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类高职院校招生现状调查及对策

2015-09-10凌丁黄振发黄毅华

考试周刊 2015年90期
关键词:招生现状对策

凌丁 黄振发 黄毅华

摘 要: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系统了解高校招生现状,分析造成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解决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难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农类高职院校 招生 现状 对策

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和发展对生源数量依赖性大,生源不足将严重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的发展。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日趋激烈,农类高职院校招生更是面临巨大挑战。

一、高校招生现状调查

(一)生源减少,录取率高,竞争激烈。

1.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下降

据统计,2008年全国高考生源达到历史最高1050万人,然后每年呈下降趋势,近两年下降趋势有所缓解。全国招生变化情况见下表1。

2.广西高考招生竞争激烈

近年来,广西高考报名人数呈下降趋势,2009年30.18万人,到2012年下降为28.5万人。虽然2013年上升为29.8万人,但随着本科院校招生规模扩大,高职院校的招生竞争更激烈。广西招生变化情况见下表2。

3.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数量增加

2008~2012年由于受到办学条件限制,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招生规模一直徘徊在2500人左右,2013年起招生规模有所扩大。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变化情况见下表3。

(二)高考政策向有利于本科招生转变。

高职院校招生困难与国家政策有密切关系,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本科院校扩招,导致高职院校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下降,部分高职院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二是民办学校体制灵活,在生源获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三是自考、成人继续教育降低入学门槛,分流去许多学生;四是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申报审批通过率高,导致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加剧。

(三)生源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尽管农类专业是农类高职院校传统优势和特色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实力、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比较完善的实验条件,但由于农类专业毕业后多从事艰苦行业,对生源吸引力不足。一些涉农冷门专业更处于招生“垫底”位置,录取分数线明显低于同层次其他类高校。除了一些民办院校以外,农类专业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在高职院校中处于最底端,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与同层次其他院校相比平均分低20分左右,且差距逐年扩大,优秀生源稀少。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平均分变化情况见下表4。

(四)多数农类专业新生报到率低。

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动物医学、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城市园林等专业是农类高职院校传统名牌专业,办学时间长,资源优势明显,招生能保持较好势头。但水产养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中草药栽培技术、作物生产技术、农业机械维修与营销、蚕桑技术等部分农类往往因不被家长和学生了解,导致报考人数少,报到率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生报到率、招生人数变化情况见下表5、表6。

二、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原因

(一)生源数量逐年减少。

一是学龄人口绝对数量的下降直接导致考生人数减少。未来十年内我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4000万,到2020年全国适龄人口将减少一半。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参加高考的人数逐年减少。二是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导致报考职业院校人数减少。随着高考录取比例的提高,考生优先报考高校且易被录取,或当年未录取而选择重读,导致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减少。

(二)考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

一是不少考生及家长认为,只有上本科才算上大学,只有上了大学,才具备条件报考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二是当前国内经济运行良好,导致企业出现用工紧张,一些农民工和高职学生同工同酬,致使考生和家长错误地认为上不上高职院校结果都一样;三是一些社会人士认为高职与职业中学没有区别,毕业后只能做最底层的工作,工作环境差,报酬不高,身份只是一个工人并不是国家干部;四是3年的高职教育费用在10万元以上,对于许多农村学生来说上学成本过高[1]。以上这些认识都导致高职生源流失。

(三)学生不愿从事涉农艰苦行业。

农类高职院校招生困难因素中,设置的专业和涉及的行业是大多数考生及家长重点考察的因素。如建筑类专业与铁路相关专业、机电专业等是热门专业,往往考生优先考虑。有此类专业的学校,招生都会爆满,而且分数很高,这说明专业与行业发展有密切联系。农类专业是传统专业,没有专业优势,而且从事的是艰苦行业,选择这个专业的考生少之又少。

(四)本科招生规模扩大的影响。

随着普通高校规模的扩大,本科毕业生不断增多,导致学历贬值,高职学历只能进一些民营企业。就业不平等,打击高职生的信心,增加高职院校招生难度。国家支持普通高校创办本科独立学院,体制灵活,更多考生更愿意进入独立学院,影响高职院校的生源。另外,随着生源竞争的激烈,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无底线降低录取分数线,给高职教育水平及就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毕业生质量进一步下降,由此进一步加剧招生困难,形成恶性循环[2]。

(五)社会对农类院校的偏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人们潜意识中的“轻农、歧农”思想根深蒂固,只要是涉农的学校或专业一些学生就会不屑一顾,认为涉农院校名字不好听,考取农类院校低人一等。多数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第一志愿几乎不选农类高职院校,主观认为涉农院校学生毕业后只能面向农村艰苦的地方就业,实现不了跳出“农门”的思想。加上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到基层工作,怕孩子受苦受累,更愿意选择那些专业或学校名字听起来比较响亮的专业,如会计专业、计算机类、管理类专业等专业。

三、搞好农类高职招生工作的策略

(一)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高职招生面临着新挑战和新形势,有效的招生宣传是农类高职院校完成招生计划、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途径。招生宣传是把教学资源、办学特色等信息传递给考生,让考生自己做出正确选择。在新形势下要转变工作思路,把自己的特色和办学优势展示给社会,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突出学校自身的优点,让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学校、认可学校。拓宽招生渠道,采用多种招生方法吸引考生。

