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生态重建”公众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
2015-09-10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5年3月25日——4月15日
调查方式:(1)通过人民论坛网等多家平台发布网络问卷调查;(2)通过人民论坛全国理论调研
点发放纸质调查问卷;(3)面访、电话访谈、在线访谈等
调查样本:7018份,其中网络问卷5531份,纸质问卷1500份(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
效問卷1487份,有效回收率为99.1%)
媒体支持:在人民论坛网 、网易网 、搜狐网等多家网站推出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
●74.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官场呈现了新秩序。
●71.2%的受访者认为“形式主义”是目前官场中亟待治理的顽疾。
●87.4%的受访者认为“中纪委等有关部门的巡视及中央高压反腐、从严治吏起到震慑作用”是“导致官场秩序近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60.0%的受访者认为基层干部中霸道,不讲理、不讲法现象“有所减少”;六成以上(60.1%)受访者认为基层干部中傲慢,不亲民、不爱民现象也“有所减少”。
●75.3%的受访者认为要想“官场新秩序常态化”,必须“反腐立法,使反腐制度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官场政治生态重建运动。两年多来,官场呈现哪些新气象,有什么新特点,新气象对中国社会未来走向影响几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和隐患,政治生态如何构建,如何让官场新秩序成为常态等,围绕这些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近日展开了专题调查。
官场生态的“新变化”“新气象”“新风貌”
官场吃喝风得到有效治理(80.1%)是官场最显著变化;74.0%的受访者对当前官场生态表示满意;60.0%的受访者认为基层干部中霸道,不讲理、不讲法现象“有所减少”;60.1%的受访者认为基层干部中傲慢,不亲民、不爱民现象“有所减少”
在为官场新秩序满意度打分的问题调查中,以10分为满分,选择6分以上的共有74.0%,其中,选择8分以上的占30.8%,6—7分占43.2%。值得注意的是,5分以下仍有26.0%的得票率。这一结果说明,大多数民众对当前的官场生态还是认可的,但仍有部分民众并不满意,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官场生态的重建及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74.0%的受访者认为“八项规定”、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举措实行两年多来,我国的政治生态呈现的新变化、新气象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客观而言,我们也要正确地认识当前的“新”,这些“新”并非什么创新之举,而是官场生态的正常回归,只是与以往的官场进行比较的结果。其实,夙夜在公、勤而不殆的道德操守是构建官场新秩序的逻辑支点。身为人民公仆,就应当清楚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官员应当心怀为官责任和使命,心系群众民生和福祉,而并非利用特权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更不可依权弄势欺压百姓。
在官场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新气象、新风貌的调查中,80.1%的受访者选择了“官场吃喝风得到有效治理,三公消费下降,铺张浪费现象减少”。领导干部开始“重视民情民意,对网络舆情更加关注,对民意更加尊重”(68.6%)及“官员形象有了改观”(65.2%)分列二、三位。由此可以看出,官场大吃大喝问题,“四风”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很多公款消费场所生意惨淡,名酒降价,奢侈品滞销等现象都说明了这次活动的效果。吃喝风遏制的同时,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及干群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改善。
另一调查结果也佐证了以上看法。在“对于当前地方政府及基层干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中,结果显示,60.0%的受访者认为基层干部中霸道,不讲理、不讲法现象“有所减少”;60.1%受访者认为基层干部中傲慢,不亲民、不爱民现象也“有所减少”。受访者投票相对一致地指向“有所减少”,这正说明了官场的政治生态开始走向风清气正。“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既是当前开展的反腐倡廉运动的既定目标,也是今后官场的新要求、“新常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往今来在净化官场生态上依旧曲折。
本次调查还有针对性地收集了学者关于官场新秩序的看法,其中有两种看法较为突出:一,官场新秩序是否建立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新秩序建成只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还有学者认为官场新秩序建成的麻痹思想要不得。官员的阶段性收敛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被高压反腐所震慑,高压态势之后是否反弹、复归旧常态还不好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二,官场新秩序正逐步形成。在当代中国,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官场秩序的变革已经势在必行。有专家指出,中央政府在反腐败工作中安排的制度设计为政府的行为划定了界限。也有专家称,十八大以后,我们党加大了对干部队伍的治理力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顿积弊和问题,“官场新秩序”逐渐形成,必将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动力和保障。
官场致命顽疾亟待治理,旧秩序陋习依然存在
“形式主义”高居致命顽疾榜首(71.2%);85.1%的受访者认为官场新秩序具有不稳定性;53.7%的受访者认同官场存在“懒政”、“怠政”的不作为心态
官场生态是一个系统,是一定时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旧秩序下的官场存在不少严重的问题,比如,门客依附的圈子文化、买官卖官的权钱交易、无处不在的潜规则、劣币驱逐良币的选人用人方式、官商勾结现象等。
在问及官场中还存在哪些顽疾亟待治理时,“形式主义”高居致命顽疾的榜首,得票率为71.2%;“人浮于事”、“慵、懒、散”、“‘一把手’专权”占比分别为65.6%、64.7%、63.8%,而“干部特权”、“官商勾结”等也同样受到关注。
