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张培军
张培军
摘 要: 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结合教育的发展形势、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全面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作者主要针对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 初中物理 教学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工作。问题导学法主要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掌握。因此,问题导学法是一种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1.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用问题导学法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优势。①扩展学生的物理思维,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由于问题导学法的主要实施策略就是利用问题进行引导,而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是扩展物理思维的过程,学生通过努力思考,努力解决问题能够不断地扩展物理思维,进而达到良好的物理学习效果。此外,问题导学法能够增加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进一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1]。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再过于依赖教师,而是通过自己独立解决的方式完成,进而有助于实现学生物理学习上更大的进步。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将问题导学法有效地应用于教学非常有必要。
2.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设计问题
在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问题进行有效设计。具体设计应该坚持如下三个原则:①适量性原则。问题的设计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一般在五个左右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这五个问题进行充分思考,才能将问题导学法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2]。②难度适中性原则。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应科学地把握问题的难度,如果难度过大,则学生无法有效地思考和解决,如果难度过低,则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确保所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③紧贴教材。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需要紧贴教材,这样才能涵盖教材重要知识点,才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2.2提出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需要调动,当学生的学习状态趋于稳定,学习情绪较为积极的时候,教师应该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告知学生如何充分利用问题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等[3]。教师通过科学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能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才能更积极地进行物理问题的思考,进而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物理学习上的进步。
2.3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指导,并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4]。例如在学生拿到问题之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怎样的思路思考,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在分析中如果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等,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确保学生分析问题的有效性,切实地将问题导学法的效能发挥到最大,而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全面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密切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进一步增强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效果。
2.4科学的进行课堂总结
在学生将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之后,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最后几分钟进行课堂总结。课堂总结环节非常关键。教师只有进行科学的课堂总结,才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中才更具有针对性[5]。此外,教师应该指出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物理学习中的不足,通过有效改正,达到良好的物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智.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01(05):109-110.
[2]王红燕.新情境问题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网友世界,2012,11(06):114-115.
[3]祝志秀.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J].文理导航(中旬),2011,15(07):153-154.
[4]王立军.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友世界,2013,10(24):142-143.
[5]张令艳.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中小学电教(下),2014,02(02):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