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下行时的对冲力

2015-09-10周其仁

商界评论 2015年10期
关键词:网速华为

周其仁

创新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解读和探讨,我想从一个非常现实的角度来解读创新与中国经济的关系。

从粗线条看今天的国民经济,基本上就是两股力量在对冲,一个是下行,一个是创新。最终冲出的结果,不仅决定了今年年度的增长,也决定了2020年及以后更长远的战略目标。为什么创新和创业,可以对经济下行进行对冲呢?首先要理解到底是哪些力量把经济拉下来,其次要看一下创新的对冲对这些向下拉动的拉力可能发生的作用。

中国国民经济下行是高位下行,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我们的年度增长率,包括季度环比折年率在15%以上,而今年第一季度是7%,今年定的目标也是7%。

下降一半的速度,不是神的力量,也不是自然界的力量。第一位把我们拉下来的就是全球市场的需求。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欧债危机发生在欧盟,它们都是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日本、欧洲是中国出口长期依赖的主要市场,在中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中,进出口起了很大的作用,最高的年度进出口总值相当于GDP的60%、70%。

欧盟一出问题,进口一晃,出口就跟着晃。去年3月份定的是进出口增长7%,到年终是2%。海关总署发表报告解释说,中国的出口优势不像以前那么明显,最重要的是成本优势,我们人工贵了、土地贵了、方方面面的要素都贵了。经济增长让大家收入提高,反过来成本就贵了。

如果收入一提高,成本一提高,我们就竞争不下去了,以后怎么发展?今天我们的人均所得还只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德国一个新工人的月工资是3000欧元,相当于三万元人民币;我们现在才几千元的人工成本,我们的出口优势就没了,这个仗怎么打呢?这就需要研究对冲,人工成本提高还有没有办法提高竞争力?

我去年访问华为,他们提到要给大学毕业生加薪,为什么加薪?要招最好的人,跟今天中国大型央企要比,要招收新的人才。

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为什么要加薪?创新可以对冲人工成本,因为做的东西不一样,效率也不一样。核心市场——西欧市场不是说价格低,比如很多国际知名品牌的价格一定都不低。中国公司销售额的10%用于研发,坚持多少年收效?华为有自己的研发优势,我看过一个基站,欧洲空间非常紧缺,手机换代,基站布到哪里去,没有成熟的空间给你。华为的基站是2G、3G、4G,一个小小的盒子就能打通所有网络渠道。

华为有15万员工,其中有5万人都是外籍,在哪个国家用哪个国家的人,用这个市场价格的人。国外工程师有的很贵,但为什么华为就能用呢?这就给我们所有企业一个启示,不要笼统地说人工贵了,所以我们就不行了。人工贵了,如果生产力没有相应地提高,当然就吃紧。我们靠什么提高生产力?就是靠研发和科学技术。

9月下旬,部分中国企业家访美。中国企业家需要用更大的力度去开拓海外市场。

我跟很多企业的老板讲,加个薪水你都觉得费劲,就别当这个老板。再往后看五年,中国人均收入还在增长,中国蓝领工人的工资还要上涨。工资上去就打不动了。你再去苹果公司看一看,他们用的什么工人,用的什么工程师。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工成本在不断上升。但是,人工成本上升也有好处,人们的购买力强了,国内市场就厚了,可以倒过来支持生产。生产率比工资上升慢,在竞争人力的市场中就是劣势。工资一涨,就没有利润,你就失去了竞争优势。不能笼统地认为由于我们人工成本高,所以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就开始乏力。其实是我们的创新没有跟上,好多产品、好多领域都是可以去抗衡的。

当然,创新也是可以改变组织形态的。我最近去海尔调研,海尔是一个大型的传统的管得很好的中国家电企业。公司很大,组织里面就会有麻烦,很多一线的想法到不了老板这里来,层层报,层层批,中间会扼杀很多的年轻创意。

