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其对国内教学的启示

2015-09-10王颖

考试周刊 2015年98期
关键词:口译教学口译

王颖

摘 要: 本科翻译专业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能够满足市场在不同层次上对口笔译人员的需求。本文旨在从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教学出发,对国内外本科口译教学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国内本科口译教学做出较为实际的定位,结合国外本科口译教学经验,反思国内口译教学现状并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 本科翻译专业 口译 口译教学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家与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全世界范围内对于口译员的需求量大幅攀升。口译员作为连接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日益突出并广受重视。近年来,国际上不断加大对口译员的培训,各地高校纷纷推出应时的翻译教学课程,这其中包括本科及研究生层面的翻译教学。本文旨在通过考察分析世界上颇具代表性的一些国外高校本科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译人才培养情况,并结合国内翻译教学实况提出一些建议。

谈及口译教学之前,需对口译及其标准做出正确的界定。“Interpreting”在国外的范围通常还包括手语翻译,Franz P?觟chhacker(2009)在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中就将手语翻译纳入强调即时性和同步性的同传范畴。本文要讨论的“口译”仅指口头形式的翻译。

此外,我们仍需厘定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的概念。翻译长期被当做外语教学过程中用以提高和检测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有效手段。穆雷在《中国翻译教学研究》(1999)一书中提到,“为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教学翻译,其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为培养译员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刘和平教授在《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2001)中则进一步指出,“在语言教学中,翻译目的常常是理解,是学习语言;在翻译教学中,理解是基础,理解的目的是翻译,是进行交际”。由于本科翻译专业仍需要继续解决语言问题,因此本科口译课程似乎很难在理解基础上达到交际目的。与此同时,许多翻译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仍然无法立即达到市场期望的标准。鲍川运教授认为“大学本科生接受口译训练的基本语言能力及口译课程的时数和训练的难度及密度等都是导致目前翻译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的因素”(2004:27)。

香港特区和欧美一些国家或地区是在翻译系或者翻译学校培养从专科到博士一系列翻译人的。我国翻译教学由于处于起始阶段,因此必须正视其间差距并尽快设法弥补。

二、国内外高校本科口译教学情况

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口译课程,截止到2014年,共有152所高校获得了教育部批准,试办翻译本科专业学位①,形成了本、硕两个层面共同培养翻译人才。但是对翻译训练应当在哪个层面开展,是在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这一方面认识似乎还没有一致。Daniel Gile(2009)曾提出,在研究生层面开展翻译的训练,有助于提高翻译整体质量,推动翻译职业化和专业化,提高翻译地位。当然,这里的翻译训练指的是对受训对象进行翻译的专业训练(professional training),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TI)的设立正是这一认识的反映。Schaffner和Adab在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一书中指出双语制和单语制国家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国外本科翻译和口译教学出现两种声音:一些国家针对本科生实施专业译者的培养计划,而另一些国家则把翻译或者口译专业化培养集中在后本科阶段。但是,就目前市场而言,仅通过研究生人才培养,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本科翻译和口译教学显得十分需要。

我们对几所加拿大高校进行了进一步了解:约克大学(该校设有翻译学院School of Tranlation,Glendon College,York University),蒙特利尔大学(该校设有语言学与翻译系D’Partement de Linguistique et traduction,Faculte des Arts er des Sciences,Universite de Montreal),渥太华大学(该校设有口笔译分院Schoo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Faculty of Arts,University of Ottawa)。调查发现,其中几所高校对本科翻译专业的招生设有入学考试,在入学要求上有三点共通之处:(1)高水平双语能力;(2)简史的通识知识基础;(3)基础计算机应用技能。另外,其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定位很清晰地体现在了课程设置上。他们的课程设置总结来看有以下特点:(1)翻译技能、综合语言技能、翻译技术为必修课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三大板块;(2)较之翻译技能,翻译理论课程所占比重甚小,可见其重点在于培养实践型翻译人才;(3)翻译技术及实践性翻译课程表明其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原则,突出以职业为导向的特色。从其较为完善的课程设置体系不难看出,加拿大大学本科翻译专业对口译教学有着非常明确清晰的定位——培养通才型职业翻译人才。

香港作为有着独特历史背景的地区,其对本科口译教学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刘婧之(2001:36-43)在《香港翻译及口译教学》一文中对在香港开设口译本科教学的7所高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进行课程研究,指出按照培养目标来分,香港本科翻译和口译教学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香港大学坚持的最为传统的“汉学”式翻译教学为本,其目标是培养学者;第二类是中大、岭大、城大、理工大和浸会大学的专业性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适应香港社会的需要,培养和训练双语人才。后一类模式是香港翻译口译教学的主流,其教学方式独具特色。如香港城市大学的课程既重视专业翻译的训练,又涉及不同语文、不同文化的交流。因此城大的学士学位课程毕业生可以从事各式各样的运用双语的工作,包括出版、广告、媒介、市场与金融、法律与社会工作、教育与商业管理等,还可以继续攻读高等学位。香港浸会大学的本科教育则要求翻译专业学生进行一年的全职实习,在其课程手册里,明确指出浸会大学翻译课程旨在培养新一代翻译和口译人才,具有专业精神、语言和文化修养,以满足香港、全国及本地区的需要。香港作为一个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城市,对翻译和口译教学有着极为全面的需求量,翻译和口译教学体系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自成体系。他们对本土市场的深入了解及积极应对市场所需的培养模式,确实值得借鉴。

