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世界政党形势和政党政治新变化

2015-09-10昭阳

当代世界 2015年1期
关键词:执政党政党总统

昭阳

2014年,全球约50国举行全国性选举,欧洲议会选举在欧盟成员国同时举行。选举过后,部分地区政党力量对比发生微妙变化。一年来,传统大党老党社会凝聚力下降、极端政党强势崛起,大国执政党困境突出、破局艰难,发展中国家强人政治继续回潮但隐忧犹存,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继续深化改革但风险不容忽视。总体看,全球范围内选举政治危机与治理能力危机并存,社会思潮趋于保守、社会分裂有所加剧。

世界政党形势和

政党政治的几个突出动向

一、全球选情呈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特点

一是选举投票率低。对频繁选举的厌烦和对主流政党的不信任,使多国投票率维持在50%上下。日本众院大选投票率仅52.66%,选举政治的代表性遭到质疑。二是两轮决胜情况增多。不少国家执政党施政艰难,政治人物支持率低,往往首轮选举难决胜负,只能通过第二轮投票以简单多数方式产生赢家。三是部分地区左右博弈态势发生变化。在拉美,中左翼在多国胜出,地区政治格局维持“左强右弱”态势,但左翼优势进一步减弱。在中东欧,中右力量有所回升,政党格局向“左右均势”方向发展;在西欧,右翼占优的态势有所调整,左右力量更加均衡。

二、传统大党老党社会凝聚力下降,极端政治势力崛起

虽然传统大党老党大多赢得了全国性选举,但不少政党得票率下降,政治优势有所弱化,赢得艰难、艰险。巴西劳工党总统候选人罗塞芙两轮投票后才以较弱优势胜出。一些大党老党得票分散,面临新生政党、非主流政党冲击。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南非非国大等虽在农村地区优势明显,却难以赢得城市地区和青年群体的广泛支持。与此同时,极端政治势力在多个地区快速崛起。欧洲议会选举后,极端政党在英、法、丹、希等国成为最大赢家,首次跻身主流政党行列,法国国民阵线和英国独立党还并列成为欧洲议会第四大党。在中东,极端恐怖主义势力形成跨区域联合态势并建立“伊斯兰国”,严重冲击地区政治格局和安全形势。

三、大国执政党面临执政困境,破局困难

主要发达国家执政党推进改革乏力,治理能力受到更多质疑。中期选举过后,美国共和党执掌参、众两院和全国三分之二的州政权,民主党“跛脚”政府难有更多作为。此外,法国社会党、英国保守党、西班牙人民党、德国联盟党和社民党、澳大利亚联盟党,或在经济发展,或在民生治理,或在平抑党争,或在调和社会分歧,或在应对分离主义挑战方面,各有所难,执政进程一波三折。发展中大国执政党处境也不容乐观。俄罗斯执政当局面临西方严厉制裁和油价下跌带来的多重挑战,巴西劳工党政府推动经济重返增长轨道难度加大,南非非国大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和克服执政联盟内部矛盾困难增多。即使是接连赢得全国及地方选举的印度人民党,也面临着如何兼顾地方政党及社会不同群体利益的难题。如何突破困境,能否成功破局,成为摆在大国执政党面前的当务之急。

四、发展中国家“强人政治”继续回潮,隐忧犹存

一方面,政治强人着力控局维稳,并力争在发展经济、稳定社会、遏制党争和推进政治重建等方面有所建树。埃及、泰国具有军方背景的政治强人通过大选上台执政。中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传统政治强人在继续挤压反对党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促进经济发展、回应民生关切,并加强人事安排以图长远控局。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新经济政策”,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严格控制议会选举进程和相关人事安排,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均对党内高层进行人事调整。另一方面,强人政治风险犹存。布基纳法索孔波雷谋求修宪连任失败,被军事政变推翻。多哥总统福雷、卢旺达总统卡加梅等强势领导人试图以修宪或政改等方式实现长期执政,但引发各自国内不同程度反弹。叙利亚复兴社会党领导人、总统阿萨德虽成功连任,但反对派阵营日益强大,控局难度进一步上升。此外,乌克兰再次爆发颜色革命,也给政治强人们敲响警钟。

