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有效措施
2015-09-10翁超超
翁超超
摘 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积极推广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文章对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构建生态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生态课堂
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精华、“孟母三迁”典故及惠施和庄子比种葫芦的故事启发,人们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个体生命意义的理解,研究生命。“生态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和创新的品质。“生态课堂”让孩子不断地做他们的思维体操,生态课堂让孩子们在新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态失衡”的现状
1.教与学的失衡。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普遍都是教师全部安排好,向学生展开的都是标准化与单向性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要接受就可以,一味地进行机械性学习与记忆,无法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进而直接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直接分裂开,不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知道照着教材展开相关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控制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封闭的学习环境中,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2.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失衡。当前,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好坏往往都是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进行评判,教师普遍以考试的成绩为导向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然而,小学语文新课标改革强调“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涉及识字记忆、语文思维的培养及情感的教育、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与目标的教学现状形成较大的反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的课堂应该实现课内教学实践活动与课外生活的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师普遍不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直接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将学生的精力全部禁锢在课内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有效措施
1.课前吃透教材,为打造生态课堂做好充分准备。要想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打造生态课堂,最基本的是教师必须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把教学重点和难点都详细地分析和总结。教师在上课前最基本的工作是备课,必须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不能应付了事。现在有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走过场,认为自己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一切都很熟悉,课前只要稍微看一下就行。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必须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把握好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教学资源,确定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对课堂教学过程在头脑中进行模拟预设。纵观所有成功教师的经验,首先都是在解读文本、吃透教材、认真备课上下工夫。
2.创造课堂生态环境。要设置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情境,可以选择多种方法,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环境中现有的因素,例如教学设施、灯光及座位等,然后加以布置,从而营造出合适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图片或音乐元素,通过图片表达某种情境,或通过音乐达到渲染情境的效果,这种特殊氛围的营造及生活场景的重现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内化的过程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从而获得情感的陶冶。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体现学习内容中的情境。在语文生态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3.自主学习,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一直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采取的都是灌输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总是以“权威”和长者的形象出现,一手包办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模式长久以来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说,学生做,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小学生头脑十分活跃,充满想象力,但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怎么会喜欢上语文课呢?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改变学习方式,把过去的学生被动地学习,以“教”为中心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课。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影响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对课堂学习活动的态度和参与程度,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持续的内在动力是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的根本。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建设生态课堂,必须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爱上语文课。
4.以“阳光”评价为保障。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价时不能仅仅抓住别人的失误之处,而应首先看到别人的优势,从多个角度出发。这样立足教学内容的评价才是全面的,才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才能帮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除了立足教学内容的评价外,评价还可以指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如教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时,一位学生能熟练地回答出“是岳飞墓前的对联”,并说出其含义,全班学生向他投来满是惊叹的眼光。我及时肯定道:“你不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了乐趣,而且获得了那么丰富的知识。你能边读书边思考,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值得大家学习。”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教师要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作出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分层次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参考文献:
[1]陈利林.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小学时代,2014,13.
[2]陈昌红.生态课堂,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新课程研究,2011,9.
[3]姚琴仙.生态型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小学时代,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