课、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时侯,他们感到很自然。但是,让他们去“领导”学生,的确是一个不同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要求承担的责任更多,并且要能够觉察到自我和他人的需求。领导孩子比领导成年人更加具有挑战性,因为孩子们还不成熟。他们的大脑直到25岁才发育完全。孩子们更多地从他们的领导者身上找到榜样。他们通过观察和留心领导者的行为、谈话来学习,从而塑造自己的个性。

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准备在教室里贯彻正面管教的教师们,要迎接这个更大的责任和机会,必须欣然接受自己是领导者这一事实,从而成功地建立起与学生们彼此更加尊重的教室文化。这一切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这种变化,要求领导者要有相应的愿景和思维方式。

本期,我们将分享两个正面管教在学校应用的实际案例。其中一个案例来自小学二年级,另一个来自初中一年级。每个案例中,教室领导者都面临着一些挑战。改变文化可不是件小事。我们会探索一些他们能够采纳的方法,来建立领导者的愿景,接受相应的思维方式,从而朝着更大的目标迈进。

二、案例

案例1:《如何避免讲粗口》

这是广州市某小学二年级召开的一次主题班会。这所私立国际小学,如月老师三年前曾经拜访过。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和国际视野的孩子。在此案例中,包含了一次早期的班会过程回顾以及一次近期的班会记录。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学校领导者的参与是如何影响到这一变化的过程和效果的。

内敛持重的校长四年前曾经给学校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赠送了一本《正面管教》,并亲自做幻灯片与老师和家长们分享其中的教育理念。两年前经一位热心家长的引荐与如月第一次见面。共同的教育理念和对孩子的热爱,使她与如月一见如故。

第一次的主题班会,学校邀请如月为指定的四、五年级召开一次正面管教主题班会。这次主题班会给如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给觉得熟悉却又完全陌生的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召开班会,因为对孩子们在现场会如何反馈、自己是否能把控全局等完全未知,她感到越准备越紧张。最后,她选择遵循“相信流程、相信学生、相信自己、放手结果”的原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只差一岁,但她们与老师和同学们互动沟通时的状态,以及大家对各自所关心问题解决方案的寻求,却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小学老师来说,坚持流程和尊重不同年龄差异和兴趣的孩子,对于每一个孩子是否愿意合作,并执行班会决定,是非常重要的;3.在班会之后的老师交流环节中,关于如何通过班会建设民主、合作、尊重以及关注解决问题的班级文化,校长向出席现场观摩的老师们提出了两个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1)大家在班会的现场,有没有体会到孩子们愿意敞开自己,表达不同意见时的惊喜?有没有担心场面失控可能给老师带来挑战时的紧张?(2)为什么如月老师允许这一切都自然发生,并终于带领孩子们进入了每个人都只表达自己、不评判别人,而最终孩子们投票所得出的,却恰恰就是我们所希望的结果?

第二次的主题班会,是由学校老师与PDCA特约辅导员一起召开的主题为《如何避免讲粗口》的班会。下面是这次班会的过程记录和总结:

【班会过程记录】

一、主持人自我介绍、介绍辅导员和记录员。

二、介绍共同制定班会规则的过程,邀请同学们发表看法的建议如下: 1.每次一个人说话,其他人倾听;2.遵守必要的课堂规则;3.别人说话时要看着他;4.坐姿端正;5.说到做到。

三、互相致谢环节。

四、主持人说明头脑风暴规则后,学生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遇到任何问题都用正面思维,再用和善的方法寻求解决方案;

2.不惹别人生气,遇到困难可以向他人求助;

3.一起制定规则;

4.因为说脏话会导致争斗,尽量管好自己不说脏话;

5.男女生分开坐;

6.试着自己管好自己,发现同学说时,也可制止;

7.可以捂着耳朵不听,也不学别人讲脏话;

8.要忍住、冷静;

