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晚年对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探索及其启示

2015-09-10林志彬

理论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列宁

林志彬

摘 要:政党文化是政党的精神灵魂,关系到政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政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列宁晚年从巩固俄共(布)执政地位的高度全面论述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从政治文化的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从文化建设的规律角度科学地提出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举措。列宁的这些探索对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党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把握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借助政党文化的力量推动自身发展,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

关键词:列宁;俄共(布);政治文化;政党文化;执政水平

中图分类号:D3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10-0019-04

政党文化是政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政党的先进,始于该党文化的先进。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党文化的力量,取决于其文化的魅力。正如列宁所言:“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1]335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其党的建设过程中都特别重视政党自身文化的建设,把政党文化建设作为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列宁晚年主要从政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政党文化建设面临的难题以及政党文化建设的主要举措三个方面对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一、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列宁首次明确提出俄共(布)政党文化问题,是在1922年的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他郑重地讲:“这里必须明确地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力量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政治权力是完全够了。……主要经济力量操在我们手里。……究竟缺少什么呢?缺什么是很清楚的:做管理工作的那些共产党员缺少文化。”[2]679680而这种文化上的不足与落后,将会导致俄共(布)成为“被征服者”。那么俄共(布)党员又该如何来解决自身文化的不足呢?他明确地指出:“现在全部关键在于,先锋队要不怕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要不怕公开承认自己素养不够,本领不大。全部关键在于,现在要同无比广大的群众,即同农民一道前进,用行动、实践和经验向农民证明,我们在学习并且一定能学会帮助他们,率领他们前进。”[2]700列宁之所以在这次大会上提出俄共(布)政党文化问题,根源于革命胜利后俄共(布)短暂几年的执政实践已充分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诸多党员干部没有足够的本领去直接进行国家事务管理。在合营企业经济竞争中,一些俄共(布)党员干部甚至还不如普通的资本主义店员,更遑论和优秀的懂行的资本家和商人竞赛。与资本主义竞争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合营企业经济竞争则不过是各种竞争的一个点。显然,如果不能及时地去解决俄共(布)党员干部的文化本领缺失问题,不能建设好俄共(布)政党文化,俄共(布)就难以胜任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之重任,更难以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在俄共(布)十一大会议上,列宁告诫全党:在历史上,许多军事上胜利的民族,由于文化上的落后,后来接受了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又成为了“被征服者”。同样,如果俄共(布)不注意加强自身文化的改造、建设,作为军事上、政治上“征服者”俄共(布)最终也会成为旧文化的“被征服者”。由于政党文化的缺失,俄共(布)党员担任机关领导的时候,不是被人愚弄,就是到处发号施令,丝毫不会利用他们自己的权利、他们自己的政权等等。[2]680681在他看来,俄共(布)缺少文化就会缺乏本领,缺乏本领就不会文明地处理党内事务和国家事务,缺少文化还会使俄共(布)缺乏合作、民主、法治等意识。俄共(布)不会办事、不能办事、缺乏民主法治精神,就难以担当起建设新社会制度的重任,执政必然会走向失败。他因此而忧虑重重,非常担心俄共(布)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

列宁对俄共(布)政党文化不足的忧虑直接起因于党内文盲现象的存在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资料显示,俄国十月革命后,当时全国近70%的人是文盲,而直到1923年,在无产阶级先锋队——布尔什维克党内,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也只有63%,大学毕业生仅仅占06%。[3]142在列宁的眼里,“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2]590文盲只有流言蛮语、谎话偏见,缺乏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新经济政策的深入推广,让列宁更加坚信这种文化上的短缺问题是俄共(布)真正的最大敌人和发展障碍。他说:“新经济政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充分保证我们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1]335由于自身文化的落后,一些俄共(布)党员干部不只是没有足够的本领进行直接管理,更可怕的是这些人还“不知道自己不懂行这种状况”,[2]668还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不足和文化落后,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列宁认为,如果全体俄共(布)党员能够意识到这一问题,俄共(布)就可以在同俄国资本主义进行竞赛的考试中及格。而如果一些俄共(布)党员干部能够改变一下不知道自己不懂行的状况和文化的落后,那将是俄共(布)的一个极大胜利。

