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练习效率笔谈
2015-09-10孔祥奎
孔祥奎
小学数学教学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评议课等课型。不论哪种课型,学生练习的时间都应当超过70%,甚至更多。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将70%以上的精力用在提高练习效率上。提高数学课练习的效率有很多种方法,如练习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典型性、针对性、多样性等。练习的层次性、典型性、针对性容易理解,稍加努力也可以做到。那么,如何把握练习多样性的度,即多样性的范围——“多样”到哪里?“多样”到何处?从哪些方面拓展练习的多样性?根据教学实践和经验,从以下四个维度考虑,我们就可以摸到练习多样性的边和界,从这四个维度精心设计练习,就能大大提高数学练习课的效率和质量。
一、从练习内容表达方式,进行全面考虑
从练习的题型考虑。我们可以从多种题型中,选择尽可能多的有利于达到学习目标的练习形式,引导学生练习。
练习内容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形式是内容的载体。任何事物必须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形就没有物,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而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事物的某种形式只能表现出该事物的其中某个部分,或某一方面的性质和特征。换句话说,我们从一个事物的一种形式中,往往只能获取事物一部分的信息,很难获得该事物的全部信息。我们要真正认识事物,就必须从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中,尽可能获取信息,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练习获取数学知识尤其如此。
我们可以将小学数学的练习内容表达方式分为:填空题,计算题,判断题,选择题,说理题,操作题,综合题等。这些正是现行数学学科考试的题型。我们将数学练习内容表述方式与数学学科考试题型等同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尽快适应现行的数学测试方式,让学生能取得较好的测试成绩,提高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从这个维度进行数学练习设计时,每节课都要尽量考虑各种表达形式。如果某种表达方式教材没有提供给,又缺少丰富资料,我们就可以对教材提供的题型进行改造。
例如,学生学习三角形后。
1.填空题: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直角,最多有( )钝角,最多有( )锐角,最少有( )直角,最少有( )钝角,最少有( )锐角。
2.判断题:
(1)一个三角形里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至少有2个锐角。
(2)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2个直角。
3.选择题:一个三角中,最多有( )个锐角。
A.1 B.2 C.3D.不能确定。
4.讨论题: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如果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会怎样?画一画试一试,你发现什么?
试想:如果我们把平时的数学练习当做考试来处理,那么,学生还怕数学考试吗?当然,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但良好的考试成绩,确实能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二、从学生参与练习的器官,进行全面考虑
我们从这个维度考虑进行练习设计,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并非平均用力,而是在不同练习层次中参与器官要有所侧重。一个层次的练习,可以以某一器官为主,其他器官为辅。并努力做到一节课尽量让每个器官都能做一次主,当一次家,如果这样,学生练习就会轻松,效率也会高。
例如:“9+几”新授后,设计练习:
1.摆一摆:9+2=□【让学生在桌子上左边摆9根小棒,右边摆2根。你会凑吗?只做一个动作。】
2.9+3 = □【让学生填出下面右边方框即可,了解学生正
确率。学生写1,并能说出理由。】
3.9+7=□【你准备怎样算,同桌交流。】
4.9+5=□【看谁能写对得数?了解学生的正确率。】
5.判断:9+8=16。
6.选择9+9=(9 8 7 6)。
上面练习,每道题只关注某一点,未作拓展引申,深入探讨。我们认为,一题多用,对高年级或许适合,但低年级学生尽量少用,因为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且容易被新鲜、运动的东西所吸引。低年级数学练习,不适合在“深挖洞,广积粮”上下工夫。如,一二年级学生最讨厌做重复类型的题。如下面6道同样类型的填空题,效果就不如上面6道题的效果。
9 + 3 = □ 9 + 4 = □ 9 + 5 = □ 9 + 6 = □
9 + 7 = □ 9 + 8 = □
三、从练习组织形式,进行全面考虑
数学课中,组织学生练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常用的练习组织形式有:独立尝试,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组组之间比赛,全班展示,汇报、辩论等。
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在应用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巩固原有的知识。精制理论特别指出:人要使自己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讲给别人听。问题是,现在班额那么大,如何保证每个学生讲的机会和时间?这些练习组织形式就解决这个问题。
四、从教师提供手段,进行全面考虑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他是想告诉我们,只有选对了恰当的工具,并利用好工具,才能达到你平时不易达到的目标。
数学课经常使用的练习工具(手段)有:实物、卡片、挂图、小黑板、大黑板、实物投影仪、电脑、多媒体等。
使用教学工具要遵守两个原则:1.根据学习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手段。2.能用简单、廉价的工具达到目标的,决不用繁琐、昂贵的工具。
例如,练习凑十法,借助小棒就可以;口算题,用卡片或小黑板展示就行,没必要用投影、课件等工具;而要学生理解面积与周长的不同时,最好用课件。用课件,可以让学生观察长方形面积,将长方形的面,用红色多次闪烁。再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周长,让组成周长的四条边线用绿色多次闪烁。从而让学生感知到面是“块”状的,而周长是“条”状的……
我们相信,如果每节数学课的练习都能注意利用这四个策略,并且兼顾练习的典型性、针对性和层次性,关注学生的差异,做到及时点拨和评价,再能考虑到学生需求和兴趣,那么,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是个自然过程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