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海之恋:从“亚洲第一钓场” 到 “海上石林”

2015-09-10张博亮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象山石林灯塔

张博亮

连绵起伏的山岭,让象山半岛显得有些曼妙婉约,而大海的波涛,又增添了象山些许壮丽的色彩。当万顷碧波与蔚蓝苍穹相遇,当金黄沙滩与苍翠山林邂逅,象山半岛的绝妙景色便自然天成。大自然对象山从不吝啬,她慷慨地将蓝色、绿色、金色洒满象山,显得丰富多彩;海岸之外,大大小小的岛屿是大自然对海洋的点缀,更是大海不可或缺的部分。

象山半岛深爱着大海,大海同样拥抱着象山。行走在金黄、细腻的沙滩上,闭上眼,一边任凭徐徐的海风温柔地抚摸,一边聆听海浪澎湃的天籁,那一瞬,任何人的心都会变得无比宽广。一层层清脆、深厚、响亮、细小、惊喜的声音透过海浪叠成了一波又一波响亮的歌声,时而近,时而远时而激情,时而温婉。这歌声舒畅,能让听者沉浸其中;这歌声隐忍,悄悄改变着海岛的样貌。而不变的,是海与岸之间的柔情,那样浪漫,那样缠绵……

渔山列岛

美景中的“亚洲第一钓场”

从象山石浦出发,朝东南方向航行47.5公里,便到达了象山半岛最东南的岛屿,中国领海线基点所在——渔山列岛。渔山列岛有南渔山和北渔山之分,人们常说的渔山,通常是指北渔山。渔山犹如一根镇海之柱,立于浩瀚的大海中,任凭海浪拍打而岿然不动。这里的碧海奇礁旖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绝妙体现。

来到渔山列岛的游客,多喜欢北渔山岛。北渔山岛面积不大,仅有0.5平方公里,南高北低,最高点海拔为83.4米。岛上建有两座灯塔,由于时间久远,灯塔表面略有斑驳。两座灯塔中,一座是渔山灯塔,是渔山海域南北行船的必经之处,形似圆筒,红白相间,每隔30秒闪出一道白光,即使在26海里外都可见到该信号;另一座则是现代化的太阳能灯塔,全钢铁骨架,比渔山灯塔要高,也要“苗条”许多。两座灯塔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成了岛上两道亮丽的风景线。

蔚蓝的天与湛蓝的海,像是渔山岛的两条艳丽的裙摆,掩映出海岛无以复加的美丽。游人来到岛上,可看到雄伟的五虎礁——伏虎礁、尖虎礁、高虎礁、平虎礁、老虎屎礁。其实,五虎礁并不止5个岛礁,而是由多个从南到北、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但因视线不及,游人在岛上只能看见其中的5个,故此得名。在汹涌的波涛中,“五虎”尽显雄健之姿,令人震撼;涨潮时,“五虎”变得玲珑可爱,远远望去,宛如几只幼虎在嬉戏。

渔山岛最不可错过的景色,当属海上日出。从清晨4点开始,阳光从深沉的海平线缓缓上升,先是如同海底岩浆喷薄而出,金黄的色泽洒满海面,随着颜色愈加绚丽,天空中的云彩也忍不住融入这片灿烂之中,随后,太阳开始变得夺目,悄悄冒出一角,像是一颗新鲜的柑橘,被海水浸泡出无限汁液。很快,太阳就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急急地想要挣脱海洋的怀抱,奔向广袤的天空。最终,一轮璀璨的红日挂在天边,开始了一天的征程。

渔山岛的另一处胜迹是“仙人桥”——这是一座天生桥,从海面上观望,它形如一道巨大的门洞。“仙人桥”高20多米,宽30多米,原是一块临海的绝壁悬岩,在大自然不停的冲击和打磨下,其中间部分约200平方米的岩石最终坍塌到汹涌的海浪中,独留下临悬的石梁,形成了惊涛之上的“仙人桥”。行走在上面,可闻涛声如雷,而从四面吹来的疾风让人心跳加速,飘飘欲仙……

渔山列岛有“亚洲第一钓场”的美誉,海钓爱好者能进行矶钓、拖钓、船钓,是世界各地垂钓高手心中的圣地,每一年,在适合海钓的 3 月到 12 月,他们都会从五湖四海赶来一展身手。

花岙石林

令人惊叹的“仙人锯岩”

渔山岛美景之五虎礁。在汹涌的波涛中,“五虎”尽显其雄健之姿,令人震撼。

在象山半岛南部三门湾的花岙岛上,有一处“海上石林”——在一段充满奇幻色彩海岸线上,各种细条状的石头密密麻麻靠在一起,长短不一,粗者须两人方能合抱,高者达到五六层楼;或似倚天长剑,或似临海之鹤,或底部镂空,摇摇欲坠,或中间断绝,触目惊心,人称“仙人锯岩”……伴随着海涛的吼叫,“石林”更像是一条从天而降的飞瀑,义无反顾地扑进大海的怀抱。

