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印度之旅 从新德里到加尔各答
2015-09-10杨光
杨光
新德里红堡位于亚穆纳河西岸,是由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所建,为象征莫卧儿帝国强大势力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红堡于1639开始建造,耗费了近10年时间才完成。
印度,这个位于南亚次大陆上的神秘国度,让我向往已久——在那里,既有各种宏伟的古建筑,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和高楼,贫民窟和私人别墅比邻而立,壮观的泰姬陵,浑浊而神圣的恒河,脏乱的大街同样吸引着我。当然,还有每天时时出现的陌生人搭讪,各种离奇的骗局……这些通常人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印度都变成了可能。
在这里,古老的文化,复杂的语言,多样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种族生活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足以让游客惊讶得目瞪口呆。但也正是这些独特之处,才让印度有了无穷魅力。有人说印度是天堂,也有人说印度是地狱,总之,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印度,怎么形容都是对的。无论你是忍受不了那些街道的脏乱差,还是迷恋于古代遗迹,都能在印度得到最大限度的体验。
带着对印度的无限好奇,我来到了这个天堂和地狱并存的国度。
1
新德里——遭遇精心设计的大骗局有些人坐在路边望着我们这样的外来客,眼神碰撞的那一瞬,分不清是嫉妒还是仇恨。街上到处是野狗,天空中还弥漫着焚烧垃圾的黑烟和刺鼻的气味……
新德里红堡位于亚穆纳河西岸,是由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所建,为象征莫卧儿帝国强大势力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红堡于1639开始建造,耗费了近10年时间才完成。
4月初,我独自踏上了飞往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航班,飞机上一半是印度人,因此浓浓的印度气息充斥了我的感官。下了飞机,在机场外的银行换好卢比,准备前往帕哈拉甘区。一出银行大门,路边的塔塔车司机就迅速围了过来,同一个司机谈好价钱——350卢比上了车。司机态度很好,路上看不出任何端倪,小车一路穿梭在新德里宽敞明亮、芳香四溢的街道上,这一切都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快到帕哈拉甘时,夜幕下的贫民区里,穷人席地而卧,全家老小横躺在路边,身旁放着所有家当,还有些人坐在路边,眼睛直直地望着我们这样的外来客,眼神碰撞的那一瞬,分不清是嫉妒还是仇恨。街上到处是野狗,天空中还弥漫着焚烧垃圾的黑烟和刺鼻的气味。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恐惧感被放大了许多。
快到帕哈拉甘时,前面突然出现路障,旁边还站了一人,他告诉司机,现在放假,帕哈拉甘不开放,叫我去旁边不远处的旅游咨询处询问情况。虽然那人反复强调那是政府机构,但我还是小心提防,工作人员和我聊了没多久,就开始推荐旅游线路,一看很不靠谱,我就借口离开了。没想到司机蛮横地要我付3500卢比的车费,我坚决不给,僵持了很久,旁边的一辆摩托车司机见状开了过来,问了情况后,让我付了塔塔车司机一半的车费将其打发走,然后摩托车司机也说新德里放假,除了高档酒店外,其他旅馆都没营业,叫我用200美元包车去300公里外的阿格拉,总之建议我离开新德里。
在去往阿格拉的路上,“好心”司机对我说他可以带我去喝酒、做按摩、找宾馆、办手机卡、买火车票等,后来我才知道,他之所以这样热情,是因为他可以吃回扣。5个小时后到达阿格拉,我礼貌地拒绝了前两项“服务”,但在司机的“友情”劝说下,我住进了两天总价3200卢比的高价宾馆,火车票没有买到,在办手机卡时,司机又骗了我一点小钱,然后我便把他支走了。
躺在宾馆床上,我仔细回忆了整个过程:从我坐上塔塔车开始,我遇到的所有人,全都是事先串通好了的——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假期,全是他们编造的谎言,但不知为何,我当时就那样犯傻,跟着他们的骗局走来走去。最后想了想,当时没去机场出租车柜台预定出租车,是我最大的失误。临行前,虽然看了很多关于防骗技巧和坑骗实例,但终究还是没有逃脱这样的陷阱,刚到印度的第一天便经历了这样一个大骗局,心情顿时一落千丈。
2
