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唐人街:“一带一路”新业态

2015-09-10林之源

决策 2015年11期
关键词:罗勇工业园泰国

林之源

在泰国,有一家中泰企业合作建设的工业园区被称为“工业唐人街”,园区内的企业都是中资企业,园区定位为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全方位服务商,这个园区就是由中资企业浙江华立集团和泰国当地工业地产企业合资建设的泰中罗勇工业园。经过近10年建设,泰中罗勇工业园已成为中资企业抱团出海的热土。

7月22日,出访泰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考察了泰中罗勇工业园,称该工业园是“一带一路”的新业态。

任何国家的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难题,都是如何让大批的中小企业顺利出行。日本靠综合商社这种模式创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以罗勇工业园为典型的海外中国园区,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模式创新。“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海外载体,成熟的海外中国园区已经成为资本利用、产业转移、中外互利合作的试验田。

中资企业摔打出来的理念

陌生的语言文化、“零市场”起步、日企和泰企的双重夹击……浙江华立集团2000年初到泰国投资办厂时经历了无数艰辛。然而,仅仅用了几年时间,这家以仪表制造起家的杭州企业就从曼谷远郊的一家废弃工厂搬离,在当地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厂房。

历经挫折才站稳脚跟,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认为类似这种起步的艰难情况不仅华立会遇到,其他刚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也会遇到。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将会推动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出去、投资走出去的转变。而为了降低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成本,少走弯路,在中泰之间,还需要一个中间的角色,那就是全方位的服务商。

一次偶然的机会,汪力成在和泰国最大的工业地产公司安美德集团负责人邱威功闲聊中,谈到了在海外设立中国工业园区,形成集聚效应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战略上的认同很快促成了双方的合作。2005年7月1日,中泰建交30周年之际,在中泰两国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泰中罗勇工业园合作备忘录在北京签约,泰中罗勇工业园项目随之启动。华立集团自身也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型,不仅自己成功走出去,还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商。

正是看中了国内企业在泰国投资建厂可促进原产地多元化,绕开欧美等国贸易壁垒的优势,浙江皮尔轴承有限公司从2006年开始多次赴泰国考察。当他们从杭州市外经贸局得知华立集团在泰国建有一个服务中国企业的工业园区时,随即赶往泰国,并迅速达成协议成为入驻园区的第一家中资企业。

对于这些海外投资的企业来说,入驻园区意味着企业在海外初期的投资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中资企业初来乍到,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行业门槛准入认证、公司注册、优惠政策申请、聘请当地法律顾问等等,都是耗时耗力的事情,进入罗勇工业园后,各种手续办理都便捷得多。目前已经有60多家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电子、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为主业的中资企业入驻园区。2014年,泰中罗勇工业园已实现年产值15亿美元,提供一万余就业岗位,向当地政府累计缴纳税收已超过7000万美元,被称作泰国的“工业唐人街”。

企业走出去的“2.0时代”

华立集团对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定位在摸爬滚打中也发生了变化,帮助企业“抱团出海”只是企业“走出去”的“1.0时代”,“抱团竞争”才是“走出去”的“2.0时代”,罗勇工业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抱团竞争的最大产业聚集平台。

与在国内一样,海外抱团竞争依然需要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配套。罗勇工业园紧紧围绕企业规避贸易壁垒、利用当地优势资源以及内地传统优势产能全球再布局的需求,有的放矢地选商。

中国企业初到异地,必然要经历异国政治文化、风土人情的差异考验,甚至遭遇蒙骗。重庆力帆摩托是一家知名企业,初到泰国创业,也经历了一番挫折。在和泰国当地土地经销商的合作中,力帆摩托就遇到了连连的敷衍,经营一直未能上正常轨道。在泰国,摩托车要进入当地市场需要资格认证。起先力帆公司自己花钱去申请资质,但是始终未能成功,三年中损失惨重,亟须重新调整规划。就在这个时候,他们遇到了泰中罗勇工业园,最后还是华立集团凭借在当地深耕多年积累下的人脉关系,带着泰国官员到国内视察力帆公司后,才拿到了准入证。

