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段模式化训练初探
2015-09-10史朝霞
史朝霞
近几年新课标语文高考卷的作文题目多以新材料作文为主,也大都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就为广大学生的考场写作提供了无限可能,其中也不乏佳作呈现。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似乎片面理解了“文体不限”的要求,避难就易,刻意创新,将精力大量投入记叙文、编故事及其他应用文形式的文体的训练。导致近两三年高考学生的议论文水平有不断降低的趋势,学生因议论能力薄弱而还造成了学习、社交上的困难。因此,科学、系统地进行议论文的训练成了当务之急。
对症下药才能治病救人。常听到一些高考阅卷教师感慨,为数不少的考场作文多体合一,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又不像记叙文,整个一个“四不像”还有的议论文,就只是简单的“观点”加“事例”,缺少了分析论证这个关键环节;笔者认为这与学生文体意识不清,素材整合能力不强有很大关系。为此在日常的议论文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紧贴课本教学,活用课本素材的片段式议论文训练法。来强化学生文体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面对角度多样的作文材料,要想写出一篇成功的考场议论文,审题立意、拟题、确立结构、选择素材、分析论证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所以在进行模式化训练之前,首先要给学生补充规范议论文文体常识,以建立和不断巩固学生的议论文文体意识。
需要事先准备的文体常识包括以下几点:
(一)掌握几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比如:分析原因法,抓关键句法等等 。
(二)规范议论文之各项要素
要明确议论文的题目与记叙文、说明文的题目的不同。在拟题时就注意议论文文体意识的呈现。更要清楚论点、论据、论证作为议论文三要素所包含的意义。
(三)掌握议论文结构类型
比如并列式、对照式和总分式以及层层深入式。一般来说“横式”要求思维的广阔与敏捷。“纵式”要求思维的连贯与深刻。掌握熟练之后可以鼓励学生两种方法结合纵横考场作文。
有了上述知识储备,就可以正式开始模式化训练了。整篇的写作、讲评固然能让学生有全局观,有整体意识,但很容易让师生一起陷入“高耗低效”的怪圈。同时我也认为训练议论文,不能简单强调多写。化整为零从段落入手,写好主体论证段落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方法。我的操作方法如下:
一、树立模板,肢解结构
虽说“文无定法,教无定式”,但阅读高考满分作文就会发现,让阅卷老师青睐有加的满分议论文一定是文体明确,在主体段落写作上有着闪光之处的文章。仔细归纳可以从中总结出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六种构段模式:(一)观点+例子+分析式,(二)引言+观点+事例+分析式,(三)观点+诠注+事例+分析式,(四)观点+引言+事例+分析式,(五)事例+分析+观点式,(六)观点+事例式(重复中心词,夹叙夹议)在这六种模式中使用最多的恐怕就是第一种和第四种了,那我们就以这两种为例。
首先我为学生提供了标准的议论段,然后要求划分段落层次,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层次在全段中所起的作用,比如:
1.①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③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④盖茨在自己的乐土上创建了世界著名的微软公司,引领世界电脑行业的发展,并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⑤盖茨正是因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才成就如此辉煌的人生。
2.①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②春晚舞蹈千手观音动人心弦,领舞者邰丽华却是又聋又哑。③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④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受,感动中国,感动你我。⑤若无意气,又聋又哑的邰丽华又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整体观察,发现这两个优秀段落在结构层次有着鲜明的特点:
1.两个段落都由五个句子组成,都分为三个层次: ① // ② ③ ④ // ⑤
2.它们在第①句都提出本段的论点(分论点)。第②—④句都是在引述事例论据。第⑤句都是分析事例,得出结论。
如果观点不是特别容易理解,有的作者还会在提出论点后对论点进行简单地阐释。
例如: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会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在这段中不难发现划线句子正是对观点“沉稳从志而来”的补充与诠释。
比较并深入分析这三个议论段你就会发现这些段落的五个句子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以下五种功能:表明观点,阐释补充,举出实例,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把这些段落肢解分析完成,了解了段落中各句的基本功能,可以把它们提供给学生作为他们参照模仿的范式了。如果再能为学生提供几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分析方法。比如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正反对比法、意义分析法等作为分析范例。那么训练的可操作性就更强了。
二、趁热打铁,发散思维
