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事求是”本义探讨

2015-09-10黄振永

文史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修学规律性实事

黄振永

“实事求是”是一个成语,源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人颜师古对“实事求是”注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辞源》,商务印务馆1920年版)

“实事”二字作为一个词组,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实际存在的事情,即由形容词“实”和名词“事”组成的偏正结构;另一种是由动词“实”和名词“事”组成的动宾结构,“实”字作务得、核实解。前者实事与事实义同,而后者则有别。

今世一些成语词典对此大多解释为:“实事: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指研究;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其根据可能是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文中在作了如上的解释后,还进一步阐述为:“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一段从完整的意思来理解,无疑是正确的。笔者认为一个作者对成语的运用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侧重,但作为一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则必须完整地说明其来源、本义、今义(包括引申、演变)。笔者并不盲从古人,但认为颜注将“实”字解释为“务得”是很确切的。从古人文言词性结构运用的惯例上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两句都是两两动补结构的排比句式,是修其学而好其古,实其事而求其是的简化。

“实事求是”是历来人们对探求真理,指导行动的共识,是社会发展的向导。实其事是求其是的前提。口号喊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有些复杂的事物可能以扭曲的、甚至相反的面貌出现,这就要求人们在“务得”上下功夫,探入调查研究,排除干扰阻力,揭开伪装面具,还以本来面目,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无畏精神去探求真相,查明事实,核对细节,方能作出合理的对策,制订切实的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核实、调整、修正,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任何人如果以主观之判断轻率行事,则会事与愿违,必将导致失误。无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了务得事实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更准确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到了应该在辞书中恢复成语本义的时候了。此仅一例而已。

猜你喜欢

修学规律性实事
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
交通运输部:公布2021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
What Is the Hidden Card?
日本的修学旅行:举社会之力打造安全行走中的“必修课”
“实事”怎能都贴上“为民”的标签
公证改革发展若干规律性认识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规律性探析
韩国的修学旅行是什么活动
曲阜修学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趣味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