最后张瑞敏定了一个制度,公司形成一个创业体制,你有想法就提出来,有几个人愿意合伙跟你干,公司就给你配一点钱,不需要层层批。

把海尔变成创业平台,这是个很险的招,科层制的管理公司转成一个创业平台,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后来海尔的确研制了一套新东西出来,年轻人提出的一些想法已经开始生产了。

比如,他们发现全世界很多孕妇躺在床上很难受,只能看看天花板。于是他们就做了一个球形的投影仪,连上网,在天花板上放电影、放新闻节目、看微信,第一批订单就非常好。还有年轻员工说要做一种微型洗衣机。我们吃饭在衣服上沾了一滴油,立刻就能把它洗掉。这些都是组织的变化,这也是创新,这个创新可以让你的成本有竞争力。

此外,我们需要花多少力量去建营销渠道?中国市场很大,要建营销渠道,投资很大,管理很困难。有的人思想会发生一个深化,不要那么多的资源搞营销。例如小米,跟苹果还有差距,跟华为还有距离。但是它有一个长处,它把在那个区间价位的产品做到精益求精,这是小米的本事。

雷军想学的是同仁堂的真材实料,它的一个包装盒都是非常讲究的。首先把毛利降下来,把售价降到比成本略高一点——任何项目赚了钱才可以投资,然后让顾客觉得你的性价比高,口口相传,这就是粉丝经济。

雷军花很多时间去跟粉丝对话。比如大家有什么意见,产品怎么改善等。口碑造就了小米的销售份额。小米不建营销渠道,这往往会形成饥饿感,每个礼拜推出一款产品,不用多长时间就抢光了。他们不需要流动资金,也不需要铺底资金,不需要到处建营销渠道,然而利润就从这里出来了。

雷军是久经沙场的人了,早年在互联网企业做了很多年。但他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把真正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改造,利人利己。它是口口相传的,比广告轰炸管用。对消费者行为,对市场的理解,这些创新都可以对冲。大家都占地,地价就上升,大家买能源,能源价就上升,这是经济学的供求关系。等到这个参数一变化,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上一段打得很成功,不一定下一段还能活下来,这就是产业的道理。

再看看全球出口贸易,由于美欧经济的变化,导致我们受到了影响,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也没有全对,因为金融危机之后,七个国家在全球总需求的份额下降了,七个国家差不多占68%,现在降到了45%左右,全球份额当中,新兴市场的份额上升了。

问题是我们的出口目标市场,很大程度还依赖于发达国家,我们的新兴市场国家有市场能力吗?新兴市场更发达了,跟成熟的市场差别在哪里?有潜在的购买力,但基础设施不行,需要货却运不进去。

今天中国如果进军全球市场,光懂工厂是不够的。要开疆拓土,没有钱,可以借钱给你买中国货。所以一带一路是战略性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战略性的,这些国家跟我们没开放之前是一样的,穷是穷,但人民一样需要制造相对比较好的东西,这个是铁律。

我们访问了很多公司,其中有一家就是工商银行,它们连印度也不愿意去,但是印度的业务机会有的是。中国人脑子里的外国就是发达国家,去纽约,去巴黎,而新德里就不肯去。华为为什么厉害,因为它连伊拉克都去。中国企业有时就缺这股劲,导致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北大有很多学语言的,学小语种只要敢出去打拼,将来升职潜力肯定很大。东盟十个国家,印度尼西亚就有一亿人。我去巴西开会,看了拉丁美洲的资源、人口、潜在经济增长率,看到了不小差距,这是因为我们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跟上。

中国一些民营企业把炼钢、造码头带到国外去,大受欢迎。下一步不是单纯靠制造出口,而是对外投资带动,把创新跟上去。

现在谈外向经济,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经济如果一增长,成本一上去,就对冲不了,那是没有前景的产业。中国企业可以请最好的工人,也可以转型,也可以有创造力。只有往这个方向走,才会有长久性,这不是企业提高生产力就能解决的。