9.记住“好人歌”里的句子。

五、主持人请记录员按顺序念出所有方法。

六、主持人邀请大家一起总结:

1.自己不说脏话的方法;

2.别人对自己说脏话怎么办的方法。

七、下次班会的议题征集及确定。

八、总结。

班会之后,大家一起总结了班会值得鼓励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值得鼓励的地方:班会开始之前对正面管教班会的介绍;在班会过程中对孩子积极态度和分享的鼓励;用启发式提问来邀请孩子们思考回答;主持的过程是和善而坚定的,等等。

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下次可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制定班会规则;将逻辑后果的3R1H(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张贴出来;致谢语句要具体,被致谢者要说谢谢;记录员读会议的建议时,不用念提议人的名字;逐一过滤每一条建议,看是否符合逻辑后果的3R1H;抽象的建议可以追问澄清一下;比较爱说话调皮的男孩子,或许可以下次安排坐在老师身边,或邀请他来做纪律委员,以使他通过帮老师做事而找到价值感,等等。

案例2:“梦想班级”主题班会

这是山西某校初一某班开展的主题班会,由PDCA在山西的特约辅导员赵玲辅导。班主任虽然没有正式上过正面管教教师认证课程,但她对正面管教的理念和工具非常认同。班主任希望辅导员通过一系列班会,建设一个有尊重、有合作、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辅导员赵玲也有一个初中生儿子,她深深了解父母们和学校老师都希望可以帮助孩子们学到彼此尊重、合作及其他的社会能力,进而改变目前家长、老师和学生们都感受到的教学和关系的压力、挑战和不被充分尊重的现状。为此,她在开始正式的系列班会之前,先从设计建立共同愿景和目标的正面管教班级活动开始。下面是这次班级活动的总结与分享:

【班会过程记录】

1.活动:围坐成圆圈。

2.提出议题:

(1)在你的心中,梦想的班级让你觉得快乐、放松、安全,能很好地与同学老师相处吗?

(2)这个梦想的班级是什么样子?

(3)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3.分组:分成6个小组讨论

(1)每位同学将一个想法写在即时贴上;

(2)组长组织大家将想法归类,形成本组的4-6个主意(关键词);

(3)6个组派代表将小组的主意再次归类,形成6个主意;

(4)每组选择一个主意,头脑风暴“我们怎么说”“我们怎么做”“我们的指导原则”,记录在6张模板挂纸上。

4.孩子们头脑风暴的词语和主意整理如下:

(1)奉献、团结协作、遇事主动、有更多的人乐于助人;

(2)没有攀比、嘲讽、等级之分,不藐视他人(的身体、成绩和家庭);

(3)心中有人,心中有班;同学之间尽量减少摩擦;

(4)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主动干自己该干的事情;

(5)积极处理班级事务;

(6)积极为班级做贡献、为班级运动员加油;

(7)当课代表把作业抱到班里时主动帮忙发作业;

(8)团结,有什么困难一起面对;

(9)为班级着想,把班级视为自己的家。

班会之后的总结中,大家提出的值得鼓励的地方包括:分组讨论提高了效率,安排组长有利于调动本组同学的积极性和活动的有效性;当大家的倾听气氛不好时,可以通过提问来让大家意识到安静与倾听是大家的需求;在活动进行完之前问大家:围成圆圈的好处是什么?从这个活动想到和学到了什么?孩子们提出了很多关于有效合作的主意。活动结束时,大家把桌椅放回原位的时间比开始提前了1分钟,而且发出的声音明显减少。在总结需要改进的地方时发现:选择空间适宜、安静的场地对活动是否有效非常重要。这次活动出现的挑战是:怎样让孩子们听清楚活动的要求?一些孩子提出的想法是应付,如何调动其参与意识?

