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2015-09-10古桂琴

人民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新型农民中原经济区培育

古桂琴

【摘要】现阶段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农民接受的教育及培训较少、文化程度普遍不太高、培育内容和形式与农民的需求契合度不高等问题。为了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可以通过促使农民认识到接受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提高培育内容和形式与农民需求的契合度等途径来加以推进。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新型农民 培育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2006年3月,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行编制这一内容。2007年7月,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国务院下发《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被列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强调“培育新型农民”,并把培育新型农民视作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明确提出:“培育新型的职业农民。”这对新型农民培育机制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育新型农民,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建立和谐新农村的一个基本问题,这是一项亟需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机制概述

目前,中原经济区内的农业发展情况正处于由现代化农业逐步取代传统农业的这一关键时期。如何有效解决明天“农地谁来耕”这一问题,保障中原经济区内农业与农村的良性发展,值得我们的探索。

中原经济区及新型农民培育的学理解读。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中原经济区是全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推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新型农民则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其中的“有文化”指的是农民具有较高的基础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懂技术”指的是农民要掌握基本的农机操作技术,具备利用科学技术致富的基本能力,崇尚科学,善于创新;“会经营”指的是农民要有一定的市场观念,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经营理念,能较好的把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变化从事生产。①总之,新型农民不是只会从事简单农业劳动的农民,新型农民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并能操作常用的农业机械,掌握一定的农业职业技术。

本文中所指的培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教育出与中原经济区中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近年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位置和作用在提升农业生产和经营水平中愈来愈突显,构成了农业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特定的生产作业能力。尽快培养和确保留住一批懂技能、有文化、会经营和管理的新式农民,培育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并早日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与和谐新农村构建中的骨干力量,已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迫切任务。

研究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机制的意义。新型农民不但是构建和谐新式农村的骨干力量,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力军。所以,立足农村主导产业来教育、培训农民,强化新式农民的培养工作,尤其是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就显得异常重要。

弥补了学术界对本选题研究的不足。就理论而言,可以查阅到的是学术界对中原经济区和新型农民培育分别作了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是从中原经济区规划、国土开发、区域协调发展、行政区划、土地政策、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关于新型农民培育主要从培育的方式方法、培育政策、选取某个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等角度进行分析。上述成果为本文更深一步地开展研究工作累积了一定的学术基础。然而,就本文的选题而言,学术界目前的研究还很有限。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与改善中原经济区农业发展方式及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索。②

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亦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主力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归根结底,要由成千上万的农民来组织实施具体活动,新农民的综合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最终的结果。本文能为决策部门开展进一步促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源,根据本区域发展情况开展实践性较强的政策性、制度性手段来做好本项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新型农民培育机制,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农业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将较深层次地论述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机制构建问题,可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为了进一步调查中原经济区内新型农民培育机制构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调研问卷,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对中原经济区内的一些地区和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入户调查,掌握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发展现状,获得了第一手调研材料。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与中原经济区内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相伴随的是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民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升。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一背景下,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农民接受的教育及培训较少,文化程度普遍不太高。根据调查数据,仅有9%的调研对象多次接受过农业技术教育或培训,68%的调研对象偶尔接受过农业技术教育或培训,23%的调研对象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农业技术教育或培训。这些数据说明农民接受的教育及培训较少,文化程度普遍不太高。由于多种条件的制约,农民普遍缺少机会接受较多的职业培训,甚至有些农民没有完成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在这种境况下,大部分农民本身文化知识就欠缺,文化功底就不足,这样接受起知识、技术来就有些困难。

培育内容和形式与农民的需求契合度不高。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民培育内容和形式评价情况较好。但仍有25%的调查对象认为状况较差。教育及培训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对于培养新型农民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均有着特殊的功能。但在现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培育内容和形式与农民的需求契合度不高。一方面,广大农民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不太高,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导致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情况不太乐观。另一方面,培育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以至于在实际应用中困难重重。相较于单纯理论性的讲解,实践性的手把手操作可能更易于接受。但目前我国新型农民的培育多采用理论传授的方式,真正实践性的操作却很少,这样就使得一些农民学起来难度较大。这不但大大降低了农民接受培育的效率而且也挫伤了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最终将直接影响到新型农民培育的效果。

农民对各类教育及培训工作的回应程度较低。从调研结果看出,约有20%的调研对象认为农民对各类教育及培训工作的回应程度较低。作为新型农民培育的对象,农民理应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培育中,但事实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并不很高。一方面是因为农民长期从事一些简单的农业劳动,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推崇的仍是“经验至上”,因此,他们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出对各类教育及培训工作的回应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作为培育新型农民的教育及培训部门,由于受短期用工行为的影响,他们对农民的培育工作往往显得有些“急于求成”,这一情况也导致了农民对各类教育及培训工作的回应程度较低。

