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腊文物倒卖怪圈 政府欲拍卖古迹,民间就直接盗卖

2015-09-10李越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希腊文物博物馆

李越

近两年来,希腊经济危机急剧恶化,政府为了还债,竟打算抵押部分极具考古价值的古迹、岛屿和文物建筑,甚至连闻名世界的“雅典卫城”都可能被出租或拍卖。而在收入每况愈下的困境中,一些普通希腊人也铤而走险,干起了盗卖文物的行当——政府部门缩减开支,文物场所的安保力量被大幅削弱,致使文物失窃案频发……其实,文物保护不仅是在希腊,在世界其他文明古国也是一大难题。

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曾在科技、医学、文学、哲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对人类的发展有着伟大的贡献,从伯罗奔尼撒半岛到爱琴海,人文遗存众多,其间的一砖一瓦都浸透着历史,都是文明的传承,具有极高的价值。

但是从21世纪初开始,希腊经济开始疲软,政府债台高筑,首脑更迭频繁,财政赤字不断恶化,最终爆发了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其间,人民的收入大幅度减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为了弥补日渐减少的收入,一些人开始盯上本国文物,不惜铤而走险参与文物盗卖活动。

自2010年以来,希腊文物盗窃案与经济危机同速增长,尤其是在希腊可能被欧盟除名的警报拉响后,全国人心惶惶,很多人面临失业和破产。公民们眼看连政府都欲出售古迹来抵还债务,索性也干起了盗卖文物的行当,而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到了2015年,希腊警方称,那些零犯罪记录的普通市民渐渐成为盗卖文物的主力军……这引起全球哗然,被舆论推到了风尖浪口。

利益催生文物走私网络

2010年5月18日,位于雅典的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展出了两尊古老的男性雕像。据考古专家介绍,这两尊雕像诞生于公元前550年至520年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但保存较为完好。不过希腊文化部却称,这两件文物属于非法出土,有国外买家试图以1000万欧元入手,涉嫌非法挖掘、盗卖的两个农民已被逮捕,警方还要继续追查相关涉案人员。

无独有偶,2012年1月9日,数名强盗闯入雅典的希腊国家美术馆,抢走馆藏的毕加索手稿。仅仅在一个多月之后的2月17日,奥林匹亚镇的博物馆也遭遇盗窃,两个装备齐全的盗贼闯进博物馆,一夜之间席卷了70余件青铜器和陶制品。虽然后来警方成功地追回了所有被盗文物,但事件的负面影响很大,甚至迫使希腊文化和旅游部长帕夫洛斯·耶鲁拉诺斯引咎辞职。

文物倒卖如此猖獗,不仅在于窃贼们频繁地明抢暗盗,还在于他们形成了周密的行动模式和庞大的走私网络。在这条走私利益链的末端是卖家——农民和建筑工人,他们负责寻找和挖掘有价值的文物,但最终所获的费用寥寥无几;其次是中间人,这些人当中,大多数人都有合法的生意,个人背景资料也几乎完美无瑕,不会令人怀疑,因此他们就可以把偷盗来的文物放到一些展览会和小博物馆去展出,并买通海关和运输行业,利用各国不同的法律、法规钻空子,然后伪造齐全的证明文件,渐渐使文物合法化。在中间人之上,还有文物黑市、拍卖行等组织,他们提供交易平台并规定制度,有强大的后台和经济实力,经常和中间人勾结在一起敲诈买家——链条上的最后一环。买家一般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的私人收藏家和没有名气的博物馆。他们纵容文物贩卖,不惜以重金购取珍品,这种庞大而长期的需求,直接

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想从文物盗卖中捞钱。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希腊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应对:首先,在全国开展文化活动,加强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其次,制定文物收藏申报制度,让政府能够掌控文物的动向;此外还严格监管古玩市场,抑制文物黑市;最后,限制非法文物出境,携手其他国家一起打击文物走私犯罪。

政策虽周详,但希腊政府相关部门却在财力和人力上显得捉襟见肘,他们声称,打击文物盗窃困难重重,一般只有通过案发后追讨的方式来尽量避免文物流失。

希腊文化遗产办公室的布托普露女士解释,目前希腊有四种追讨文物的方式:第一,如发现有非法文物流出,立刻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文物官司如能庭外协商就不走法律程序;第三,如情况紧急,政府会购买下拍卖会上的文物;第四,和博物馆、私人收藏家建立起信息互通网,让秘密线人提供文物流向……

雅典卫城是希腊的宗教政治中心,拥有十分珍贵的古建筑群。2015 年希腊的债务问题引发了以文物古迹抵债的危机,这令希腊普通民众感到震惊和屈辱。但希腊政府官员达里马斯表示,古希腊遗产,比如雅典卫城,永远不可能出售。(摄/Adeel Anwer)

民众陷入文物盗卖怪圈

在希腊,以前并无案底的普通人成为了文物盗卖的主要群体,追根究底,是因为持续至今的经济危机。

2015年7月,债权国与希腊签订的诸多苛刻条款令希腊人感到“丧权辱国”,尤其是德国提出的“冻结希腊国有资产”条件——即把希腊的部分土地和房产纳入专设基金,并在欧盟机构的监督下准备出售。此后,“雅典卫城”等古迹将被出租甚至拍卖的传言也愈演愈烈。希腊人为“不平等条约”感到屈辱的同时,还要为自己的生计着急。在希腊可能被欧元区除名的热议中,希腊民众扎堆银行提取存款和养老金,导致了严重的挤提现象。而取不到钱或者没有储蓄的人则认为,就连国家都开始准备变卖极具考古价值的土地,那么以盗卖文物来获取收入也就无可厚非了。受到如此心理的促使,一些人便开始铤而走险。

