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2015-09-10张宇燕徐秀军

当代世界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济体世界经济

张宇燕 徐秀军

2014年的全球经济复苏基本得以巩固,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物价稳中有降,公共债务水平总体稳定。与此同时,各经济体经济增速分化加剧,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仍处于低速增长通道,缺乏增长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为3.3%、按市场汇率计算为2.6%,比该组织在2013年10月的预测数据分别下调了0.3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考虑到乌克兰危机的久拖不决及其引发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西非埃博拉疫情蔓延以及中东地区局势的持续紧张和动荡,特别是一些主要经济体面临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和刺激政策存在时滞,不排除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最终统计结果会低于目前IMF估计值的可能。

2014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回顾

为了较为全面地反映2014年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状况,本报告的分析将从经济增长、就业状况、物价水平、贸易与投资以及公共债务等五个方面展开。

一、增长:复苏缓慢,增速分化

2014年世界经济总体上延续了上一年的缓慢复苏态势,经济增速低于普遍预期,各经济体增速分化加剧。10月IMF预测数据显示,2014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3%,与2013年持平。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为1.8%。其中,美国经济复苏巩固,增长2.2%;欧元区经济扭转了上年度的负增长,增长0.8%;日本经济出现下滑,增长0.9%。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为4.4%,延续了2010年以来的持续下滑,其中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0.3%、0.2%、5.6%和7.4%。

二、就业:总体改善但表现各异

美国劳动力市场在2014年改善明显,失业率持续下降。2014年11月失业率降至5.8%,创2008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欧洲就业略有改进,2014年前三季度经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为11.6%,其中9月失业率为11.5%。2014年前三季度日本失业率进一步下降至3.7%。新兴市场国家就业形势总体有所改善,但表现不尽相同。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9月,巴西失业率降至4.9%,创2002年以来月度最低水平。俄罗斯和南非前三季度失业率分别为5.1%和25.4%。

三、物价:总体稳中有降,通缩风险上升

2014年全球通货膨胀水平较2013年有所下降。根据经合组织(OECD)统计数据,2014年9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1.7%,比2013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CPI同比分别上涨0.8%、1.2%、0.3%和-0.2%,分别较2013年末下降0.6、0.8、0.4和0.9个百分点。日本扭转了长期的物价低迷,2014年9月CPI同比上涨达到3.2%,较2013年末上升1.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为2.8%。根据IMF预测数据,2014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通胀率为5.5%,比2013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四、贸易与投资:低速增长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同比增长1.6%。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数据,2014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3.1%。同时,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收支总体保持平衡。根据UNCTAD预测数据,2014年全球FDI流入1.618万亿美元,增长11.5%。其中,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FDI流入分别增长34.8%和-1.8%。

五、公共债务:保持稳定,总体可控

IMF预测,2014年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将降至3.9%,发达经济体整体已经遏制了政府债务快速攀升势头。预计2014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分别为105.6%、96.4%和245.1%,较2013年分别上升1.4个、1.2个和1.9个百分点;德国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预计为75.5%,较2013年下降2.9个百分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均略有上升,2014年财政赤字和政府总债务占GDP的比例分别为2.1%和40.1%,比2013年分别上升0.4和0.8个百分点。

2014年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

世界经济在2014年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并产生了溢出效应

2014年10月29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停止资产购买,从而结束了2008年11月启动的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对其他经济体而言,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将给其带来巨大压力。一方面,美国逐渐收紧流动性可能造成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资本进一步外逃,货币贬值,并冲击其脆弱的银行体系;另一方面,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不得不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

尽管美联储已经开始退出量化宽松,并可能在2015年中进入升息通道,但欧元区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却继续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张性货币政策。2014年6月5日,欧洲央行(ECB)决定将基准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15%,使之创历史新低;将银行隔夜存款利率首次下调至负数,为-0.1%。10月31日,日本央行宣布将国债购买规模从每年的50万亿日元扩大到80万亿日元。意味深长的是,欧洲和日本非常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美国货币政策调整方向背道而驰。

三、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进入中高速增长周期

IMF数据显示,2000—2012年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年均增长率6.2%,但自2010年以来,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率一路从7.5%降到2014年的4.4%。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多年超低利率环境开始随着美国货币政策转向而消失;其次,随着增速放缓和非常规激励效能不断减弱,大宗商品繁荣周期亦走到尽头;再次,前一阶段各国改革带来的红利丰厚期进入尾声,支撑经济增长的政府剩余潜能已遭到削弱;最后,发达经济体的开放周期发生改变,许多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从发达经济体市场开放中获得不对称好处的机会减少了。

