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特色的“小步快跑”

2015-09-10施洋

看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加尔各答德里工期

施洋

4月19日,印度海军最新一级的P-15B型导弹驱逐舰首舰“维萨卡帕特南”号顺利下水,作为印度目前最先进的国产导弹驱逐舰,该舰下水的消息让印度各界都激动万分。印度海军司令R·K·多万表示,“维萨卡帕特南”号驱逐舰的下水是印度海军的又一个里程碑。印度媒体更是宣称该舰的各类设备“将给印海军力量带来大幅提升”。

从2014年8月印度首艘P-15A型“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刚刚服役算起,印度海军在几个月内就下水了一艘技术上更新的大型水面舰艇,这种快速的发展经常被概括为“小步快跑”。

这种做法从运营舰队的角度看有颇多不利:它需要舰船设计部门频繁更改设计并且反复下不同的订单,增加了采购成本,也降低了建造速度;建成后的舰艇规格不同加大了协同作战的难度;不同的维修需求则加重了后勤保障负担……但另一个角度看,这可以使设计部门尽快地检验不同设计,改善前一设计的不足。因此当一国装备迅速发展时,“小步快跑”就成了其典型特征。

几个海军强国历史上都存在过那么一段“小步快跑”时期:美国海军早在上世纪30年代通过前后建造8型不同的驱逐舰,逐渐摸索出了理想驱逐舰方案;苏联在1964-1975年间先后开建了3代1134系列巡洋舰,后来型号都针对前代的不足做出修改;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2006年间,先后建造了6型驱逐舰,每型舰艇都不超过2艘,这一系列的探索最终演化出了大批量生产的052C/D系列驱逐舰。

如此说来,印度海军的“小步快跑”没有错。但且慢,让我们看看印度海军“快跑”的速度。

印度海军的自造驱逐舰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德里”级驱逐舰,该型舰1977年立项,代号“P-15”,经过近10年的研制,1987年正式开工。在开工前1年,印度海军就已经开始研制P-15的后续型号P-15A“加尔各答”级。按说这“小步快跑”的节奏都很理想,可“德里”级的工期却让踏出的步伐一下子落空:别国一艘驱逐舰建造最多耗时5-6年,“德里”级首舰却花了10年!不仅舰上原本先进的武器设计不再时髦,连改进设计的进度也因为服役日期的滞后一起拖延。P-15A“加尔各答”级的首舰在2000年才签订建造合同,2003年开工,加上造船厂“原地踏步”的水平,“加尔各答”号的工期长达11年。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印度驱逐舰的建造尽管27年一刻未停,至今却只交付了4艘。

工期缓慢倒不是因为印度军舰高度复杂或者慢工出细活,而是一些别国看来匪夷所思的理由。“加尔各答”号使用的钢材全由俄罗斯进口,造舰进度因此屡受钢板供应制约,几次钢材价格暴涨导致的供货不畅直接减缓了建造速度;驱逐舰下水后,舰上设备的安装更是五花八门:乌克兰的引擎、俄罗斯的火炮、以色列的雷达、法国的声呐……每一件设备的交付延迟都推迟了整个工程,导致工期无法控制的拖延。

有鉴于此,印度安全委员会决定在P-15B的研发上未雨绸缪:印度在2011年,也就是P-15A级首舰尚未竣工之际,就宣布正式订购4艘P-15B型驱逐舰。P-15A首舰还在海试之时,第一艘P-15B已经在科钦造船厂开始铺设龙骨。在设计上,这其实已经不是“快跑”而是“蹦跶”了,因为没有实践检验作为更改设计的依据,P-15B的改进更多是出于军方对加强火力的要求,主要改进在于加强了主炮火力。至于其他变动,也更多出于设计人员的“想当然”。

如果说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这一步“快跑”其实更像原地踏步的话,那么舰上核心装备的缺位则让该舰成为“进一步,退两步”中的倒退。P-15B作为一艘装备相控阵雷达和远程区域防空导弹的防空驱逐舰,其雷达和导弹型号与P-15A一样,都由以色列研发。而直到该舰下水时,配套的“巴拉克-8”防空导弹还没有结束试验,交付至少需要3-4年。这一致命伤使得探测距离数百公里的“加尔各答”号驱逐舰只能用射程不到12公里的“巴拉克-1”短程导弹自保——犹如一名全副武装的狙击手却只能手握一支水枪,尴尬可想而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艘P-15B如果按照印度舰艇建造的传统,至少还需要7-8年才能竣工,以色列人再怎么拖延,那时的防空导弹可能还是能到位的。

正所谓迟到总比不到好,虽然步子很小也跑得不快,这一步终究是迈出去了。 (作者系《观察者》网军事频道总监)

猜你喜欢

加尔各答德里工期
律师解疑
德里、新德里,区别在哪里(答读者问)
德里女性专用车厢受青睐
早啊,小家伙
“气”
西班牙 马术周
软件项目管理中工期问题研究 
红装爱武装
浅谈缩短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时间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