1.主动走进中学

通过班主任座谈会向中学师生详细介绍本院校最新建设的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科研成果、实训基地、教学名师、农业科研领域的杰出人才和成功校友等,让中学师生对农类院校和农类专业重新认识;通过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中学师生走进农类高职院校,走进实习基地,让他们零距离感受院校的魅力。

2.重视各类宣传媒介的作用

首先,必须重视政府部门招生刊物宣传的作用。它的信息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是考生和家长首选的信息来源渠道,学生及家长的关注度和信任度更高。其次,加大在报刊上的宣传力度,增进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再次,加强校内招生信息网的建设。开通微信、微博交流等网络交流平台,及时解答网络访客的疑问。

3.重视校友的宣传作用

麦可思《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高职院校的生源40%左右来自于农民与农民工家庭,20%左右来自于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家庭。他们对高校了解的信息量相对有限,50%以上考生在同录取批次院校中不首选本校的最主要理由是“对该校缺乏了解”,对报考学校的选择主要靠亲友和校友推荐。由此可见,校友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行业上成功的校友宣传起来对考生和家长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起着榜样力量,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声誉度,更能引起考生的关注。

4.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考生报考

生源质量高低直接决定高职院校是否有发展动力。结合农类院自身优势,学校从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以自主招生和保送生招生为契机,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优惠政策吸引高分、高素质的考生;对于达三本线但因经济问题而选择上高职院校的同学,减免其他学杂费上给予一定比例优惠、实行分期缴费等。高分考生比例越高,对校风学风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更好地推动农类院校良性发展。

5.通过联合办学拓宽招生渠道

充分利用自主招生政策和单独招生政策,选拔一批具有兴趣和爱好专业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与本科院实行联合办学实施“2+1”、“3+1”等人才培养方式,双方做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在注重学历教育的同时兼顾非学历教育,包括继续教育、农民工转移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等教育形式,通过培训、继续教育为社会更多人员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同时拓展新的生源,进而解决招生难的问题。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扩大招生宣传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动员合作企业参与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有很好的宣传作用效果。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在顶岗实习时要根据“双赢”原则,大力发展“订单班”和“冠名班”,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对促进就业和招生形成良性发展,达到校企双赢效果。

6.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是考生填报志愿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业率与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紧密相关。现在企业并不缺应用型人才,缺少真正懂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创新农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农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培养出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的人才,才能真正改变传统轻农思想,才能吸引更多生源。在学生培养上,学生修完必修课程后,根据专业发展趋势、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选择专业方向和模块,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贴近从事的工作,才能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业率提高了,也树立了学院的名声,引起了考生的关注,同时解决了招生难的问题[3]。

(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学生的就业质量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就业质量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专业对口、个人发展前景和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等内容。学生就业质量低,不仅会影响毕业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影响毕业生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影响学校声誉,降低考生对学校的吸引力。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1.改革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法

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需要,增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选择基础好有发展前景的专业,重点加以建设,培育精品专业,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和专业集群优势。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理论结合实际,并根据企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技能特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就业能力。以职业性和开放性为基本特点,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整合、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打破过去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以职业技能实践训练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比例达50%以上。同时按照“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综合技能培养”的顺序形成阶梯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强化技能训练,增强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使学院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的需求不错位,缩小高校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之间的差距,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提高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成为吸引生源的优势资源之一。

2.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校企合作是高职办学的必由之路,多途径、全方位深入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行业企业向教师学生开放,学校向行业企业开放的“双开放”新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教学工作和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改革、教材建设、实训实习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使人才培养工作更贴近生产实际,培养企业用得上的人才,以就业带动招生,这也是高职院校招生策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学校稳定生源的最好策略。同时,要利用学院自身教育资源优势,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企业解决具体技术问题,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同时,多渠道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3.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除了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应重视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级职业技能大赛,通过比赛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为毕业后创业和就业质量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

开设了《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制订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选拔取得了高级职业指导师或职业指导师资格教师进行授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授课质量,加强就业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引导毕业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理性择业,并注意培养毕业生的职业诚信、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艰苦地区就业,鼓励学生参与“服务西部计划”。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师资队伍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得好坏,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农类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1.重视教师培训

首先,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定期举办有关专业研究前沿问题和重点问题的学术报告会,让师生有机会接触学科前沿研究问题与成果。其次,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或实训基地,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通过科研使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同时,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和社会上知名度高的专家型教学名师的培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综合素质高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社会认可度高、思想道德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性技术人才,才能使学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随着生源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院校在招生宣传工作中面临相当多的困难和问题,要破解这个难题除了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拓宽招生渠道以外,突破招生困境要靠高职院校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学生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招生和学校发展相互促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燕飞.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2,2(18):38-39.

[2]柴成鱼.高职院校招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6):21-22.

[3]梁珠民,杨昌鹏.农类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4,2(29):61-62.

猜你喜欢

招生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Android的招生报名系统设计与实现 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