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后辈景行行止的经济学家
2015-09-10
1944年12月,魏礼群同志出生在江苏省睢宁县一个贫苦农家。1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 母亲带着4个孩子艰难生活。魏礼群的中学时代,是靠学校救济金和勤工俭学度过的。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免收学费,他报考的三所大学全是师范院校。1963年秋天,魏礼群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8年12月大学毕业时,魏礼群积极响应国家“面向边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厂矿”的号召,来到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管理局这个大型国有林业企业工作。他跑遍幅员1064万公顷的林区,深入30多个林业局、林场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森林企业管理、采伐、育林、木材加工等工作,积累了企业发展和经营的知识、经验。
1978年2月,魏礼群被调入国家计划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工作,他的人生由此有了三个重大转变:一是从基层边疆到中央机关的转变,一是从企业微观单位到国家宏观部门的转变,一是从学习历史到参与宏观经济规划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三个转变,为了更好地完成政策研究和文件起草的工作,魏礼群日以继夜,“白加黑”,“5+2”,桌上亮着的是“长明灯”。勤奋的付出和辛勤的汗水,使得魏礼群迅速掌握了宏观经济知识,并且很快参与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中。此后的30多年里,他先后在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担任领导工作,在国务院研究室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征程中一系列重大活动和相关重大决策的过程。他参加或主持党中央、国务院大量重要文件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等文稿的起草工作,包括:参加198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文件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政治报告起草和一系列中央全会重大决定起草,1999年至2008年连续十年负责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文件起草。据统计,他参加或负责起草、修改的各类重要文稿达3000多件。他主持了大量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一大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决策咨询成果。
正是由于在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的突出成就,魏礼群被评为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之一。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生涯,一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始终围绕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他的经济研究具有四大显著特征:一是经济基础性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紧密结合;二是经济理论研究与经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三是理论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紧密结合;四是理论政策研究与重要文稿起草紧密结合。
2008年5月,在黨中央、国务院重要部门工作30年之后,魏礼群来到国家行政学院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在国家行政学院工作期间,他披肝沥胆,殚精竭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无怨无悔地奉献着。他勇于开拓创新,锐意攻坚克难,带领全院职工全面开创了国家行政学院发展的新局面。2010年12月,习近平同志莅临国家行政学院视察工作时,对学院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称赞道,“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行政学院工作抓得实、抓得系统、有章法、有创新、有亮点”。回忆起在国家行政学院工作的三年八个月,魏礼群曾深情地谈到,“在国家行政学院工作的这段经历,我感到十分充实、非常愉快。特别是看到国家行政学院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明显上升,各类人才荟萃,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和教职工不断成长进步,更是感到十分欣慰、非常高兴”。
从国家行政学院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魏礼群仍旧心系党和国家的发展,心怀天下百姓,仍旧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着,仍旧继续为党和人民奉献着人生。而今,他还担任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等职务,把精力又投入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和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之中。
魏礼群,几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埋头苦干,他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自我,展示了优秀政治家和杰出学者的风采,他是为党和人民默默奉献的“老黄牛”;他,长期从事着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不断地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和探索,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他是中国智库路上的“领军者”;他,始终积极致力于培养中国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后继力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是育人不倦的“一代宗师”。而今,虽然他已年过七旬,但在他的日程表里,工作没有休息日,为党和人民奉献没有休止符,他的精彩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