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2015-09-10唐纪成
唐纪成
摘 要: 在新课改模式下,数学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改”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搞,各种课改模式也五花八门,老师们也在探索着新课改有效的教学模式,有的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欢,成绩提高快,有的虽有形式但没把握住新课改的理念精髓。老师本身感觉累,无形中把学生也带入苦难深渊。很多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教师,对如何上好一堂课不是很清楚,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 个性化行为 课堂的主人 课堂气氛 学习兴趣
学习是需要有个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想办法建立可以使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环境,让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轻松愉悦,学习兴趣浓厚。但是,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忽略了发挥学生特长和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这一重点,把教学关键都放在知识的记忆和灌输上,教学方法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老套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创造力的天性,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没有乐趣,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方针,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及积极思考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仅仅靠听老师讲课得来的,教师应该做课堂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学会将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授课老师进行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积极性会有所提高,接受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也会增强,这样课堂教学会变得生动有趣。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想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和个人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老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极力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可以促进师生双方交流与互动,可以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对问题的思考,还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双方以朋友的姿态交流合作,学生可以把老师当成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过分依赖老师,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体。想要有好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展开“情感教学”。老师首先要从多个角度关爱自己的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冷暖和心理上的情感变化,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特长,帮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想学生所想,和学生成为很好的朋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多以专题形式出现,并添加了课外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新增了“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栏目,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1.“读一读”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体会到数学学习与实践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较难理解的问题以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深刻理解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
2.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4.利用“议一议”,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课堂越发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