这就是花岙岛上的著名美景——花岙石林。数十万根岩石柱或巍然挺拔,或斜倚横扑,煞是壮观,成为世界上柱状节理岩石数量最多、形态最为丰富的自然奇观。据专家考证,那些四边或六边形的石柱群为一种致密玄武岩,是火山爆发后,岩浆在均匀冷却和缓慢收缩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垂直裂变。 想要看到花岙岛上壮观的“石林”,得经过一番攀山越岭才能到达这处美景。在一段逶迤的羊肠小道后,还需走下一道几乎垂直的石梯,雄伟的“海上石林”才终于映入眼帘。在近一公里的海岸线上,空旷的山腹像是被孜孜不倦的潮水给掏空了,巨大的柱状石林尽在眼前,它们密密麻麻而又整齐地拥挤在一起,成为完整的山体。偶有横空突出的梁条,像是某个不安分的孩子,渴求在众人眼前“标新立异 ”。

在石林下面,有许多天然洞窟,从海滩到洞窟底部,铺满了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像是被海水灌醉了一般慵懒,在海浪的轻抚中显出优雅之态。随着潮起潮落,顽强的海浪一遍遍拍打着鹅卵石。海浪一来,石头似乎就恢复了生机,与海水亲切地交流;海浪退去,石头又发出微微的声响,仿佛想要跟随海浪而去——而海浪同样不舍,每一次退去,都会尽力刮走更多的石头。或许,无论是海浪还是鹅卵石,都很孤独吧,它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样的事情……

历史上,花岙岛还有过一段烽火岁月。明清鼎革之际,花岙岛是东南沿海抗清据点之一,抗清名将张苍水曾聚兵于此,坚持抗清长达19年。如今在岛上,尚存有两处相关遗址:一处是在距离雉鸡山顶200米处的长方形营房遗址;另一处是面积为1300 平方米的广场,即当年的练兵场。

如今,前往花岙岛仍需乘船,如果驾车,则需要通过汽车轮渡载渡前往。虽然岛上无碑无碣,但在那些被风雨侵蚀得斑驳不堪的岩石上,却有着无数象形文字,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闻,则需要进一步探究……

象山半岛海岸边,拥有非常奇特的海蚀地貌景观,堪称中国东南沿海一绝,无与伦比。

山与海相拥

“舍身崖”和“姊妹沙滩”

在象山半岛的海岸外,分布着600余座大大小小、各具风情的岛礁,它们如同散落在海面上的璀璨的绿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远望去,又像一个个婴孩,沉睡在大海温柔的怀抱中,大海唱着经久不衰的摇篮曲,那是对它们最深沉的爱。

想要真正领略大海天籁般的歌喉和原生态的自然沙滩,去松兰山绝对是不二选择。这里有大小不一的天然沙滩浴场,金黄的沙滩平磨如席,沙细似绢,站在沙滩上,仔细聆听大海的歌声,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享受。尤其是在晴朗的夜晚,喧哗了一整天的海水,渐渐收起了躁动,开始变得温柔起来海水在皎洁的月光下尽显柔情,向天地诉说着芜的心绪,时而幽婉,像是一场绵亘的思恋;时而寂寞,如同一声叹息;时而又兴奋,像是在告诉你:太阳

又将升起。

而在白天,海涛则变成了一曲交响,恢弘而气势非凡。无数的浪花化为道道音符,争先恐后地涌上海滩,到达最高点,然后依依不舍地渐次退去,那通透的涛声长久地回荡在空中,直到下一轮浪头袭来,此起彼伏,是海洋对陆地亘古不变的眷念。如果你对传说故事情有独钟,应该前往象山半岛西南部的灵岩山。这里树木茂盛、山清水秀,极具原生态魅力。而这里的一段神奇的传说,则更是为这里增添了风情。

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王母的七仙女下到凡间,变成了七座山,其中一座便是灵岩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当地人深信这个传说,于是在山上建了一座庙。庙里有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一天,小和尚下山化缘,不慎踩死了一只蚂蚁,被老和尚知道后,说他杀了生必须受到惩罚,便叫他从悬崖上跳下去。小和尚很害怕,坐在庙门前不停哭泣,并将此事告诉了过路的猎人。猎人听了,心想自己这一生杀生无数,比起小和尚来说可谓罪大恶极,于是他

扔掉猎具,跳下悬崖,不料被一只白鹤接住,升天了。小和尚见状,也跳了下去,同样被白鹤接住升天了。老和尚在庙里见状,也想得九天,但他害怕悬崖,便拿了条厚厚的棉被裹在身上,纵身一跳。然而老和尚并没能升天,却摔得粉身碎骨。

从此,灵岩山又名“舍身崖”,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只有真正向善者方能得道升天。这个传说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常有慕名而来的人前往山上的寺庙烧香拜佛,灵岩山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奇妙的檀头山也不例外,同样不可辜负。檀头山岛其实是由两座互不相连的孤岛组成,两岛之间,有一条海中沙垛相连,并形成了两处天然沙滩。向东的是细沙海滩,当地人称为“外沙头”;向西的是卵石海滩,名为“里沙头”。

里外沙头,形同姊妹,因此也被统称为“姊妹沙滩”,两者相得益彰,让人流连。这600余个岛礁,个个与众不同,因此可以说,象山人是幸运的,他们是大海真正的宠儿。

猜你喜欢

象山石林灯塔
象山无象
天下无敌手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峥嵘向上石林峰
LIGHT—HOUSE 灯塔
日本人借爱情拯救灯塔
象山
灯塔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