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林建筑:战争的纪念碑

2015-09-10洪伟成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苏联红军苏军纪念碑

洪伟成

那年暮春随上海艺术团到德国柏林,住在中国驻德大使馆招待处,历史上属于东柏林,而工作地点却在地处西柏林的中国文化中心。每天乘车往返,途经许多有名的地方,例如柏林大教堂、红色市政厅、东柏林火车站、亚历山大广场等,都是声名如雷贯耳的历史建筑。因为初来乍到,对一切都感兴趣,常常趴在靠窗的座位上看个没完。

柏林的历史建筑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勃兰登堡门、国会大厦、胜利女神雕像等等,它们形态各异、风格有别,但都历经岁月、饱经沧桑,默默地向世人讲述着日耳曼民族从过去走到今天的历史。漫步柏林街头,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会和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撞个满怀。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纪念碑就高高耸立在柏林市中轴线大街的一侧。一名肩背步枪、头颅低垂的士兵青铜雕像伫立在高约6米的石质纪念碑上。碑的右边是一门涂着草绿色油漆的火炮,而左边不仅有一门火炮,还有一辆同樣颜色的履带式坦克。“这门炮和这辆坦克,据说都是参与攻克柏林的”,随车的导游介绍说,“这些都是在二战期间立下赫赫战功的苏军武器装备。”纪念碑的碑文是“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牺牲者”;同时镌刻的还有这样一句诗:“人啊,你们自己选择,选择生或死,和平就掌握在你们自己手中。”

类似的苏军纪念碑在柏林还有不少,据说将近300个。德国政府每年都要拨款进行维护。这标志着柏林这座城市的解放与苏军密不可分。《攻克柏林》是我们小时候看得血脉贲张的一部战争史诗片。史料表明,从莫斯科到柏林1500公里的直线距离,每一米就埋着5.6名苏军将士的尸骨。在直捣纳粹大本营的进军途中,苏联红军将许多欧洲国家的人民从法西斯统治下解救出来,为同盟国的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建立了卓越功勋。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每年的纪念日,我们都会从报纸杂志等媒体上,看到柏林市民向苏军纪念碑献花的新闻照片,其中不仅有老人,也有孩童。今年5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尽管缺席了莫斯科红场胜利日大阅兵,但她仍在第二天与普京总统一起在莫斯科为无名战士墓敬献花圈;而与此同时,联邦总统高克在柏林也向苏联红军陵园敬献了花圈。德国领导人的行动,向世人表明了他们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

历史似乎正渐渐远去。今天,距离二战胜利已经过去了七十个春秋。这期间,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世界大战,但冷战和局部地区的热战仍此起彼伏,不过,还是有一些人因此模糊了视线和记忆。最鲜明的一个例子就是,就在我们赴德那一年,西方居然有人提出拆毁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纪念碑。在柏林,我曾悄悄问旅居柏林多年的导游,在当地是否听到过这样荒谬的主张?他说,以他的有限接触,如此罔顾历史的言论不大可能出自普通的柏林市民之口,倒有可能是西方个别媒体别有用心的炒作。我对此答复颇以为然。

是呀,一座城市的历史是任何人也无法篡改的。柏林街头各种各样的建筑,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自己的前世今生。曾经赢得重建纽约世贸中心大厦、“9·11”纪念园和博物馆总体设计的著名建筑大师里伯斯金也是柏林犹太博物新馆的设计师。“如果没有历史,你将没有未来,你将不知何以自处。”他这样说道,“对我来说,历史是一种记忆,是一座建筑的根基所在。这种根基不仅仅是物质的,而且是精神的记忆。”

猜你喜欢

苏联红军苏军纪念碑
纪念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苏联红军”来了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五十年代学习和借鉴苏军的回顾与思考
朝鲜战场遇苏军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
苏联红军对日作战中的战斗英雄
三十年代苏军的现代化建设
毛岸英曾被授予苏军中尉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