刻意的寻找作文题目进行整篇写作训练当然有必要,但是因其目的性太强,耗费时间又太长,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所以我的做法是深度备课,紧贴课堂教学,有效利用课本素材趁热打铁,发散思维。新材料作文的一个特点就是角度多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看,就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对于课本中的出现的人物,我会刻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挖掘。比如,在教《烛之武退秦师》时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些切入角度:①高超的语言艺术常可胜百万雄师;②武力不是最强悍的标志;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金子总会发光的;⑤只有真才实学,才能报效祖国;⑥千里马需要伯乐;⑦责己恕人,勇于认错;⑧口才与成功等等。对于课外文言文中出现的鲜明人物形象也不忘拿来作为审题立意的练习题,这样课内外的文言文人物传记就都成了我们的素材仓库。事实上,不仅文言文人物传记可以多角度解读挖掘,诗歌鉴赏也可以,比如在赏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我们可以从孙权、刘裕两个典故说①获取辉煌的业绩才能青史留名;②英雄是时代的脊梁。更可以从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追问中找出①老当益壮,最美夕阳红;②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样的材料挖掘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素材的印象,还可以活跃思维,开阔思路,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可以丰富作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值得兴奋的是,大量的素材就在课本里,每一篇课文都可以进入我们的素材仓库。关键在于我们要引导学生及时去归纳、整理,找到观点与材料的契合点,将课文中的素材与可挖掘出的角度结合起来。真正让课本素材成为我们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
三、角色转换,评练结合
语文教学注重积累,作文教学更需要打持久战,因此常写多练是必要的。为了加强训练效果,还可以采取角色转换,评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模式化训练时所有的参与者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写好自己的,再进行交换或传阅去点评别人的。根据大家的意见选出好的或者是有问题的参评段落张贴在墙上供大家借鉴或者引以为戒。此外,还要求个别被展出的参评者结合大家意见,进行修改升格。然后再张贴再评议。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诗词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自主立意,写一个以李清照为素材事例的议论文主体段落。其中有一个学生写道:
挫折使人更成熟。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人生坎坷,早期生活安定、优裕,所作之词多写闺情相思;婚后,丈夫任职外地,词作多写对丈夫的思念与寂寞无聊的情绪。在这个时期,李清照的词中体现生活的闲暇,后期,金兵入侵,她遭遇了国家巨变,国破家亡。她的词多感慨身世的飘零,而更多地写了对故国的思念。她从幸福、无忧无虑的官家小姐堕入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境地。致使她的词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孤独、愁闷之感转变为对世事的不满,对宋王朝的讽刺以及对自己性格的坚持,她在挫折中逐渐走上自己人生的巅峰,创造出了许多佳作,在挫折中慢慢成熟。
经过师生的共同评析,我们发现作者观点立意虽然有了,但对观点没有进行阐释,对材料的叙述过于冗长,对材料的分析又缺乏侧重,以至于段尾得出的结论有些牵强,少了一种水到渠成之感。参考大家的意见后,她对这个段落作了修改:
很多人都希望人生可以一帆风顺,其实真正经历过挫折才会使人成熟。或许是因为曾经经受的挫折,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透彻的领悟。让我们从对小我的天地中关照人世,进而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会伤春悲秋,蹙眉感叹绿肥红瘦。会“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但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己漂泊的李清照却怕夜间出去,即使是在融和天气,她却认为“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时候“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抱怨俨然被“欲说还休”的酸楚所取代。正是挫折使温婉的才女也发出了豪放的呐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闺房闲愁的诉说到国仇家恨的宣泄,谁能说李清照的人还有李清照的作品不是在日臻成熟。
比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改动后的语句还欠几分凝练,但是无论是从观点的确立以及补充阐释,还是从材料叙述分析到得出结论回扣观点,改动后的段落都比改动前的段落有了更强的文体意识和论证效果。
这种方法的确能帮助我们将繁杂的作文训练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穿插于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而教师们也不至于疲累不堪。事实证明这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
当然我的尝试时间还不够长,前期的准备也说得略有些笼统,事实上在具体实施片段作文训练时,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牵扯到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但我相信只要用心钻研教材,积极调动学生,就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于无形之中。主体议论段训练到位了,何愁写不出文体意识明确的完整议论文。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七师
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