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成功的护侨斗争

2015-09-10张宏喜

世界博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排华回国华侨

张宏喜

我至今都还记得,当时旅蒙华侨有6000多人,两国关系好时华侨处境好,两国关系恶化时华侨受到歧视。但由于华侨吃苦耐劳,收入一般不错,平均生活水平超过当地人。

1983年3月9日,乌兰巴托市政府书面通知30多户华侨去农场当建筑工人,14天不去者将强行搬迁。之后又通知更多的华侨去农场。对不去农场要求回国的华侨限期离境,到7月份有389户2240人被蒙方驱赶回到中国。过去华侨分散在各地,两国关系不好时,蒙方把95%的华侨集中到乌兰巴托居住,目的是好控制他们。后来他们发现在不到50万的首都集中了几千华侨反而对他们的安全更加不利,而且华侨与中国大使馆联系更方便。于是就有了驱赶华侨到农场的举措。华侨当然不愿服从,对不服从者蒙方就驱赶回中国。

蒙古当局的做法是没有道理的,我国外交部和驻蒙大使馆14次向蒙方提出交涉。我方指出,是蒙方把华侨集中到城里的,现在又把他们赶到农场,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不是鸟笼子可以随便提来提去。如果要他们去农场,也应该是出于他们的志愿,而且农场应具备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给他们做好准备的时间;有的财产被没收,更不应该。蒙方理屈词穷,但不肯认错。我们方面始终坚持保护华侨的坚定立场,但也没有一下子就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教育华侨不要同蒙政府激烈对立,要坚持说理。我们注意不去动员和鼓动华侨掀起回国潮,要他们自己慎重选择,决定回国的,我们作了很好的安置。我国外交部对蒙交涉级别是逐步提高的,说辞是随蒙方的不断升级而逐步严厉的。这样蒙方比较被动,虽拒绝收回成命,可也不敢变本加厉。

一开始我们没有主动公开报道,给蒙一些面子和台阶下,力争通过外交途径谈判协商解决问题。但很快驻蒙使团和外国记者对此作了报道。于是我方抓住时机公开报道了对蒙抗议内容,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揭露蒙方,并向一些国家包括苏联、东欧国家、朝鲜等进行通报。当时舆论公认蒙是苏联的小伙伴,普遍认为蒙的排华行为是苏背后挑动的。

我们不把此点公开点破,只采取向苏通报的办法。这个时候苏开始要与我国改善关系,我们向它通报的目的是使其认识到一方面提出与我国改善关系,一方面又支持蒙排华,这是不行的。结果,我们得到了各方的同情。估计苏方担心蒙方的行为打乱他们的部署,使苏背上跳动排华的恶名,也向蒙方作了工作。之后事情开始缓和,一多半华侨留了下来。

此次护侨事件说明,一旦国外发生排华事件,一方面我们要严正交涉,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华侨,对愿回国者做好安置,但在做法上要尽量争取不使事态扩大,最好能逐步平息下去。火烧起来要泼水不要浇油,如事态越来越严重,会使华侨(还常常殃及加入外国籍的华人)遭受更大损失,给我们的回国安置带来很大困难(在一个集中时间里突然安排众多归国华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掀起排华的国家同样受到很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进行护侨工作时,要讲究策略和斗争艺术,要后发制人,不主动采取升级步骤,不给对方以进一步恶化事态的把柄与借口,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有的排华事件是出于经济或社会原因,不要动不动就政治化,不加分析地把所有事件简单地统统上纲到政治层面,效果会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排华回国华侨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我的华侨老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蒙古国社会“排华”没那么夸张
浅析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的排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