在俄共(布)成为执政党之后,摆在俄共(布)面前的一个中心任务应该是搞好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俄共(布)政党文化上的落后,使俄共(布)陷入受制于人等各种困境,难以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俄共(布)能否抓好自身的文化建设将从根本上决定着俄共(布)的兴衰和执政的成败。作为执政党,俄共(布)的工作重心已经不再是政治斗争了,工作重心要转变,“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了”。[2]773俄共(布)政党文化的建设问题,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绝不像俄共(布)的有些人所认为的那般,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列宁强调,伟大的政治变革任务完成之后,摆在俄共(布)面前一个新的重要历史任务,就是俄共(布)要切实地建设好自身文化,增强政党文化的力量,切勿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

二、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

政党文化建设对于俄共(布)的自身发展和巩固执政地位至关重要,而要建设俄共(布)政党文化谈何容易。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中,首先面临一个的突出难题,就是如何摆脱不良的旧政治文化对俄共(布)政党文化发展的消极影响。旧政治文化不会随着旧时代的结束而立刻结束,它还将存在很长时间,并且还有可能继续发生作用。对此,马克思曾经这样生动地描述,“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4]列宁也有一段类似的十分形象的精彩表述,“旧社会灭亡的时候,它的尸体是不能装进棺材、埋入坟墓的。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5]有哪些不良的旧政治文化在阻碍着俄共(布)政党文化的健康发展呢?具体地说,主要是官僚主义传统、奥勃洛摩夫习气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心理。这三种旧政治文化时刻侵蚀着俄共(布)政党的健康肌体。

在三种旧政治文化中,官僚主义危害最大。官僚主义是党组织的毒瘤。官僚主义传统会把共产党员变成官僚主义者,使他们陷入滥发文件、讨论法令、乱下指示的境地,败坏党的风气,最终毁掉共产党。列宁明确地指出:“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1]348官僚主义是一种很复杂的政治文化现象。作为封建社会时代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根深蒂固。要清除党内的官僚主义绝非易事。列宁说:“把他们赶出门外,他们又从窗口飞进来。”[1]219官僚主义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挥之不去。官僚主义的滋生蔓延必然会吞噬健康的政党文化。俄共(布)内部产生官僚主义的直接原因是俄国落后的文化氛围。列宁讲:“我们深深知道,俄国文化不发达是什么意思,它对苏维埃政权有什么影响;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作出实行这种民主的榜样,可是这种文化上的落后却限制了苏维埃政权的作用并使官僚制度复活。”[1]215建设俄共(布)政党文化,革除官僚主义传统尤为重要。

奥勃洛摩夫习气是一种异常落后的文化心理,通常的表现是因循守旧、懒散怠惰、不求进取等。奥勃洛摩夫是冈察洛夫在其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奥勃洛摩夫虽受过西方文明教育,由于怠惰成性、耽于幻想等性格,一生却一事无成。冈察洛夫认为奥勃洛摩夫这种性格是农奴制生活方式所养成的。奥勃洛摩夫习气是俄罗斯民族性的落后一面,没有随着旧社会的结束而消失,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继续存在,并深深地影响了俄共(布)。列宁认为,共产党员的散漫拖拉、不负责任、空谈、狂妄自大都是奥勃洛摩夫习气的表现形式。他说:生活中,“只要看一下我们如何开会,如何在各个委员会里工作,就可以说老奥勃洛摩夫仍然存在。”[1]324列宁对党内的奥勃洛摩夫习气深恶痛绝。他大声疾呼:“我们不善于对可恶的拖拉作风进行公开审判,为此完全应该把我们大家以及司法人民委员部的人用发臭的绳子吊死。而且我总在想,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就会因此而活该被吊死。”[6]奥勃洛摩夫习气妨碍着共产党员奋力进取,妨碍着他们去做实际的工作,制约着俄共(布)有效地执政。建设俄共(布)政党文化,改造奥勃洛摩夫习气势在必行。

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和表现是专制和武断。这种政治文化传统在俄罗斯有着久远的历史,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以致俄共(布)也难脱其窠臼,深受其影响。对此,列宁毫不留情地指出:“刮一刮某个共产党员,你就会发现他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者。”[7]格鲁吉亚事件的发生,就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在党内高层积重难返的结果。俄共(布)深陷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的泥潭,“就像苍蝇沉没在牛奶里一样”。[2]756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背离了共产主义,害处极大。它使“‘退出联盟的自由’只是一纸空文”。[2]756大俄罗斯沙文主义给俄共(布)执政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的文化因素,列宁对此可谓是恨之入骨。他在1922年10月给加米涅夫的便条中愤慨地说:“我宣布要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决一死战。我那颗该死的牙齿一治好,我就要用满口好牙吃掉它。”[8]建设俄共(布)政党文化,铲除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十分紧迫。

