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
2015-09-10张静
张静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它改革了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学领域乃至所有学科的一场深刻革命。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语文教学,将给语文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新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卫星、计算机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它包括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话与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每一块又涉及较多的内容。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的识字、学词、学句更是枯燥无味。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优化了原有的教学手段,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变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更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我尝试选择一些适当的时候,放一则故事、一幅幻灯片,播放一段录像或一首音乐。以“声”激趣,以“画”激趣,以“境”激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
二、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知识传授的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的特点,有利于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教师可以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做成试题库、课件库,分类汇编,随时调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内网,建立BBS论坛,针对某一语文话题展开讨论,发表观点。师生双方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获取大量知识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现代教育技术能优化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爱美、求美是少年儿童的基本心理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艺术地表现出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古典诗歌具有特殊性,具有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古典诗歌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适时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青山流水间,便能真正领悟到古典文学的魅力。在教授一些抒情类课文时,可以选择播放一些诗歌散文朗读大赛的片段,供学生们学习和模仿,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学习和感受,让师生和谐地融入一体,美在一起。
四、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双边互动,创新阅读教学
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境,在好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美,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学生的朗读更具艺术美感,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具有优美的环境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等内容。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对很多内容都感到陌生,如年代已久的历史文物,罕见的自然景观,等等,使之不能较好地进入状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闻其声、见其人、观其事、临其境,唤醒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些课文内容晦涩难懂、抽象枯燥,教师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远远不够,即使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可以达到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良好效果。运用多媒体可以展示高山之巅,冰雪渐渐消融,汇集成涓涓细流,于山间低凹处聚成小溪,途中遇到山岩险阻,风雨雷电,夹岸桃花等,最终注入浩瀚的大海和一棵小树破土而出,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画面,同时结合配乐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就感受了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品悟到了生命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强等长处,就会给学生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使教材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六、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文字、图像、声音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发散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孙建龙,王云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2).
[2]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南京师范大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