四、国际贸易进入低速增长通道

全球贸易增速表现平庸的原因,除了全球经济增速缓慢外,还与全球多边、双边贸易投资自由化谈判进展不大有关,不过更基础的原因还是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的基本定型。二战后全球贸易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出现在1989—2006年之间,其间的贸易增速是经济增速的2—3倍,主因在于冷战结束特别是生产链碎片化的开始,标志是1994年北美自贸区的创立。2001年中国加入WTO亦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炫目式增长。2007年以来,随着全球价值链的确立,世界进入了一个贸易和产出同水平增长的时段。

五、多重因素引致原油价格暴跌

2014年12月18日,英国伦敦现货市场原油买卖平均价格降至56.1美元/桶,比6月的年内高点下降近50%。导致原油价跌的直接原因是能源需求的疲软和供给的增加。能源主要进口方欧洲和中国等增速放缓,美国亦因油气产量持续上升而减少原油进口,从而造成国际市场上能源需求减少。与此同时,产油大国俄罗斯和沙特近期均增加了产量。石油供求及价格变化还缘于美国和沙特及欧佩克之间的油气博弈以及西方国家借打压油价来减少俄罗斯石油收入。此外,美元指数自美联储逐步实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以来一直波动上涨,从而对油价下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油价大幅波动影响深远。据估算,每桶油价下跌10美元意味着全球GDP的0.5%从石油输出国转移给石油进口国。

六、全球债务持续上升并开始对复苏的巩固产生威胁

日内瓦世界经济报告显示,2001年涵盖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全球总负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为160%;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这一比例约为200%;2013年,这一比例再度升至215%。从历史经验来看,所有的“经济奇迹”都会在债台高筑之后宣告结束。债务水平高企必然要求维持较低水平的利率,否则债务人将面临巨大的还债压力。而全球利率水平总体低落,借款成本降低,从而又加速债务累积。低利率和资产价格上升并存,使资产负债表看上去不那么捉襟见肘。然而,一旦出现全球杠杆危机——资产价格下跌迫使信贷紧缩——或流动性危机,资产价格就将进一步下跌,并形成恶性循环。一些经济体目前已经出现低通胀、低增长和高负债这一“有毒组合”不断积累的趋势。去杠杆化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

七、西方制裁俄罗斯导致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微妙变化

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地区就“脱乌入俄”问题举行全民公投。17日,克里米亚议会根据公投结果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并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18日,俄罗斯联邦与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签署入俄条约。由此,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经济体开始对俄罗斯展开多轮经济制裁,其内容涵盖禁止特定人员入境、冻结实体和个人资产、中止融资合作、特定商品禁运和限制技术转让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对俄罗斯迅速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资本外逃,卢布贬值,增速放缓,贸易减少。目前来看,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动已对国际贸易流向以及国家间的亲疏产生影响。如果制裁持续,并不断强化,则很可能会引起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的深刻变化。

八、中国在国际和地区合作中作用凸显

2014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巴西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决定启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计划。预计2016年正式开始运营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标志着金砖国家合作进入了机制化建设的实质性阶段。2014年10月24日,21国在北京签署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月21个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齐聚北京,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一主题,探讨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和“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议题,长期停留在设想阶段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九、收入不均日益威胁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

收入和财富不均到今天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据英国《经济学家》数据,当前世界最富有的8.6%的成年人口拥有世界85.3%的财富,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为69.8%的穷人拥有的财富仅占世界总财富份额的2.9%。让收入分配成为焦点的一个助推器是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的出版。皮凯蒂的核心观点是,私人资本收益率大于产出增长率,意味着财富积累比产出和工资增长要快,这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家渐渐变为食利者,并使他们越来越强势地支配那些除了劳动能力以外一无所有的人;而正当的解决办法不是向资本征收足够的税,而是征收年度累进资本税,以便保护对新型原始积累的激励。

2015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展望

2014年10月IMF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按PPP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8%。这其中,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2.3%,美国3.1%,欧元区1.3%,日本0.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长5.0%,中国7.1%,印度6.4%,巴西1.4%,俄罗斯0.5%,南非2.3%。按市场汇率计算,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3.2%。2014年6月,世界银行预测2015年按PPP和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0%和3.4%。2014年5月,联合国预测2015年按PPP和市场汇率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8%和3.2%。2014年5月,OECD预测2015年按PPP计算的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9%。展望2015年的世界经济走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美国与欧日等其他重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背道而驰的程度与后果的严重性