中国内地本科翻译和口译教学起步较晚,本科翻译专业设立迄今为止只有8年时间。尽管现已设立152所高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但是其发展有一定的盲目性。何刚强在《翻译的“学”与“术”——兼谈我国高校翻译系科(专业)面临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国内很大一部分高校口译教学课程设置随意性强,教学计划混乱,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三、本科口译教学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情况

鲍川运在《再议大学本科口译教学》中指出,本科翻译教学主要应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为学生在研究生层次的专业翻译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为社会培养能够胜任一定难度翻译工作的口译和笔译人员(2008:1-8)。许多设立本科翻译专业的学校实际上也有翻译专业或翻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是国际上对本科教学的主流定位。

从翻译学科建设来看,现已形成本硕博3个层次的完整学科链,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各有不同且朝着各自培养目标发展,翻译学科即可循着两条主线实现稳步发展:一是以翻译实务训练,以本科和硕士阶段为主,以硕士为终端学位;二是翻译理论研究,以博士为终端学位,因而在本科翻译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围绕这两条主线展开。由于翻译实务训练以硕士为终端学位,因此本科翻译教学应当将其视为这一实务训练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翻译专业本科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翻译的基本能力,培养基本功(鲍川运,2008:4)”。在课程设置上要秉承的基本原则是“本科课程大多应是翻译训练(包括口笔译)的预备课程和基础课程”,“开设课程除了口笔译,还涉及翻译专业的方方面面”(同上)。在课程设置方面,学者们普遍持有与鲍川运教授相同的观念,即要全面综合培养的观点。仲伟和在《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中提到口译训练课程需涉及3大类——语言知识与语言技巧课程;百科知识课程及口译技巧课程。可见,综合知识对口译学习的作用举足轻重(2003:64-65)。

每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curriculum)都有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每一门课程(course)又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口译作为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时情况为其制定较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尽管大学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侧重交替传译训练,但其最终培养目标并不一定能够达到会议口译交替传译的能力要求。经过大学本科四年的口译训练,翻译本科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其他如陪同口译等口译类别要求掌握的最基本语言能力。此外,国外如欧美地区的口译类别已较为明显。如美国现在有相当数量的专门译员从事法庭口译、医务口译和电话口译,其中有许多人为自由职业者。相比之下,国内口译类型较多,但尚未形成规模。中国商务、外事、旅游、科技等方面的口译需求量比较大,因而大学本科的口译教学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交替传译的基本能力,训练基本功。

翻译专业口译教学因为设有完整的课程体系,由此衍生出不同的口译课程,学生的学习目的有保证,这样在体制上保证了训练效果。口译训练在初级阶段,应当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以理论为辅,同时考虑训练的重复性。课堂教学内容不一定重复,但是应当通过课外练习进行重复,以求巩固,做到熟能生巧。学生课外练习应成为口译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有教师的指导、检测甚至评估参与其中。初级口译教学一般应当以技能训练为主,如听力理解、记忆、信息重组、笔记、注意力分配等。根据技能分阶段训练,既有利于组织教学,又有利于组织学生课外练习。

师资力量的缺乏是大学本科阶段翻译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现如今,很多高校,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翻译硕士专业中的口译教学师资队伍中有AIIC成员及活跃在口译实践领域的口译教师。然而,职业口译员多活跃于国内的一线城市,且少有投身高校口译培训。因而,对于其他地区高校本科翻译专业而言,其合格师资力量的缺乏可想而知。很多翻译本科现阶段的教师是从外语教学专业“转业”而来的,长期的外语教学思维,缺乏正确的口译培训理念,脱离口译实践市场,使这些教师在本科口译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盲目教学状态,无法带领学生走近或走进真实的翻译市场。

中国口译职业化是大势所趋,而且专业化有可能实现,主要原因是中国建立翻译学院的大学基本都有自己的强势学科(外交、外贸、法律、科技、教育等)。若这些院校能将口译与各自的专业特色相结合,就能为国内口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口译人才,满足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市场需求。

四、结语

目前,国内本科阶段的翻译和口译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忽略口译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工作特点。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分注重理论和技巧本身,没有合理设置一些多元化课程,大大降低国内口译人才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本科翻译专业逐渐兴起,国内学者对国外本科口译教学的研究逐渐深入,但仍处在起步阶段。中国国内国情和市场现状有别于香港特区和国外,对于国外教学经验并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但是,其口译教学的多元化及口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对于国内本科口译教学,设置科学且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已迫在眉睫,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和自身科学的定位目标,设置合理全面的人才培养规划正是眼前的任务。

注释:

①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本科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名单.http://www.tac-online.org.cn/ch/tran/2010-10/12/content_3765916.htm.

参考文献:

[1]Gill,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2009.

[2]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25(5):27-31.

[3]鲍川运.再议大学本科口译教学[J].外语教育,2008:1-7.

[4]何刚强.翻译的学与术——兼谈我国高校翻译系科(专业)面临的问题[J].中国翻译,2005,(3):32-35.

[5]柯平,鲍川运.世界各地高校的口笔译专业与翻译研究机构(上)[J].中国翻译,2002,(4):59-65.

[6]刘婧之.香港的翻译与口译教学[J].中国翻译,2001,22(3):36-43.

[7]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09-181.

[8]仲伟和.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7):64-65.

基金项目:2014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egd14024);2014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基金(EGD 14XQD26)

猜你喜欢

口译教学口译
试论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策略与口译能力的培养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刍议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实证研究
高职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运用学生译员口译语料库进行口译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