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日虐俘之争的历史回声

2015-09-10孙越

看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死难者战俘解体

孙越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发表对日最后通牒。8月8日晚, 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宣布从次日起对日本宣战, 8月9日,苏联红军发动八月风暴行动,150万大军在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北方四岛和南库页岛与日军作战,战斗重点地区为日军占领的中国满洲(东北地区)。当地关东军主要兵力约计120万,苏军突击迅猛,日军不敌,8万多人被歼灭,64万人被俘,日本天皇于8月15日被迫宣告投降。

1945年8月23日,奉苏联国防委员会之命,红军押解60余万日本战俘至苏联30多个地区进行强制劳动,这些地区包括伯力、滨海、阿尔泰、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以及伊尔库茨克、赤塔、阿穆尔州、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等地区,还有苏联中亚地区,主要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加盟共和国。还有些日俘被押解至苏联欧洲部分的格鲁吉亚、乌克兰以及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南部的坦波夫州等地区。

红军押解60万日俘从中国东北等地回国,苏联举国上下一片惊诧。因为,当时所有苏联人认为,150万苏联红军不仅要一举击溃关东军,更要以解放者的身份,挥师进军日本本土,对其实施长期占领。但是苏联人错估了局势,8月9日,美军先行一步占领日本,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更是绞尽脑汁,阻止斯大林干涉日本战后的政治抉择。

苏联从1946年开始遣返日俘,至1950年4月结束,共计遣返50余万人。1956年10月19日,苏日签订停战联合声明,12月23日,最后一批被特赦的1025名日俘,从苏联哈霍德卡港口登船离开,标志着日俘结束在苏联的强制劳动。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解密资料承认,共计约7万余名日俘死于苏联各地的集中营,死因主要是在恶劣的气候和温饱不足的条件下,从事极为繁重的体力劳动。特别是那些参加修建远东大铁路和开采煤矿的日俘,生活更为凄惨。1946年冬季,总共有55000名日本战俘死去。1990年以前,苏联政府从未向日方提交过死难者名单,更不允许死难者家属前来寻觅和祭悼亡灵。日俘坟冢遍布全苏联700多处,历经岁月,几乎毁坏殆尽,痕迹全无。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向日本递交了7万名死亡日俘名单,有名有姓的仅4万人。再以后,日俘家属被允许到俄罗斯寻找和祭扫亲人的墓地。截至目前,死亡日俘的1万具骨灰已经由俄罗斯移交日方。但是,生还的日俘,并未收到集中营劳动证明书,更有人在集中营强劳期间,因被扣上“从事颠覆苏维埃活动”的罪名被枪毙或被失踪。

苏联解体之后,俄日之间就当年日俘问题的争论日渐尖锐。问题的焦点在于,日方指责苏联1945年粗暴践踏《波茨坦公告》,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违背公告之第九款规定,即“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强行将60万日本战俘押往苏联强制劳动。

其实,之所以发生押解日俘去苏联事件,有一定背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苏日两国并未签署和平协议,而是一直拖到1956年10月19日,苏日才签订停战联合声明。这就意味着,其实苏日两国直到1956年才真正结束战争状态,开始恢复两国外交关系。那么1945年至1956年这10年多年时间里,苏日到底该如何界定国家关系?那些被强行押解到苏联强制劳动的日俘,始终不承认他们是战俘,强调他们是自愿放下武器,暂时被苏联羁押的外国军人;而苏联则强调,1945年8月,日军向苏军投降,即可认定他们是战俘,将他们押解到苏联战俘营改造,完全符合国际处理战俘的相关措施。更何况,苏日之间从未签署停战协议,苏联可以认为苏日之间仍处于战争状态,当时日本战俘一旦返国,难保不对苏联重新构成威胁。

1990年,日本就苏联1945-1956年拘留日本被俘军人,并在恶劣生存状态和医疗无保证的情况下,强制他们在苏联从事繁重和危险的体力劳动和施以虐待一事,首次公开对苏提出索赔,要求苏联政府对日本受难者给予经济补偿,并查明死难者的安葬地点。苏联解体之后,俄日民间机构继续就“强制拘押”问题,在莫斯科开设公开论坛,进行学术讨论,推动这一问题的民间解决进程。

猜你喜欢

死难者战俘解体
什么是战俘?(答读者问)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南京大屠杀
江苏泗洪: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苏联解体
以哈有望交换战俘
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真实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