历史遗留下来的官僚主义等不良的旧政治文化在俄共(布)内广泛存在,挥之不去、斩而不断,时间久了,俄共(布)党员便会丧失“免疫力”,普通党员可能会演变为“奥勃洛摩夫们”,做管理工作的那些共产党员很可能会成为官僚主义者。旧政治文化以隐形的方式时时刻刻都在浸染着俄共(布)政党文化,这种危害不易被人们所觉察,但是绝非无足轻重、无关紧要,在一定程度上恰是根本性的、颠覆性的。若对其熟视无睹,其危害如同“温水煮青蛙”。列宁能够及早地发现这些问题,实在是俄共(布)的一件幸运之事。但列宁的继承者们未能解决好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问题,又实乃一件遗憾之事。

三、建设俄共(布)政党文化的重要举措

政党文化的不足严重地制约着俄共(布)的健康发展和有效执政。如果俄共(布)不能自觉地、及时地进行政党文化建设,进行政党文化改造,就会导致其失去先进性,失去执政地位。对于建设俄共(布)政党文化,列宁提出过许多具体建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俄共(布)首先要努力学习。要建设好俄共(布)政党文化,俄共(布)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地学习。列宁再三强调:“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2]786在此之前,他还曾经指示:“撤换不认真学习管理工作的共产党员。”[9]

学习什么?一是要学习最基本的文化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党内还存在文盲现象,没有摆脱半亚洲式的不文明状态,党员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二是要学习现代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尤其是中央委员要“年复一年地学习国家管理的课程”。[2]749为了帮助党的领导者和党员们学习,列宁建议编写管理方面的教科书。三是要汲取资产阶级创造的文化成果。列宁认为:“我们不向资产阶级学习,又应该向谁学习呢?……为了取得胜利,我们必须摒弃旧的偏见。”[10]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无产阶级文化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四是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11]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属于人类最先进文化范畴,具有无限力量。如何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列宁建议在全国各地增加党校培训等。

其二,俄共(布)必须革除旧政治文化。旧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及其危害甚重,若任其滋生蔓延,俄共(布)必然会成为旧政治文化的“被征服者”,失去执政的文化根基。建设俄共(布)政党文化,必须革除旧政治文化。作为一种超个体性的民族文化心理或一种集体无意识,旧政治文化很难超越和改造。怎么办?列宁认为:医治官僚主义等政治陋习,“靠军事胜利和政治改革是治不好的,只有用提高文化的办法才能治好”。[2]588抵制和消除旧政治文化要靠发展新政治文化来替代,新政治文化成为了一种习惯,融入了日常生活,旧政治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造。

新政治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它应该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如何塑造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列宁强调在汲取人类优秀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马克思主义创造,建设俄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他说:“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这个方向,在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无产阶级反对一切剥削的最后的斗争)的实际经验的鼓舞下继续进行工作,才能认为是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2]299列宁还要求加强俄共(布)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他们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为了培养俄共(布)党员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列宁要求俄共(布)党员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他把义务劳动看作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形式。除此之外,列宁建议向俄共(布)党员特别是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他指出:工人阶级不能创造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76把马克思主义灌输给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才能由“自在阶级”变为“自觉阶级”。而在向工人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简单直白的语言和工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事实,不要把理论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教条,抛弃群众不懂的、冗长的、晦涩的术语。

其三,俄共(布)必须懂得文化建设规律。建设俄共(布)政党文化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政党文化建设的任务,完全不同于政治革命任务和军事战斗任务。像军事战斗任务用热情、激进、冲锋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而政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并且还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政党文化尤其是心理层面的政党文化十分复杂,深藏于党员的内心,若隐若现。这种潜在的精神意识,没有具体的目标。同时,同一个党员身上可能有多种思想并存,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政党文化的一些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造就了政党文化的建设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则,政党文化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也需要一个建设的过程。因此,列宁特别提醒俄共(布)应该牢牢记住这一点:“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2]784

政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循序渐进,政党文化建设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在政党文化建设这个问题上,凭借一腔热情,蛮干或突击,都是无济于事的。特别是俄国的一些落后的民族习性、文化心理等的改造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其改变需要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列宁说:要改造奥勃洛摩夫习气,“必须长时间搓洗敲打,才会产生一些效果。”[1]324建设俄共(布)政党文化,必须遵循政党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小心谨慎、循序渐进,要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始终如一,要舍得花时间、花上许多许多年的时间。匆忙行事、急于求成,对于政党文化建设来说只能是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四、列宁晚年关于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启示

