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从建立自信开始
2015-09-10李珍
李珍
良好的个性是使幼儿顺利适应生活、实践的一种良好而健全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一种幼儿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自信心是良好个性的一个表现方面,对孩子来说,自信心比成功更重要。
一、各科教学活动是培养孩子自信的主阵地
1.对孩子有信心,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
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们首先要对孩子有信心。当孩子在教学活动中遇到了难题,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就说:“再好好想想,一定能解答出来的。”孩子几经失败不想再做,老师应伸出援助之手,具体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精神上的鼓励。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习水平比较低的孩子觉得成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要自己加倍努力跳上几跳,是完全可以摘取成功果实的。
2.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
曾听说这样一件事:有位青年很会写诗,立志要成为一个诗人。他勤奋写作,跟他在一起,大伙就觉得生活充满诗情了。可是,当他有一次满怀希望地把自己的一篇诗稿拿给一位诗人看,得到的是轻蔑的一瞥。他的精神堡垒倒塌了,从此不再写诗。试想如果诗人给予他一些肯定、一些鼓励,就可能使他建立自信,说不定他将成为一颗诗坛新星。但是,由于诗人的不屑一顾,因此,使一个很有才华和诗情的年轻人丧失自信,一蹶不振。可见及时而诚挚的肯定对自信的建立多么重要,它能唤起个体对自我的信念乃至对生活的热情。
所以老师要多给孩子一些赞赏和肯定,而不要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忌语,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教师应使孩子在肯定中获取自信的源泉,建立自信的航标。
3.从易到难,量力而行。
建立自信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中很能体现这一点,教师如能从计划到活动的组织都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在我们的培植下生根发芽。反之,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的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被扼杀。因而,应从计划的制订开始,教师就要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向幼儿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使孩子在目标的逐渐实现中得到自信。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一成不变,如果有些要求和内容过难,孩子一下子学不会,就该灵机应变,使孩子不要因为作业难、动作难而丧失信心。
4.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和失败。
人人都会犯错,孩子也一样。孩子犯错如果得不到必要的鼓励和诚恳的帮助,就会出现自暴自弃等自卑心理。孩子年龄尚小,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更需教师的激励,以唤醒他对自身的正确认识,那就是把自己看成一个与其他孩子一样能获取成功的人。每次活动,教师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错误,让孩子学习折纸,老师讲得再清楚,总有几个孩子掌握不了折纸方法,别人都折好了,他还是完不成。教学操作活动,出错的也会很多。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教师首先要克制自己,千万不能出言不逊,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应该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委婉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使其在老师鼓励的话语与信任的目光中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勇敢地改正。美国老师对待孩子的错误,是直接指向错误本身,而不是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二、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建立孩子的自信
1.做孩子的朋友。
做孩子的朋友,就得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小朋友打成一片。我们不仅要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而且要正确面对自己的失误,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使孩子们知道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没什么可怕的。不是吗?老师刚才还向我们承认了自己的一个错误呢。如果做到这些,就能够倾听到他们的欢乐与忧愁,走进孩子的心里。孩子把你当成朋友,你就没有了老师的威严,他也没有了孩子的胆小。微笑地面对孩子,你就将交到一群可爱的朋友,孩子丢掉了他很难丢掉的自卑包袱,同时建立起了自信。
2.多关心弱小的孩子。
每个班都有相对较弱小的孩子,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别人,从而信心不足,有自卑感。老师对待这样的孩子应给予较多关爱,特别是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我班有个孩子,在幼儿园常常尿湿裤子,作为老师,我非常理解他、体谅他,不伤他的自尊心,有时他尿湿了我就为他保密,有时他尿湿不小心被其他孩子看到了,我就会在全班幼儿面前说,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没有什么。当他尿湿时我就安慰他,不尿湿时我就鼓励他,尽量使他没有心理压力。这样,他的进步很快,尿裤子次数不断减少,终于他克服了自卑,战胜了自我。他的进步令他的父母都很吃惊,追其原因,就是他卸掉了自卑的包袱,在同伴中挺起了胸膛,老师做的关键一步就是用爱唤醒了他的自信。
三、在家庭教育中建立孩子的自信
家庭中如果家长对孩子粗暴、专制,就会阻碍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我没用的”状态;但如果家长对孩子讲民主、尊重孩子,那么孩子对事、处事就会显现出自信的一面,这对其健康、活泼、不怕困难等良好个性的养成非常有益。因而,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有必要让孩子的家长懂得:
1.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
家庭要讲究民主、平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愉快,家长经常抽空给孩子讲故事、逛公园,做孩子的游戏伙伴,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欢声笑语不断。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有什么话都敢于也乐于与家长谈,孩子心情愉快,性格开朗,自信心也会足。反之,孩子和家长的思想有隔阂,孩子的言行拘谨,相应的也会缺乏自信。
2.对孩子的要求恰当。
如果家长经常夸孩子“你真棒”,他就会认为自己很不错,什么事做起来很有信心。如果家长常说孩子“笨”、“傻”,他就会认为自己不行,做起事来信心不足。家长要求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不必十全十美,不能苛求,要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和现有水平。教育家陈鹤琴说:“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这样,孩子不仅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而且做事也容易成功。通过鼓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3.避免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
孩子主动擦桌子,由于人矮力小,可能擦不干净。如果家长任意指责,那么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就会随着父母的话语消失。不首先肯定孩子积极性的一面,就会造成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变得胆怯。对孩子一些生理上的毛病和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不从爱护的角度关心和帮助孩子,而采取责备和取笑的方法会挫伤其自尊心,使孩子丧失信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信心是成功金字塔的基石,从小就让孩子自信起来,这对于他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对于他的一生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