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城记:宁杭之争谁执牛耳

2015-09-10傅白水

决策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南京杭州跨境

傅白水

网络上一个“宁杭之争”的帖子,引发了两个城市的一场争论。

发帖者采用联句酬酢的形式,争辩“南京和杭州谁更好”,由于内容广泛,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政治、科教文卫、民俗美食等方面,且对仗精巧工整,引来全国网友围观,由此引发的争论至今不绝于耳。

应该说出现这样的论战并非是偶然的。南京和杭州虽然同属长三角重镇,地域相近,但二者在经济发展路径、创业和财富等观念上差别却相当明显。在长三角中,宁杭一直以来都存在竞合关系,如何评判两个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潜力,颇受人们关注。

综合表现杭州略优,

但短板明显

10多年前,笔者曾求学于南京大学,当时非常喜欢看《扬子晚报》,常常被报纸上琳琅满目的电器广告所吸引。毕业后来到杭州工作,翻阅《钱江晚报》感觉不对了,电器广告很少、卖车广告很多,顿时感觉有落差。更意外的是,尽管当时杭州城市规模和建设远不如南京,但房价却远超南京。

10年来,两个城市发展路径颇有不同。2014年杭州与南京经济总量分列全国城市第十和第十一位,分别为9201亿和8820亿。同时,人均GDP也基本相当。

尽管二者实力相当,但从市民和农村居民富裕程度来说,南京距杭州还有一段距离。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杭州城镇是44632元、农村是23555元,南京则分别是42567元、17666元,二者差距相当明显。

但这只是官方统计数字而已,如从实际观察,杭州居民收入则远超南京,毕竟浙江每8人就有一个小老板,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其财富效应远比一般工资性收入居民强。而且杭州人在理财观上走在全国前列,其理财能力和主动性远超南京,这方面收入杭州较多且难以统计。

从城市品质来看,近10年杭州突飞猛进,得到全国乃至世界认可。10年来,杭州围绕打造品质城市、品质产业、品质环境、品质生活,全力推动休闲、文化、创业高度融合、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品质”已成为新时期杭州发展的鲜明特征、强大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杭州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球最值得去的旅游城市、东方休闲之都、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动漫之都、全国文明城市等40多项国际和国家荣誉称号。

杭州还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据调查,93%的市民高度认可杭州环境卫生状况,94.8%的游客认为杭州是国内最清洁的城市。

但杭州短板效应也很突出,尤其是教育方面,与南京相差甚远。作为江南贡院的所在地,南京的教育事业素来发达。就拿高等教育来说,南京共有44所高等院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8所,堪称“中国科教第三城”。反观杭州,“985”、“211”高校只有浙江大学一所,其余基本属于二、三流高校。

传统影响力南京占优

其实,杭宁之争热闹之后,大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长三角两翼之重镇在各自省份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经济层面来说,南京只是江苏苏州、南京和无锡三个经济重镇之一,而杭州在浙江却是一支独大,尽管作为计划单列市的宁波具有非常优越的体制优势,但其近十年发展却与杭州距离越来越远。如果从这两个城市在省内地位比较,杭州在浙江具有无法撼动的绝对老大地位。

但从全国定位看,南京一直优于杭州。南京一直是中国政治军事重镇,也一直作为经济中心和大都市排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其地位是杭州无法比拟的。如,南京曾在1992年被国家统计局排为综合实力居第5位的大城市。当时,杭州在人们的印象中还只是一个景色秀丽的中型旅游城市。

此外,南京有较广阔的经济腹地,南京的经济能量不仅可以辐射到镇江、扬州地区,而且可以辐射到安徽和江西的九江等地。

从城市文化底蕴看,南京厚于杭州。历史上在南京定都的朝代,无论是数量或质量上,都远超杭州。“六朝荡气载人文,三复汉室蕴精神”,南京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更有丰沛的人文气韵。而杭州曾是南宋的首都,其他定都杭州朝代影响力都不大。

从城市兼容性看,南京好于杭州。南京具有十分的平实和包容的特质,南京人整体上也比较朴实和厚道,南京并不排外。南京是一个从表面看不出特色,却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看懂了南京,也就看懂了中国历史。

每一个在南京建都的时期,都是中国文化最活跃的时期。所以,这里汇集了中原文化所有的典型特点,北方的,南方的,东部的,西部的,汉族的,外族的,一应俱全。使得南京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朴实特质。而杭州用一句话概括则是“创业者和富人的天堂”,兼容性还有待增强。

时至今日,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概括,用“古朴而略显凝重”形容南京比较合适,用“华丽而活力四射”概括杭州则更贴合。就如有人用“深如玄武湖,活似钱塘江”来形容两地的特征。南京具有良好的经济态势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杭州是民营投资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二者各有所长。

经济活力杭州远超南京

经济活力对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谈起南京和杭州的活力,不得不提及前不久,中国商业史上最大的一次合作,杭州的阿里巴巴一举拿下曾经是中国最大的零售巨头苏宁的20%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苏宁为何要卖股权?无疑是其经营模式的式微,不得不卖股求生。阿里和苏宁是杭州和南京最具代表性企业,这实质上也反映出当下南京和杭州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路径选择。一个是代表了极具进攻性的新兴产业,活力四射;一个则代表厚重的传统产业模式,转型艰难。

正如一份报告所认为的,2015年经济最火的省份当属浙江,主要因素是阿里为代表的浙江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崛起,而作为阿里的大本营杭州无疑是当下中国最火的城市了。

在新一轮的经济竞争中,南京发展潜力无疑相对滞后了,既比不上南方的深广,也不如省内的苏州,这是南京的尴尬,“苏三”一直让南京很不舒服。尤其是大石化、建筑、钢铁和传统零售等重化优势产业,以前是南京的中流砥柱,但随着环保压力增大、新兴经济快速发展,对南京而言既是压舱石,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其发展。

过去10年被称为“浙江失去的十年”,经过10年艰难转型,作为浙江转型发展排头兵的杭州,从2013年开始慢慢爬出了低谷。在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公司带领下,不仅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俨然成为全国创业创新中心。

特别是今年3月,国务院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上海自贸区相比,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有着无边界的优势,有着超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含金量,其中之一,就是线上登记备案的无边界性。这意味着,下一阶段,全国乃至全球企业,只要在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单一窗口”平台登记备案,就能享受跨境电商综试区的突破性政策。

杭州市计划通过3至5年的改革试验,把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成以“线上集成+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根据这一功能定位,现有3个试点产业园区将进行升级。下沙园区增加跨境出口M2C模式,相当于园区面向全球推出一批“网上跨境工厂店”,成为试验区主阵地。这实质是杭州发展新兴经济的杀手锏和利器。

“双十一”、“云栖大会”、“无边界自贸区”和“世界互联网大会”,让杭州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的信息技术中心地带。这是杭州今后发展的后劲和潜力所在。

(作者系区域经济研究青年学者)

猜你喜欢

南京杭州跨境
南京比邻
杭州
“南京不会忘记”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南京·九间堂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