图为正在修复中的雅典卫城建筑。这项修复工程已耗时30多年,庞大的财政支出让经济危机中的希腊政府不堪重负,同时游客也常常抱怨这些钢架、吊车影响观赏,但希腊官员只是承诺尽量减少脚手架数量,不会让修复工程停工。

经济危机中,雅典一家经贸公司实行了大裁员其中一个失业的员工持续3个月没找到工作,实在没钱付房租,就萌生了盗卖文物的想法。于是在一天夜里,他偷偷潜入一片遗迹废墟,窃走几件随地可见的土罐和石雕。他原本打算高价出售,但把这些文物藏在家里足足两周,还没找到买家,警方很快破案,将其逮捕。对于这样的现象,警方解释说初犯不像职业盗贼有专门窝藏文物的地方,他们也不在利益链条中,更无人提供交易平台和联络买家所以只要是普通市民犯案,警方一般都能顺利地追回文物。

虽然如此,希腊普通市民仍然前赴后继地陷入盗卖文物的怪圈。原因自然也是债务危机,政府被迫减少对各个部门的财政支出,直接导致了各地安保不足、警备不严,从而为文物失窃敞开了大门。就拿导致文化部长引咎辞职的奥林匹亚镇博物馆失窃案来说,由于紧缩开支,全馆在夜里竟然只有一名女性保安!如此的安保措施,文物不失窃才怪!希腊工会的主管弗朗古说,全国博物馆缺编的保安高达1500多位,人手不足致使很多地点无法监控。阿提卡的警局也表示,在希腊,想要守住所有文物,仅靠目前的警力远远不够。

促使普通希腊人参与盗卖文物的另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文物繁多。希腊文化部古典文物主管埃琳娜女士甚至说:“在希腊找不到文物是不可能的,因为遍地都是,要想打击盗卖,可能要派出一支军队。”不仅如此,希腊人还不喜欢把文物放进博物馆,他们认为就地安置才是对它们最大程度的保护。所以在希腊,普通人很容易接触到文物,只要他们萌生了盗卖文物的念头,那么要顺手牵羊几件,几乎是轻而易举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雅典的“地铁博物馆”文物失窃案。工人在施工时挖出了大量文物,相关部门就地用玻璃墙围成了展示区,让它们既不影响地铁运行又能让过往乘客欣赏。经济危机爆发后,一些乘坐地铁的上班族就从这里神不知鬼不觉地“顺”走不少小文物。地铁管理者表示,失窃最多的是袖珍容器和雕塑,他们本想多架设几台监控器,却没有经费支持……

有需求,才有犯罪……

其实,不仅是希腊饱受文物走私的困扰,世界其它文明古国也同样面临这一棘手的问题。

2000年,小乘佛教圣地印度安德拉邦,就连续遭遇了文物被盗事件。据悉,文物盗卖团伙在政界有保护伞,官匪勾结,利用文物洗钱,警方对此束手无策。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物盗卖的现象更是泛滥。2011年5月的故宫失窃案,就引发了轩然大波,而这已不是故宫第一次被盗了。让盗贼觊觎的,除了皇城里丰富珍贵的藏品,还有乱象丛生的古玩交易市场。

并非一定要地下交易的场所才叫黑市,古玩街、旧货市场往往也都是盗窃者销赃的地方。这种三教九流之地,复杂且难以监控,各种非法交易活动严重扰乱了文物市场的秩序。而国际文物走私网络更是文物盗卖行为的靠山,它们有钱有权,甚至还拥有私人武装,掌握着遍布全球的利益关系网,因此没有哪个国家能彻底根除这一毒瘤。而且在新时代,这些犯罪组织有了更为先进、科学的交易模式,让打击行动愈发困难。

比如近两年来频频对古迹进行蓄意破坏的极端组织,也依靠盗卖文物来赚取活动资金。他们一改从前的线下交易,把从叙利亚、伊拉克等地搜刮来的瓷器、珠宝放在网上拍卖,有些甚至还做起了电子商务的生意。便捷的现代网络给这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有利的交易环境,这也使得文物盗卖的形势更为严峻。

对此,各国政府也见招拆招,加大了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不仅破坏盗卖组织的秘密网站,还顺藤摸瓜,打击中间人和非法购买的私人收藏家及博物馆。涉及境外犯罪人员时,政府还会通过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合作进行抓捕。值得欣慰的是,在文物失窃国不懈的追讨下,跨国打击文物走私的力度不断加强,一些失窃并流失海外的文物正陆续被送回失窃国。2015年7月,法国低调归还给中国4件价值600多万的流失文物——东周前期的猛禽金兽,虽然这只是中国流失海外的珍宝中的沧海一粟,却也让中国相关部门足足付出了10年的努力。用文物来解决一时的经济危机,显然是杀鸡取卵、得不偿失。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任何漠视文化历史的行为,都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挑衅。因此,爱护文物应该是人类的普遍良知,唯有如此,我们的后人才不至于失去信仰的基石。

猜你喜欢

希腊文物博物馆
博物馆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My Family and Other Animals《希腊三部曲:追逐阳光之岛》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紧缩计划引爆希腊大骚乱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