阿格拉——经历尼泊尔大地震说话间,我突然感觉头晕目眩,通话也停顿了,看看餐厅里的所有人都没反应,我还以为是昨晚没休息好,5秒钟之后,才感觉是发生了大地震……
第二天起床,先去旅行社订了两天后到瓦拉纳西的火车票。午饭时,前往餐厅准备尝试印度菜,但就是在这里,我经历了尼泊尔大地震。当时我正往国内打电话,说话间,突然感觉头晕目眩,通话也停顿了,看看餐厅里的所有人都没反应,我还以为是昨晚没休息好,便定了定神,5秒钟之后,这种感觉消失了,我突然反应过来这应该是发生了地震,但还是不敢肯定,直至几十分钟后亲友来电告诉我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生了里氏8.1级地震,我才赶紧在手机上查看新闻,网上仅有的几张现场照片,看得直让人胆颤心惊,而接下来我要前往的瓦拉纳西,离尼泊尔更近,我不由得担忧起来。
印度的古建筑无一不透露着沧桑之感,同时,岁月的洗礼让它们变得更加雄伟壮观,更具有历史厚重感。
如果阿格拉没有泰姬陵,估计没人会来这里。作为印度的象征,在《孤独星球》上有这么一段描述泰姬陵的话:“阿格拉的泰姬陵屹立在印度北方历经沧桑的大地上,如同梦境一般。旅行者即使动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心中预演,当这个华美的世界奇迹的大门在进入眼帘的那一刻,他们仍会被震撼得忘记呼吸,错过这里,会有点像喝印度奶茶却不加几勺糖——没道理。”第一眼看到泰姬陵,我便被它的宏伟壮观深深打动,走进大门的那一刹那,早已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脑子里充满了惊叹。在许多人的眼里,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建筑,这种美不仅因为建筑本身,更是因为它的建造者对爱妻的挚爱而熠熠生辉。我在这里守候到傍晚时分,当落日余晖照射到泰姬陵的大理石墙壁上,整个建筑都笼罩在独特的光彩之下,美到了极致。旁边的亚穆纳河对岸,慕名而来的游客席地而坐,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如梦似幻的美景。
出了泰姬陵,在一家小店吃饭,我遇到了一个独行的成都男孩,他个子不高,但能看出他内心的强大,我们一起聊天,分享着彼此在旅途中的趣事和囧事。他在印度已经待了二十多天,计划背包环球旅行,印度只是他的第一站……晚上9点,我告别成都男孩,到火车站乘车前往瓦拉纳西。阿格拉的火车站是露天的,没有设置安检,我直接走进站台,看到许多乘客和野狗横七竖八地躺在一起。等车时,一个印度小伙子朝我走了过来,从面相看上去比我大两岁,后来经交谈得知,他的实际年龄要比我小 6 岁,印度人大多这样,由于肤色、气候和饮食等原因,面相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我们聊着彼此的国家,渐渐放松了警惕,他教我如何识别印度车票上的信息,还带我上车帮我找到车厢和铺位,火车快开动时才下车离去,而此时已是凌晨 4 点半。
到了瓦拉纳西,我下铺的另一个印度小伙子也在这里下车,他热心地带我穿过站台找到出租车,跟司机说好我要去的地方才离去。这让我感觉到:在旅途中必须保持乐观的态度,路上也许会碰到坏人,但遇到的更多是好人。
3
瓦拉纳西——印度的精华所在前面,当地人在河边焚烧尸体,死者家属没有哭泣和哀嚎,而是安静地看着死去的亲人慢慢化作青烟……
瓦拉纳西是一座有3000年历史的印度教圣城,整个印度的精华都集中在这里,而瓦拉纳西的精华又集中在恒河边的石阶上。在这里,所有我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那么和谐地发生着。
早晨,我沿着石阶散步,在不到两公里长的路程上,我看到的是一幕幕纪录片似的景象。在我欣赏河中的一条条彩色渡船时,需要耐着性子支开缠着我买明信片的孩童;当晾晒的床单、衣物挡住去路,需要绕道前行时,几个黑不溜秋的身影呼啸而过,腾空冲入河中,脑袋露出水面后,呲着白牙冲着我大笑;石阶上方楼里的姑娘探出脑袋,偶然被我看到后便兴奋地向我挥手,而当我准备给她们拍照时,她们却都一溜烟地笑着躲开了;几个中年男子坐在台阶上,一人一口地轮流抽着一支当地香烟,看到我用相机对准他们,便夸张地摆出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最神奇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牛羊在石阶上悠闲地摇着尾巴,有恃无恐地随意排泄;野狗更是懒散地躺在牛羊旁边悄然睡觉……
前面,当地人在河边焚烧尸体。当我经过,一股热浪袭来,成都男孩曾告诉我说烧尸的味道有点像烤乳猪,我闻了闻,确实很像。死者家属没有哭泣和哀嚎,而是安静地看着死去的亲人慢慢化作青烟,最后烧成骨灰,坦诚而平静地看着亲人从生死轮回中得到解脱。在返回的途中,路过一个只穿着裤衩的清瘦男子,他站在墙边正大声“咆哮”,走近时才看清,他的身体向前已经弯成了一把弓,长发脏到打结,双手合十放在低垂的额头上方,对着一座橘红色的湿婆神像,嘴里夸张地放声祈祷,语速极快,看着他对着神像“吼”了5分钟,接着把手指放到嘴里沾了些唾液,在神像上抹了点颜色,最后涂到自己的眉心……如此贫穷的人还有如此虔诚的信仰,实在难得。