最后,再讨论“我心目中梦想的班级是什么样的?”和“我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在与以上两个案例学校的老师和辅导员,以及其它PDCA组织的“正面管教在学校认证班”老师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学校老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希望建立互相尊重、和谐的班级文化,然而从传统的班级管理体系向民主的班级文化转变的过程,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案例一中所形成的较为流畅的班会流程和专题班会讨论效果,是学校自上而下不断加深对正面管教思想的认识和提高工具运用能力的结果。而案例二所呈现的“梦想班级”头脑风暴,带给老师与家长许多鼓励和启发:只要给孩子们所需要的尊重和空间,他们就会散发出我们梦想之花的芬芳。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加强教室里的领导力,从而使如下问题得以持续的改进:

1.老师们不断尝试新的正面的方法,训练学生建立有创意、有尊重、有合作的班级文化,将状况百出的班级文化带回正确轨道。

2.面对中国普遍存在的超过40人的大班教学,如何加强老师领导力,如何使老师可以专注于知识的传递,并且使学生和老师都能享受知识的传递与学习的过程。

3.如何设计和拥有一套架构成熟、使用灵活的班级领导力工具,让学生们明白其中的精髓和使用方法,以达到班级自治。

4.将普通班会的跟进过程和沟通过程中的共识,赋予老师和学生。以使其在班级以外的家庭和社会场所,也可以运用所学到的思想方法和沟通、建立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提高教室领导力的基本步骤

针对本期专题和两个案例,为训练和支持有类似经历和问题的老师们,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的正面管教活动和方法:

步骤一:运用“两列表”明确愿景

“两列表”是正面管教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首先邀请老师和家长们共同列出:“你们目前面临的来自孩子的挑战”是什么?这个长长的“抱怨”清单往往包括:不尊重、顶嘴、不听话等。

之后,我们请他们设想:将来某一天,当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们重新回到母校,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成功”的年轻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品格?我们提醒老师和家长们,“成功”有多重含义,就这个活动而言,我们所定义的“成功”是:感觉幸福并且对社会有所贡献。然后,我们请家长和老师们列举出他们认为“成功”的孩子应该具备的品质。如果我们能够变魔术似地将这些技能和品格传递给孩子,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的是什么?此时,另一个长长的包含许多美好品格的清单出来了。每个成年人都会思考:该怎么去培养大这么一个如此全能又成功的年轻人?这就是明确了愿景的力量。要想使孩子们成为有能力、自信、负责任、懂尊重的年轻人,需要时间、专注、决心和接纳。这是一个长期的、基于愿景和互相信任的原则。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体现尊重的正面管教工具的过程中,我们的愿景就是这个过程中的GPS。通过这个GPS,我们可以不断辨别:我现在教室里面对日常挑战所做出的行为,是鼓励了我的学生发展我们所期待的成功品格和技能,还是打击了他们的成长?我所做的是增强了孩子的归属感还是与之相反?愿景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到达充满期待的目标铺平道路、指引方向。

步骤二:运用“上方卡”转换思维模式

当教师有了愿景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从教师的思维模式转换到课室领导者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人们具有的一系列既定态度。教师与课室领导者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教师的思维模式,是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中,专注于教授文化知识的若干目标。这个目标很清晰、专注,学生们可以学会知识,并记住以应付考试。教室领导者的思维模式,它可以包括教学目标,但更加侧重于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即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青年人,营造承担责任、分享权力的学习环境。教室领导者的思维模式,还包括教师自己的学习与自我成长。今天在教室里的孩子们,将会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有证据表明,如果孩子们能够在一个感觉安全的班级,并且这个班级同时具备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社交冲突的环境和气氛,孩子的学业表现和社交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对这一点,我们不足为奇。因为,我们知道孩子们在平静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会更为有效地运用他们大脑的相关部分,做出理智和智慧的选择。