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是否加息就成为美国货币政策走向的关注点。一旦通胀抬头,美联储在2015年上半年加息的概率便会加大。在美国银根收紧的同时,欧日却在继续加大刺激力度,这种反向的宏观政策将产生多种效应,其中最显性的是汇率波动。美元升值对欧日出口复苏有利,但同时会引起资本向美国汇聚,从而抵消欧日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美元汇率如果出现大幅振荡,还将引起全球资产价格和资本大规模异动。

二、欧洲经济走出低迷的可能性

2014年11月初,欧洲央行理事会终于一致同意注资1万亿欧元(约1.24万亿美元)用于购买担保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以避免欧元区经济陷入通缩泥潭。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随之从2万亿欧元扩大到3万亿欧元的峰值。如果欧元区继续面临日本式通缩威胁,此举也为将来出台大规模购买国债举措铺平道路。欧洲央行理事会还决定将再融资利率保持在0.05%的超低水平。如此大规模且长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在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的同时也为经济的长期增长埋下了隐患。如果缺乏实体经济相应的且有力的投资与增长支撑,欧洲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则很难完全排除。

三、“安倍经济学”的最终效能

2013年,“安倍经济学”的前两支箭射出后,取得了一定成效,日本经济实现了1.5%的增长率。但自2014年以来,市场对“安倍经济学”的政策预期开始减退,日本经济停滞的征兆亦随之出现。究其原因,则主要在于“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迟迟没有射出,即已有的政策尚未全面深入触及结构改革,比如僵化的劳动力市场、过高企业税等。同时,超高水平的国债、人口老龄化、生产率增长下降、农业改革进展缓慢以及2015年第二轮消费税由8%提高到10%,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安倍经济学”目标的实现。

四、主要新兴经济体新一轮改革的范围、力度和成效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内容涵盖15个领域、60项具体任务,目前一些改革措施已经得到落实。2014年5月,印度新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上台后随即启动了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大规模经济改革计划,内容包括加大投资、推动工业增长、改善营商环境和严控财政赤字等。中印两国的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直接决定它们能否继续保持目前的中高速可持续增长局面。同时,巴西、俄罗斯经济颓势能否得到遏制,亦会对整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带来重要影响。

五、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

据《经济学家》杂志分析,下一次危机将来自资产管理产业。2013年,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高达87万亿美元,为银行业资产的四分之三,其中黑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达4.4万亿美元,规模大于任何一家银行。然而这些庞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却不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因而不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为了满足保守的会计要求,它们的盈利模式已开始成为不稳定的放大器,其中增长最迅速的是活跃于短期债券市场的交易所交易基金。2014年1月金融稳定局(FSB)已提出是否将资产管理公司列入SIFIS的问题,英格兰银行也对其活动的潜在危害提出过警告。受到较少监管的资产管理公司一旦出问题,其连锁反应势必迅速扩散。

六、地缘政治经济的走势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不仅会影响到俄罗斯以及与其经济关系密切国家的经济,而且会波及相关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2014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后形成的共和党控制参众两院从而使民主党总统过早成为“跛鸭”的局面,亦为敏感微妙的大国博弈添加了变数。作为世界能源重镇的中东,其稳定与否与“伊斯兰国”势力的消长密切相关。一旦重大恐怖主义袭击在世界其他国家得手,首当其冲受其影响的便是石油供应及价格,世界经济复苏的进一步巩固亦会受到威胁。

七、大范围疫情与自然灾害

2014年西非国家埃博拉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对一些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并扩散到主要经济体,则会殃及全球经济增长。同时,突发性的严重自然灾害也会给相关国家经济带来冲击。

鉴于目前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上所呈现的种种迹象,并基于2014年世界经济整体运行的描述与分析,本报告认为,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大幅回暖的概率较小,与2014年相比,经济增速基本持平或小幅上扬的可能性较大,即按PPP计算的增长率为3.3%,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增长率为2.8%。在美欧中日四大经济体中,中国仍极可能延续过去多年的惯性,并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第一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第二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魏银萍)

猜你喜欢

经济体世界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工作图什么?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