建园之处,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定位就是扎下根来,一方面全方位服务入园企业,一方面全方位融入当地社会,与政商各界搞好关系,从中泰两国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到地方的扶持与倚重,再到自身实力的凝聚与壮大,种种优势化为工业园对企业强有力的支持。重新注册商标,办理税务、银行部门手续,筹备厂房,办理工厂证等基础证书,最后拿到市场准入证,泰中罗勇工业园用了9个月的时间,解决了困扰力帆摩托3年的难题。

除了企业审批手续简单化,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为企业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异国创业最难的是开拓市场,而在开拓市场之外的那些繁琐细节,虽然不至于拖垮企业,但却非常考验实力。这些细节问题,都由罗勇工业园来为企业解决。自2000年华立集团在泰国设立第一家电表生产厂以来,华立经历了中国企业在异国打拼创业所可能经历的所有困难和挫折。也正是这些经验使园区能够真正的想企业之所想,甚至在企业想到之前,就已经将全部细节与漏洞考虑到,从而预防问题产生,解决已有的纠纷,避免企业走出去之初就遭受损失。

全球复制“罗勇模式”

中国企业走出去往往多为散兵游勇,很少抱团取暖,很难形成集聚效应。尤其民营企业,有的民营企业主嫌麻烦,不愿去使领馆报到。直到企业出了事情,引起当地民众不良反应被媒体曝光之后,驻外使领馆才知道还有这样一家民营企业存在。而且,中资企业太多,使领馆也顾不过来,管得多了企业还有逆反心理,自从罗勇工业园成立以来,使领馆和企业之间便有了缓冲带。现在园区商会已成为两者沟通的桥梁,还成为中资企业间信息分享、解决问题的重要平台。

泰中罗勇工业园起初并无经验也无模式,经过10年探索,园区管理层越来越坚信,一个优秀的园区必须集聚政府、金融机构、法务税务、当地民众等多个利益体,这些利益体与开发方、入园企业互利共生,从而形成产业生态圈。

在这个产业生态圈中,文化等软要素经常不在企业主的主要考虑范围内,但是园区企业的经营实践证明,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认同投资所在国的文化,用他们的行为方式来完成目标。特别重要的是,企业要先研究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并尊重他们的法律法规,然后努力寻找彼此文化融合的切入点,一点一点交融,逐步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政商关系和企地关系,这样才会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为此,园区定期组织企业参加泰国当地的社会活动,包括一些慈善活动和当地政府组织的贸易经济论坛等,帮助企业在当地交朋友,快速融入当地社会文化氛围。

未来五到十年,华立将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大布局,复制泰中罗勇工业园模式,以形成境外工业地产板块。在区域上,在东盟以泰中罗勇工业园区为核心,延伸至泰缅边境,打通从太平洋至印度洋缅甸土瓦港的陆路物流通道,串联起跨洋产业拼图。华立还正式启动投资建设位于墨美边境的墨西哥蒙特雷尔中国工业园,为中国企业提供开拓美洲市场的产业平台。未来还将择时在北非地区启动中国工业园建设,为中国制造业提供能辐射欧洲、非洲、中东市场的产业平台。华立在境外园区的建设开发中还将实施工农并举的策略,积极推动境外农业合作园区的开发,推动“农业走出去”成为“一带一路”的新亮点。在开发模式上,华立仍将以泰国罗勇工业园的成功经验为“模板”进行复制并优化。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

猜你喜欢

罗勇工业园泰国
泰国的中秋节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Relations between Mountain Settlements and Geographic Factor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高二女孩生下双胞胎,“生”容易“生活”不容易啊
我的泰国之旅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
投资建设海外工业园的前期工作探讨
返乡仔变身“魔薯师” 彩色薯棒翻身把钱赚
与狼同行,他是电影《狼图腾》的狼王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