五、街头政治、恶性党争在一些国家有起有伏,凸显了政党政治的多面性

一方面,一些国家街头斗争有所缓和,朝野斗争趋向可控。如缅甸朝野围绕修宪和选举问题持续对话,斗争总体和平、可控。尼泊尔选出由大会党、尼共(联)领导的新政府,朝野政党围绕修宪和平斗争。蒙古主要执政党民主党因内讧及执政盟友离心,其领导的政府被解散,但峰回路转,主要政党在协商后又决定建立联合政府。委内瑞拉等国左翼执政党多策并举,街头斗争有所缓和。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两大政治力量结束七年分裂局面,组成新一届联合政府。阿富汗加尼和阿卜杜拉阵营结束选举分歧,达成分权协议。另一方面,朝野恶性博弈、无序斗争也在一些国家持续发酵,导致政坛混乱。在南亚,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等以反对家族统治、打破现有体制为诉求,持续发起大规模抗议运动。在西亚北非地区,利比亚出现两个议会、两个政府,两院、两府分庭抗礼。伊拉克受伊斯兰国崛起、朝野派系斗争等影响,阿巴迪领导的新政府艰难应对。也门前总统萨利赫解除总统哈迪的全国人民大会党党内职务并清除其亲信力量,双方矛盾加深。黎巴嫩教派斗争恶性发展,时达半年多时间选不出总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肯尼亚反对党谋求绕开现有法治框架,通过大规模抗议搞垮现政府,引发恶性对抗。赞比亚总统萨塔任内病逝,执政党爱国阵线围绕总统候选人之争迅即发生内讧。

六、越朝老古四国党继续深化改革,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越南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政府着力推进经济转型。越南国会完成对50名由其批准或任命的高官信任测评工作,主要领导人得票较高。越共稳步推进十二大筹备工作,修改党内选举制度,不允许党员以自荐形式参选并规定选举差额不超过30%,启动中高级干部大规模交流轮岗工作。朝鲜劳动党领导人金正恩坚持“并进路线”,高度重视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革新,加强思想教育和内部稳定。老挝人革党成功召开九届八中、九中全会,部署经济社会安全等关键领域工作,谋划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十大筹备工作。古共坚定不移地推进模式更新进程并为此进一步更新党内观念、加强政府能力建设,努力创造财富,推进社会公平、公正。

几点看法

一、政党政治中的选举民主危机日益突出

一方面,选举民主的形式在多国得到普遍遵守和坚持,但是选举以及由此产生的政党轮替的积极作用却进一步弱化。选举产生不了令民众满意的有能力、有担当的执政党和领导人,无论哪个党上台都解决不了国家面临的现实经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选举不但不能弥合社会分歧,反而固化党派斗争。一些反对党热衷于在议会内搞对抗,逢执政党提案必反,严重影响政府施政。美国共和党宁愿联邦政府关门,也不愿对民主党做出让步。一些反对党倾向于体制外抗争,动辄组织大型示威抗议,号召罢工、罢市、封锁道路甚至阻碍政府政党运转。

二、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加剧了执政党治理能力危机

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多国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前更加突出,使执政党调和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共识、整合政策诉求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为,一些党推选不出有能力、受欢迎、执行力强的领导人,社会号召力、领导力弱化。一些党提不出针对性强的施政纲领和治国策略,难以取信于民。法国总统奥朗德、总理瓦尔斯的“社会自由主义路线”饱受社会党内左翼及下层社会诟病,两人的民意支持率都不超过30%。此外,还有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不能有效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组织动员和宣传能力不强,难以引导社会大众支持党的政策。

三、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之争使政党斗争更加激烈

全球范围内对西方民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反思和批判延伸到政党政治领域,诱发和激化了政党间对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治理模式的争论。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传统左翼政党坚持扩大政府干预,右翼政党则维护自由竞争原则,一些主流政党虽谋求两者兼顾并根据需要有所侧重,但实践中遭遇各种阻力和困难。反体制政党更是热衷于抨击现行政治体制,一味捞取选票和政治利益,无意也无法提出替代方案。政党间的体制和模式之争,实际上反映了金融危机影响长期化的背景下,民众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碎片化,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妥协性和包容性下降的现实。

四、社会思潮趋于保守内顾,牵动政党政治走向

在欧洲,下层民众特别是蓝领工人受经济低迷影响和冲击较大,思想日趋保守,对移民和地区一体化政策持反对立场。选举中,这部分民众更倾向于投票支持政策主张排外、激进的政党,助长了极端政党在欧洲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原有的地区、族群矛盾因经济形势困难更加凸显,加之一些政党时常利用族群矛盾挑起党争,弱化了民众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度、削弱了中央政府控局能力,使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有能力不时冲击政坛,影响地区安全形势。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

(责任编辑:刘娟娟)

猜你喜欢

执政党政党总统
斯总统确认明日辞职
德国《政党法》的精神内核和制度构造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总统害羞了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
在帕劳见证总统就职
总统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