列宁关于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创了无产阶级政党文化建设之先河,对于我们探索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启示作用。

第一,增强中共政党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政党文化是政党凝聚力量的思想源泉、执政的文化根基,直接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定与否。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应验了列宁的预设:“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1]335虽然我们不能将苏共垮台仅仅归因于没有抓好自身的文化建设,但政党文化的滞后、文化力量的缺失应是一个重要因素。列宁指出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文化力量不足现象,同样存在于中国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政党文化上的不足和缺陷曾经给中国共产党执政带来过极大的危害。“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与旧政治文化中的人治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思“文革”,邓小平沉痛地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1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提高党的文化自觉,加强党自身的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和紧迫。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扩大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加艰巨。而国内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等。这种情况下,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更加艰难和迫切。让人欣慰的是,中国共产党已汲取教训,树立起建设政党文化的文化自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命题的提出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政党文化的文化自觉的最好注脚。

第二,明确中共政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中共政党文化,确立好其主要内容尤为关键。当前推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着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转变党的思维方式。政党的思维方式是政党文化的深层本质,制约着政党的认知水平和创造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党的自身文化一定要转变党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由斗争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和谐的思维方式。二是创新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意识形态,是中共政党文化的核心内容,决定了中共政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唯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实践发展、反映时代特征、满足大众需要,从而增强中共政党文化的生命力。三是调适党的政治心理。拥有积极、健康的政治心理是一个成熟的政党的显著标志。克服消极的政治心理,培育积极的政治心理,事关党员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直接影响到政党的行为方式,是建设政党文化不容忽视的内容和任务。目前党内还存在一些消极的政治心理,如崇圣心理、臣民意识、依附人格等。如果不能消除这些消极的政治心理,就难以建立起现代政党文明。四是塑造党的伦理道德。政党的伦理道德是政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政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将政党行为建立于道义之上。当前党内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十分严重,党员伦理道德丧失,极大地破坏了党的形象。建设党的自身文化,重塑党的伦理道德是当务之急。

第三,建构中共政党文化建设的制度机制。建构政党文化建设的制度机制非常重要。相对于领导者的个人作用而言,制度机制问题更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如果能够建构起一系列好的政党文化建设的制度机制,政党文化建设这项重要任务就可以“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3]在这方面,俄共(布)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当年列宁虽然提出政党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但是由于他过早去世没有能够建立起政党文化建设的制度机制,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问题不是被他的继任者们忽视、搁置,就是被扭曲、异化。尤其是斯大林时代,斯大林迷信全能权威、偏好行政手段,对政党文化建设急功近利、缺乏耐心,政党文化建设日趋单一、僵化,党员的知识技术水平虽有很大提高而隐型层面的文化却并没有什么改变,党自身的文化力量不但没有增强反而逐渐萎缩。没有制度机制作支撑,政党文化建设是极其不稳定的。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虽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最终却没有一个美好的结果,不能不令人惋惜。建设政党文化,要有制度机制作保证。有了制度机制的规定和安排,政党文化建设才能得以有序进行。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中共政党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务必重视政党文化建设的制度机制之构建,以制度的形式把政党文化建设固定下来,推动政党文化建设的制度化,使政党文化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

第四,提供政党文化建设的物力保障。政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投入足够的物力和财力也不容忽视,这是政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否则,政党文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就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例如,政党文化的物质载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政党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有: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碑、烈士陵园等;党报、党刊等;党旗、党徽等。政党文化的物质载体将政党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断地增强政党文化的整合力和凝聚力。政党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于人们理解和认同政党的精神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政党文化,党要逐步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以保障政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列宁晚年阐释了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分析了旧政治文化对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严重危害,提出了建设俄共(布)政党文化的重要举措。列宁晚年关于俄共(布)政党文化建设的光辉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增强政党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把握政党文化建设的规律,建设好中共政党文化,以此推动自身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韦定广.历史与理论——社会主义执政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42.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1.

[5] 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80.

[6] 列宁全集(第5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9-150.

[7]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66.

[8] 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16.

[9]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95.

[10] 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6.

[11]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7.

[1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32.

[13]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9.

【责任编辑:宇 辉】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列宁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西汉关中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