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提高我们的教室领导力,从而使得孩子能够在对待他人的时候也效仿呢?这是一种变革性的态度和思维模式,需要老师转换角色。在正面管教中,我们有一个叫做“上方卡”的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们发现和了解自己的领导风格和教学态度取向。有些老师倾向的风格易于他们向领导者的角色转变,而另外一些老师则需要不断的自我激励才能转变。这四种态度取向包括:安逸型、取悦型、控制型和追求卓越型,他们各具价值。正面管教在教室领导力中,需要牢记的一点是:教师要进行权力的分享。教师既不能将权力拱手让给学生,因为这种做法过于和善;也不能对学生进行控制和强迫,因为这种做法过于坚定。教室领导力,需要体现的是和善与坚定的平衡。也就是说:既要允许学生发展他们自己做出选择、承担责任以及达成共识的能力;又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成长,不受惩罚和羞辱。在正面管教教室中,教师们也可以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教师的示范和“示弱”,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这为老师们的自我成长也创造了空间。这种教室和学校的氛围,注重创造和建立一个互相尊重、彼此接纳的团队,并且传达这样的信息:“我们在同一条船上。我们在一起工作、一起学习,我们互相关心。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在一起。”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经说过的:“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教室领导者的愿景和思维方式,对于班级和学校向正面管教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正面管教是基于鼓励与启发的教育。没有思维方式和流程的转变,将无法全面建立这个教育模式。我们需要勇气来面对,如何才能在教育和领导孩子方面做得更好,这需要我们专心学习、操练新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也需要树立愿景,进行一些自我认知的实践和活动。同时,配以过程记录将会帮助教师们知道他们逐步进步的脚步。正如孩子们在班会结束时,需要回顾哪儿做得好,哪儿需要改进一样。与之类似的是,教室领导者也需要周期性地对他们的领导力进行回顾与总结。

步骤三:营造相互尊重的教室文化

转变是可能的,但不会瞬间发生。尤其对于习惯了用强迫、控制等手段来教育孩子的老师们来说,想要改变他们的思维、态度以及行为,是很具挑战性的。为营造相互尊重的教室文化,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教师和学生们可以通过一起做以下两个活动来开发一套有助于创立相互尊重教室文化的行为准则。

第一个活动的名称为“一个近乎完美的学年”。此活动的目的是与学生们一起建立一个教室的行为准则清单。

第二个活动的名称为“教室事务性工作清单”。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们可以分周期地承担教室事务。

我们需要花时间训练学生,使他们具备成为成功青年人所需要的技能。这一正面管教的教育原则,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就得到了充分的实践。阿德勒提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我们知道: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方法之一,就是在班级工作中贡献他们的想法和能力。如果教师们觉得自己承担了太多的班级事务,并且事实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这些老师们就需要寻求学生们的帮助。要相信,学生们有能力并且善于从实践中学习。正如本文中所分享的孩子们如何在一起讨论处理问题、解决说脏话这个问题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和建议一样。辅导员在与我们的回顾中提到,虽然她花了好长的时间才让每一个孩子开口。但是,这对于该班级开始学着一起召开解决问题会议,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沟通技巧的实践,有助于将来更快更平稳地过渡到大家可以一起召开班会。而且,孩子们在定期召开的班会和社交场合上,能够学会更加有效地进行相互的沟通。

以上活动帮助建立班级沟通规则、班级事务以及班级工作,也帮助了老师从教师到领导者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教师们不再需要承担所有的工作。教室领导者学会倾听和引导学生,而不是凡事命令与控制。老师们可以通过真实的场景,循序渐进地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控制转向权力分享。随着活动和实践的逐步深入,老师们会发现:达到相互尊重的领导者思维方式,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孩子们会感受到老师态度的变化,那些早期在学校撒下的鼓励的种子,会开始发芽成长。

致谢PDCA及其合作团队:

特约秘书:赵玲 (中文),Amber Zhao(英文)

特约辅导员:赵玲, 吴霆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猜你喜欢

管教愿景领导者
一起向未来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微软CEO纳德拉MWC演讲:伟大领导者的三大特质
你是哪一流的领导者
正面管教在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体会
管教晚矣
愿景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中小学愿景型领导的现状及改进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