在瓦拉纳西的夜祭仪式上,我遇到当地一高中男孩,他偷偷地看了我很久,最后还是鼓起勇气找我聊天,当他说到自己在学校的成绩排名第四时,他情绪异常激动……我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将来可以去外面的世界,并指着不远处的俄罗斯姑娘,让他多找欧洲人练习口语,但他却告诉我,他不应该在这个年纪跟异性说太多的话。印度人多半对出身、身世非常在意,很多穷人因为父辈的贫贱身世,认为自己也应该当穷人,很少有人想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贫穷的命运。在他们的观念里,祖辈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因此,当我对这个男孩说“Change your life”时,他竟然惊呆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瓦拉纳西,天堂和地狱之间没有过渡,人们在期待和失落中徘徊,在极度脏乱差的环境中能找到一点美感,混乱之中又带有一些秩序。在找不到路、孤立无助时,会有穷到乞讨的好心人帮你,在美景之中,又会有衣着光鲜的人企图骗你……就是这些极大的反差,给了我难忘的旅行体验。在吃饭的片刻,饭店门口经过了8支送尸队伍,被剥夺了种姓的人用木板扛着一具具尸体,面无表情地走向恒河边,这些人地位低贱,专门在恒河边处理尸体。
告别了瓦拉纳西,我坐上火车前往加尔尔各答。
4
加尔各答——印度贫富差距的缩影穷人在人行道上搭棚而居,顶上挂一块残破的黑色尼龙布,用来遮风挡雨,几口锅、几床被褥就是全部家当,都堆放在里面……
加尔各答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发展起来的大城市,一眼望去,街道上全是黄黑色的英式出租车、头顶大包的当地人和早已褪色的殖民时期建筑。但和瓦拉纳西的混乱相比,这里的秩序较好。在这里,穷人同样在人行道上搭棚而居,顶上挂一块残破的黑色尼龙布,用来遮风挡雨,几口锅、几床被褥就是全部家当,都堆放在里面。我曾在不同时刻经过同一片棚户区,所见到的景象是:他们早上烧饭、煮茶,中午睡觉、休息,晚上洗澡、换衣,全家老小都挤在大约六七平方米的区域内,所有的生活细节都在这里完成。但在不远处的殖民时期的建筑里,富人的生活光鲜亮丽,他们西装革履地出入于咖啡厅、商场、酒吧等现代化高档场所,与棚户区里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让这里成为整个印度的真实缩影。
在加尔各答,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点菜吃饭。当地印度口音的英式英语很难懂,我明显感到其发音方式和语气更加生硬。第一天刚到加尔各答时,晚上在一家小饭馆吃饭,服务员虽然讲的是英语,但他超快的语速和极具地方特色的弹舌发音,让我完全懵了,无奈之下,只得指着邻桌,看着别人的饭菜随便点了一些。
第二天步行至塔霸中国城,那里其实就是个小镇,街上到处都是挂着中文广告牌的商店,各种档次的中餐馆也随处可见,原本以为可以好好饱餐一顿,但进了一家“中餐馆”之后,才发现菜单还是用英文写的,面对个子不高的服务员,我再次无奈地看着邻桌的饭菜点餐。吃饭时,出去买菜的华人老板回到餐馆,我用中文向他问路,他却表示听不懂,最后只得换成英语交流。临走时,他用生涩的中文结巴地问我:“你从中国来?”听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劲儿,但又说不上来。他似乎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生活,忘记了他的祖籍也在中国。
晚上,在回旅馆的路上经过电影院,大厅里挂着宝莱坞最新上线的电影画报,一时心血来潮,便转身来到售票窗口,选了一部片名叫《贾巴尔归来》的电影,卖票的小哥反复强调这部片子是本地语言而不是英语,叫我可以选英语片子,而我却坚持要看这部影片。进场之后,影片一开始,宝莱坞电影特有的那种夸张的个人英雄主义便展现得淋漓尽致,每看到笑点,我也自娱自乐地跟着当地观众一起哄笑,后来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趁着当地特有的中场休息时间逃了出去。这就是我对加尔各答的整体印象——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宫殿、庙宇以及雕刻等各种历史遗迹,都有一种迷人的魔力,令人无限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