培育经费不足。教育及培训经费不足是困扰当前中原经济区内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教育及培训的经费来源不足。目前,中原经济区内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经费来源比较有限,在有限经费的制约之下,一些针对新型农民的教育及培训活动就打了折扣。而这可能会影响到农事劳作的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性支付力度尚需提高。公共财政在渠道和数量两个方面对农村的转移性支付力度均不足。此外,对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资金转移和公共服务支撑稍显不足。如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无法满足新型农民培育的需求,农民参与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的力度不足,在农民收入实现包容性增长方面仍显欠缺。③

新型农民培育的规模尚需扩大。调研数据显示:约有11%的调研对象认为新型农民培育规模很大,约有31%的调研对象认为新型农民培育规模较小。总体来讲,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规模尚需扩大。新型农民培育中的各类知识和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科技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其规模大小将会直接影响到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及现代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因为农村人口较多,农民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新型农民培育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但当前我国新型农民的培育规模较小,培育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到培育的效率。另一方面,培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需要参加培育的农民较多,而现有的资源所能承担的培育规模却比较小,使得当地一些农民得不到相应的培育。

中原经济区构建新型农民培育机制的对策

培育新型农民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破解“三农”问题、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成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现代农业建设的整体目标和广大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机制的构建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促使农民认识到接受教育和培育的重要性。农民应该从内心深处切实认识到接受教育与培训的重大意义。只有农民真正领会到了其重大意义才能从行动上去践行,才能更为积极地参与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各类教育和培训。因此,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要想得到顺利推进,只有真正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性,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才会持续推进下去。

教育培训部门要做好宣传,助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教育培训部门要切实认识到宣传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做好宣传和带动工作,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更好、更快地带动起来。一方面要多多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从政策方向上支持新型农民的培育。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育中来。

提高培育内容和形式与农民需求的契合度。农村地区的教育及培训活动应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对新型农民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搭建合理的教育教学平台。新型农民须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会使用较为先进的农业设备。各部门应积极围绕农村建设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根据农民不同的需要组织不同的技术培育,以促使农民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培育出具有新能力、新理念的实用型人才。如在一些养殖业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在培育的内容和形式的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农民对养殖技术的需求,教育和培训工作要以农民的需求为向导,并积极帮助养殖专业户,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针对农民对教育和培训的不同需求,科学设计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使其更加专业化,培训目的更明确、培训内容更加具体,切实提高培育内容和形式与农民需求的契合度。

提升农民对各类教育及培训工作的回应程度。提升农民对各类教育及培训工作的回应程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增强教育和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来提升农民对各类教育及培训工作的回应程度。教育和培训部门在选择培训内容时要更加倾向于选择一些实用的技术来进行培育,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现代化的农村建设及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教育和培训部门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学者,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的指导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在提升农民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使农民对各类教育及培训工作的回应程度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教育和培训部门还要较多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培训,以此来提升农民对各类教育及培训工作的回应程度。教育培训部门要结合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及娱乐形式,提升农民对教育和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将教育和培训活动与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建设新型农民之家等,使得农民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达到了活跃农村文化氛围和提升农民对各类教育及培训工作回应程度的目的。

增加对新型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我们要加大力度对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进行投资,以此来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调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农民主动思考市场需求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生产要素,成为熟练运用技术、有广博的农业知识、善于农业经营与管理、有创业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此外,提升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性支付额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并从渠道和数量上增加对农村和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从资金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支撑等方面来提升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也参与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农民收入问题上实现包容性增长。④

政府要加大对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扶持与引导力度。各级政府要认清自身在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中的责任。政府在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中扮演着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各级政府要对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进行“一盘棋”式的规划,加大对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扶持与引导力度。

强化各级政府对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须转变职能,依照国家农业发展政策与方针,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为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及农业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和技术支撑,以确保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持续快速提升。坚持以政策引导为核心,强化政府政策对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扶持力度,以政策为支撑,鼓励扶持各类新型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发展,在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及组织化程度方面形成强有力的合力。

(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法政学院;本文系许昌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制度供求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张志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培育新型农民”,《北方经济》,2007年第5期。

②李珍刚:《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前言。

③郭庚茂于2013年1月21日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④马以:“推进农村社区党建 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党建研究》,2012年第10期。

责编/张晓

猜你喜欢

新型农民中原经济区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中原经济区崛起的金融风险防范探讨
中原经济区旅游业金融支持研究
刍议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型农民的内涵与需求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助推力及资源优势分析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