旧秩序积重难返,积习的剔除并非一朝一夕。有知情人士透露,官场秩序的陋习依然存在,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索贿现象已经不见踪影,但是灰色收入依旧是老样子。一些要职部门的一把手,面对各种变相的受贿形式还是习惯性地收入囊中。也有专家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官员已经习惯了用权力支配一切、操纵一切,而且分得了一大杯羹,目前单靠反腐的威慑,官场的陋习当然不可能完全剔除。
关于干部的为官动机的调查中,有51.3%受访者认为有面子,有社会地位是公务员职业选择的首要动机,升官发财位列第二,占比26.1%,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2.9%)几乎位列最末位。由此可以看出,多数民众还是认为部分干部的为官动机不纯,虽然,这未必客观,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民众对以往官场生态的憎恶。
调查结果显示,72.5%的受访者认为官场新秩序具有不稳定性,可能会反弹;更有46.7%的受访者认为“官场良好风尚形成并非新秩序构建,而是基于反腐短期震慑和观望”;官员有“抗药性”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占比为86.7%;在官场旧秩序积累的陋习具有惯性的问题上,有82.2%受访者选择认同这一观点。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官场新秩序仍然具有不稳定性,官员们长期养成的陋习完全去除,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官员们认为高压反腐只是短期行为以及抱有夹缝生存的侥幸心理,都可能伤及官场刚刚形成的生态,再加上习惯性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作祟,对于当前的中国官场,我们仍然需要有相对客观、冷静的态度来审视。
在基层干部中是否存在懒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调查中,有45.7%受访者选择“有所增加”;而对于官场是否存在“懒政”、“怠政”的不作为心态的问题上,53.7%的受访者选择认同。中国古训说:“在其位,谋其政。”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的高压震慑,官员的确开始懂规矩、守规矩了,但消极怠工怠政、为官不为的现象似乎也在增多。毕竟,不作为就不会乱作为,就不会出问题,当前官场生态的重建让部分干部持观望心态,这种消极心理及行为都应当引起注意。
维持官场新秩序要靠制度建设
87.4% 的受访者认为“中纪委等有关部门的巡视及中央高压反腐、从严治吏起到震慑作用”是官场秩序变化的主要原因;逾六成(61.1%)的受访者更关心“如何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使新秩序成为官场新常态”;近七成(66.7%)的受访者对官场新秩序的最终形成有信心; 75.3%的受访者认为“反腐立法,使反腐制度化”是官场新秩序常态化的最主要途径
官場生态重建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值得反思。在问及“您认为导致官场秩序近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中纪委等有关部门的巡视及中央高压反腐、从严治吏起到震慑作用”(87.4%)、“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强势”(85.3%)、“‘八项规定’、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等稳步扎实地有效推进”(84.8%)分列前三位。公众普遍认为,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之下,中纪委等有关部门所采取的强有力的反腐行为,确实能够为官场秩序注入一股清廉之风,是官场新秩序建立的重要因素。在强势反腐及高压反腐态势之下,以往的官场潜规则一再被打破,这让部分心存侥幸官员的底线一再击破,“大老虎”、“小苍蝇”的纷纷落马,使得官员们真正明白,官场生态确实变了,现在的官场让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了。应该说,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为官场重建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自习总书记2013年6月25日在政治局专门会议提出落实八项规定要与反“四风”紧密结合的要求以来,质朴的工作作风、亲民的执政风格塑造了清新的官场气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行为边界圈定了官员的执政义务和为官职责。种种的迹象都表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改观。
就“关于官场新秩序的建立,您最关心的是什么”的调查中,逾六成(61.1%)的受访者更关心“如何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使新秩序成为官场新常态”。这说明民众对官场旧生态会否死灰复燃存有疑虑和担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靠制度,由此,“制度”这一关键词,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解决方案,被各方聚焦。正如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说,“一个好的制度,会让坏人变为好人;而一个坏的制度,会让好人沦为坏人”。制度的建立,是解决中国当今官场秩序中存在的问题时绕不过去的门槛、避不开的关卡。官场秩序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废旧而立新”,小到中国官员的心态,大到中国官场的难题,均要经历废“旧秩序”和立“新制度”的过渡阶段,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构建制度的智慧。与此同时,外部制度对官员权力与义务的调整应该与领导干部自觉地将制度内化于心结合起来,官场新秩序才能从根本上确立起来。
如何让官场秩序的体制更合理、机制更完善,这是摆在中国政府及各级官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 “您认为如何能使官场新秩序常态化”的调查中,“反腐立法,使反腐制度化”(75.3%)高居榜首。就如何保持官场新秩序这个问题而言,如果说反腐是“标”,法治则为“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在制度的层面上消除摆在官场新秩序构建方面的障碍。同时,官场新秩序的保持不仅需要制度约束,还需要官员自身的自律,更需要来自民众的监督。
对于官场新秩序的形成是否有信心的问题上,近七成(66.7%)的受访者对于官场新秩序的最终形成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信心是官场新秩序建立的前提,制度建设是关键,依法治国是根本。中国当前的官场重建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官场生态,也提振了人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如果“曲终人散、涛声依旧”,民众的失望将无法估量,这样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只有让这种官场新秩序常态化,中国的未来才更有希望。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高骊 谭峰)
责编/徐艳红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