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体现
2015-09-10郑雯
郑雯
摘 要: 和谐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文化,对于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莎士比亚作品中对人物性格鲜明的刻画,优美的语言表达,充满韵律的诗歌无不散发着和谐之美。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可以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和谐”的含义,以服务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和谐文化 莎士比亚 和谐社会
1.和谐文化的研究现状与价值
1.1和谐文化的研究现状
对于“和谐”含义的理解,古今中外的学术界研究者颇多。“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尚书·尧典》:“律和声,八音克谐。”这里指出 “和谐”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本质特征和审美特征。孔子在《论语·八佾》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提出中和之美。还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之间相互协调方可获得和谐之美。在西方,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美就是和谐”的原则,并认为既要达到数与数协和的形式要素,又包含从对立求统一的要素。由此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注重整体的境界和内涵,西方的和谐则更注重形式,强调和谐的对立统一。虽然中西方对和谐的定义不同,但对和谐就是美的观点达成了共识。
1.2 和谐文化的价值
和谐文化以“和谐”作为价值观念,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它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对于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育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已成为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深化对和谐文化的认识,不仅是当代文化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在西方文学宝库中熠熠发光,研究和谐文化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中“和谐”的含义,以便取长补短,更好地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2.和谐文化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体现
2.1 莎士比亚的和谐文化思想来源
(1)基督教信仰中的天意观
莎氏悲剧中的很多人物信仰基督教里的天意观,在莎氏四大悲剧中,这种无法预测和控制的天意观就存在于主人公的观念里。例如,哈姆雷特常常表达出基督教信仰中的天意观,从英国逃回丹麦后, 在感慨自己侥幸生还时,他对霍拉旭说: “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 “啊,就在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
(2)莎士比亚的女性观
如果将女性因素纳入批评的视野,就会发现,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 女性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世界的安全感和秩序感。莎翁塑造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美丽、善良却被剥夺了话语权的女性; 另一类是美丽却阴险、道德败坏的女性。在他建构的一个个充满毁灭、破碎和死亡的世界里,女性欲望的膨胀和跨越规范的野心往往是造成悲剧与不和谐的源头。在他的悲剧中,貌美如花却有着自私邪恶本质的女人往往成了杀人的祸根、灾难的元凶。由此可见,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女性常常是神秘而强大、具有破坏性和毁灭性的女人。
(3)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作为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在悲剧中,对美好的、理想的人性有着充分的展示。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主人公哈姆雷特之口赞美人类:“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雅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无疑,这代表了莎士比亚对人性美好一面的肯定。
2.2和谐文化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1)莎士比亚文化作品中的语言优美、音韵和谐
莎士比亚的众多戏剧作品语言优美动人、音韵和谐;他用诗一般的文字把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剧中人物的对话,语言简练,音韵优美。例如罗密欧在听到朱丽叶死了的消息时,说自己是一个“不顾死活的人” “一个疯子”等,形象地反映出他的悲痛绝望的心境。又如罗密欧与帕里斯冲突时,两人的话语节奏短促,生动地刻画了两人激动的心情和当时紧张的局面。在哀悼朱丽叶时,帕里斯和罗密欧的句子舒缓,则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他们当时悲痛的心情。
(2) 莎士比亚诗歌的音韵、旋律的和谐
诗歌是具有音乐性的语言,有着自己的旋律和节奏。莎士比亚文化作品中的音韵、旋律和谐还体现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十四行诗英国式(Shakespearean sonnet)由莎士比亚创立,格律是抑扬格五音步,层次上分前四行,中四行,后四行和结尾两行。他的十四行诗节奏感强,重音节轻音有规律搭配起来,如音符的流动般,节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
1 Sonnet 18
Shall I│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 a)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b)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b)
Sometimes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c)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s │declines, (c)
By chance,│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d)
But thy │r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e)
……
此诗的发展变化:从把人比作夏天开始,以人胜自然终结。前四行说明人比夏天更美更温和;中四行对其进行了烘托扩展,并感慨驻颜无术;第三组则新意突起,推翻前言,在充分的铺垫之后,末两行作结结束全诗,点明主题。此诗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美丽的事物可以依靠文学的力量而永远不朽。
(3)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对立与和谐的统一
西方的“和谐”不仅表现在形式和谐,而且强调对立的和谐统一。莎士比亚在戏剧中运用自如地使用对比、比喻、穿插等多种写作手法,而且根据不同的主题需要使用了多个诗一般的意象。剧中巧用对比,有友谊与仇恨、仁慈与残忍、宽容与凶残、复仇与报应的尖锐对立,借此抒发了作者渴求友谊、爱情、仁爱等的人文主义理想。在《威尼斯商人》中,剧中巧用夸张,借款不能按时归还以割肉作赔偿,打官司时法官慎重审理等一系列形同儿戏的情节,作者却写得得心应手。
除上述外,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精辟深刻,很多剧中人物说的话成了公认的连珠妙语和警世格言,如哈姆雷特的“上帝为女人造了一张脸,他们又给自己另外造了一张。”借此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于世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不忠的爱情的讽刺。
参考文献:
[1]张静.莎士比亚与世界文学:历史意义与现代阐释 [J].外国文学研究,2006.
[2]周波澜,米仓.人文主义与英国文学——论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