中国上网费为什么这么贵?流量费为什么这么贵?网速为什么这么慢?这就涉及所谓的“创新不单单是技术创新”,涉及到我们的制度创新。与全球范围比,我们的竞争不够激烈,没有力量推动企业在性价比上做出改善。

北大有韩国留学生,在网上发了一通牢骚,说到中国来留学,会少活好多年,因为上网速度太慢。国外的网速很快,而中国网速又慢,收费又贵,所以中国一定要把这个领域攻克下来。“八项规定”实行以后,官员不吃喝了,很多钱放在银行里。这些钱不该在市场里转,而应该花在改善网速上。

北京是首善之区,能不能把北京的网速率先提上来,这就是竞争力。这不是一家企业就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整个国家、央企、国企等全面的改革,不改革我们有很多竞争力就会消失在无形当中。

华为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式创新”的典范。

近来我看到的不太合乎逻辑的,是制造业不是房地产。2006年我一直跟着看台州一家做快餐的塑料刀叉的民营小企业。他们把杯子放到宾夕法尼亚州去生产,我觉得逻辑上讲不通。我好奇地问老板为什么开到宾夕法尼亚,他把DVD给我看,说连副州长都跑去那里了。他给我算了一笔账,土地比我们便宜,电价比我们便宜,民营企业家们也很自豪,还可以见到副州长。一比下来,就是人工比我们贵,但是劳动生产率就高,而纸杯用的人工少,纸杯主要市场在美国,虽然人工比我们这里贵,但运费省下来了。

我最近做了一个研究,不管你去天南海北,只需要把当地的参数报过来,地是什么价,人是什么价,税是什么价,政府办事容易不容易就行。我们一线城市一个建筑的土地成本是70%,去澳大利亚投资,同样一个建筑,土地成本是最后卖价的17%。新技术改变组织的流程,非常重要的是整个系统、政府、中间企业、服务单位,包括高校和科研机构,说的即是全面深化改革,把妨碍生产力,妨碍竞争力的劣势,一项一项有针对性地解决。

为什么创新对今天的中国经济更重要?从中期看创新,我们到了一个落实变化的时期,因为我们过去一直是后发。后发就是你走过了路,我看明白了,集中国家的力量来干。

我们今天的经济工作、科学工作、研究工作,也有研究发达国家怎么样,研究好了,做一个863计划,“十三五”计划。这就是跟随性,仿制性,无非结合我们的情况做一些调整。

真正的科学创新是对付未知,科学的麻烦就是探索“不知道”。我们现在整个体制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考察上面,问你创新了没有,动不动叫你填表,三天两头考核你。大家可以办一个公司帮助大学科研机构填表,用互联网技术填,自己都弄不明白,那还做什么科学研究。

华为将销售额的10%拿出来做研发,因为并不知道投进去的钱产生多少效益,最后设一个投入点,反正100元要用10元做研发,这是应用性的,是最后市场可以检验的。

历史上的科学中心,如古希腊,春秋战国时的中国,中国历史唯物主义也对文明做出了贡献,衣食无忧,写不出来也发粮,再写不出来加薪水。当然前提要把这个人挑出来,探索是他的命。在我们今天国力允许的情况下给够资源,不要两三天就开会。

我们都是追赶型的决策模型,弄清楚,下决心,指哪打哪。攻关的前提是要知道哪个关,今后很长时间这种打法还要占很大一部分,但是中国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为成为一流而做准备。什么条件可以有助于中国探索未知,未知的东西怎么最大程度上得到应用,怎么把好的想法变成产业和竞争力……这些问题从中期来看,对比当下对冲下行来说,可能是更长远的。

[编辑 周春林]

E-mail:zcl@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网速华为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英国网速快慢相差800倍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杀入随行WiFi市场
局域网速的几种检测方法
小米应向华为学习什么?
网速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