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理念的渗透
2015-09-10王慧巨
王慧巨
摘 要: 数学教学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同化新知识、构建崭新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从社会方方面面汲取教学创意和启发,为数学注入人文情怀,将生活实践中的点滴经验融入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互动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理念的培育。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人文理念
近年来,国内的教改呼声不断,包括在学校行政、教材设计、课程发展、教学策略及师资培训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一连串的教育改革政策有如波浪般地接踵而至,整个教育界仿佛掀起了一阵校园再生的改革热潮。由于身处基层的教师是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也是教改能否落实和成功的关键,因此有关教师教学实务的研究,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家所密切关注的问题[1]。
1.关于人文理念的概念
首先,人文理念作为一个历史概念的存在,以一定的人文知识为载体,是需要我们认知的客体对象。人文理念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和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是一种文化精神,也是一种历史精神。从历史知识的角度来看,人文理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人文理念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一个时代的人文理念标志着一个时代人的解放和文化自觉。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追求的理想,所认同的价值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人文理念既包含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共性,又体现着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来的个性。(2)人文理念具有民族性和普世性。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下谈人文理念,它又有鲜明的民族性。
2.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问题
2.1自学能力差。
可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升学主义的挂帅,学校行政、教师、学生及家长各方面都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换句话说,在考试引导教学的情况下,所有的教学活动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则是反复不断地进行填鸭式练习,很少有机会做进一步的思考与理解。至于教师的评量方式,也仅是局限在传统的纸笔测验,只重视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未加以注意。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校的学习活动似乎只变成是机械式的记忆或僵化的学习而已;也难怪有许多学生会对数学产生习得的无助感,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甚至出现严重的数学焦虑。
2.2没有清楚地认识基本概念和定理。
学生不能理解数学的美,尤其是数学公式的美。数学的美在于能用最简洁的文字、符号表达深奥的原理。把学习过的公式、定理、概念再现和对当中关键词语了解的加深是数学习题的主要目的。学生对数学公式等理解不透彻的最大原因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学生总觉得数学难,他们无论是在课前、课后还是在课堂上都不看课本,不知道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不会把相关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系统掌握,那么,数学在他们眼中必然是难的。
2.3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不强。
他们特别强调适度的竞争是可以激励学生发挥潜能,有助于在学习上的表现;但过度竞争反而会造成学生相互对立,彼此之间产生消极的互赖关系,为达到目标拼得你死我活。而在个别学习的情境中,每个学生是各扫门前雪,只顾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对他人的成功与否毫不在意。至于合作学习则是让小组成员产生积极的互动和互赖关系,彼此共同分担责任并分享学习的成效。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理念的培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文的维度上看,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开启外,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显然,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的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柔性,它需要的是渗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3]。
3.1明确教学立意,引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谓教学立意,即指“预设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能统摄、贯通该课,而且能与其之前和以后的学习相通的核心概念”。教学的立意往往决定了一节课的品质。知识立意的课,课品最低;能力立意的课,课品次之;价值观立意,课品上乘。那些知识立意的课,仅仅关注基本史实,而不能对蕴含于知识中的能力和情感进行充分挖掘,使得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功能大打折扣;而能力立意的课,关注知识的灵活运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大有裨益,但是失去了价值观的灵魂,能力也会失去归依,容易误入歧途。唯有价值观为引领,才是生命课堂,也是魅力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2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悟,增加对自然生活的认知感受。
例如,在得到“乘坐飞机大约需要4.8×102小时,即480小时”后,教师提示一句:“大家能否体会一下需要多少天呢?”答案为20天。乘飞机飞行还需要20天,学生就能充分感受月球与地球之遥远。一句提示语“需要几分钟呢”,学生得出8分20秒,对光速之快就感受更深了。可见,这时一句提示在不经意间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体悟,增加了对自然生活的认知感受,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师不应该只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该通过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通过数学感受生活。我们的课堂不单单为了应付考试,还应该是呈现“人文化”的课堂[4]。倡导人文性,能促使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3.3借助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记忆,领会其基本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数学知识,今后不管他从事什么工作,最有用的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它具有本质性、概括性、深刻性。对学生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教学中适当渗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是加强人文理念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目前中学的实际教学中,学生还是以课本为基础,所以整理人文理念概念的时候与教材挂钩,确立人文理念目标与教材知识点挂钩,阐述人文理念培养的策略也与初中数学教材的相关知识点挂钩,并针对教材的人文知识点尽力挖掘其人文思想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静瑜.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如何适应新课改[J].科技创新导报,2015,06:231-232.
[2]傅增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反思.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526-527.
[3]李丽颖,许晖.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61-63.
[4]邢艳春,刘岩.初中数学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分析与建议[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