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爱乐乐团演绎中国当代作品
2015-09-10戴群利
戴群利
英国的交响乐团对上海似乎情有独钟,或者说是上海听众在英国乐团中口碑较好。近年来,伦敦爱乐乐团、爱乐乐团、BBC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加上这次的BBC爱乐乐团,可以说英国最主要的乐团无一例外都先后到上海演出过,有的还不止一次,这种盛况在十几年前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BBC爱乐乐团成立于1934年,属于英国广播公司(BBC)。BBC旗下现有五大乐团:BBC音乐会管弦乐团、BBC爱乐乐团、BBC交响乐团、BBC苏格兰交响乐团、BBC国立威尔士管弦乐团。另外,BBC歌咏团(BBC Singers)也是BBC的一个主要表演团体。
BBC爱乐乐团的前身是1931年建立的北方无线电管弦乐团,1934年改名为英国广播公司北方交响乐团,1983年改称现名。乐团驻地位于大曼彻斯特的索尔福德(Salford),那是一个文教都市,也是曼彻斯特运河的主要码头。每年音乐季,BBC爱乐乐团都会在曼彻斯特的布里奇沃特(Bridgewater)音乐厅演出,并在利兹、肯德尔等英格兰北部城市举行常规音乐会。作为BBC属下的六大演出团体之一,乐团常年为BBC广播三台(BBC Radio 3)演奏和录音,演出的音乐会实况通常也在该台播出。乐团在索尔福德有专属于自己的演播大厅,供乐团作广播录音以及为Chandos Records录制唱片,观众可以申请免费获取在这个演播大厅的音乐会票。
在英国诸多交响乐团中,BBC爱乐乐团向来被认为是最好的一个,其杰出的演出质量和广泛的演出曲目驰名国内外。它的历任首席指挥包括法国指挥家扬·帕斯卡尔·托特利埃(1947- ,即大提琴家保罗·托特利埃之子)。2011年起,西班牙指挥家胡安乔·梅纳(Juanjo Mena,1965- )成为英国BBC爱乐乐团的第九任首席指挥。他将其对大型声乐作品的热爱与家乡西班牙的音乐带入乐团中,媒体热情地赞誉道:“胡安乔·梅纳指挥他的BBC爱乐乐团,犹如舞会上一对最佳搭档在乐声中翩翩起舞。”每年的逍遥音乐节是BBC各大乐团最繁忙的时候,2013年夏天,梅纳与BBC爱乐乐团在逍遥音乐节上献演了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2014年在布里奇沃特音乐厅,梅纳指挥该团演出了理查·施特劳斯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爱挑剔的英国《卫报》评论道:“在梅纳的指挥棒下,作品呈现出从黎明到黄昏的宏伟景象。”
除了在本土演出以外,BBC爱乐乐团还受邀在欧洲、亚洲举办巡回演出。在过去十年中,乐团录制出版了两百多张高质量的唱片,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并获得《留声机》奖及《BBC音乐》杂志的推荐。
从2007年起,BBC爱乐乐团与索尔福德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市政府的财政支持下,乐团扩大了演出范围,以保证全市的广大音乐爱好者都能欣赏到他们的演出。乐团还和索尔福德音乐与表演艺术服务中心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为青年音乐家创造各种演出机会。
2015年10月24日和10月25日,BBC爱乐乐团将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演出两场不同内容的音乐会。值得注意的是25日那场音乐会将演奏中国当代音乐家的四首作品。如今,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在国际音乐舞台上逐渐受到重视,世界著名乐团来华的演出中也已经有了中国当代作品,例如2014年11月以色列交响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了何训田作品音乐会,但这样的演出毕竟比较少,主要还是因为现当代音乐作品演奏难度大,不是一两次排练就可以过关的,而且必须有作曲家本人在现场指导。因此,我认为促成25日那场音乐会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当代音乐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二是中方演出商努力的结果,三是来访乐团水准高。
这四首作品都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所作。杨立青为二胡与管弦乐队创作的《引子、吟腔与快板》(1998)是以唢呐曲《一枝花》的曲调为基础,运用传统民族音乐素材与交响乐队相互交汇、对比,实现了独奏二胡与交响乐队的完美结合。音乐界对杨立青其人其作向来十分崇敬,有评论赞他“在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现代技法方面深厚的积淀,必然会促成《引子、吟腔与快板》‘鲜明地方特色’与‘浓烈时代气息’的有机交融”。
何训田的木管与弦乐队的《琵琶图》(2001)曾在2014年由以色列交响乐团演奏过。《琵琶图》与敦煌壁画《伎乐图》有关,朴素的旋律、简洁的节奏和自始至终的单种技巧,显示出作曲家对这种音乐风格的探求。“白渡桥琵琶图踏歌伎乐,莫高窟伎乐图反弹琵琶。”白渡桥,莫高窟;琵琶图踏歌伎乐,伎乐图反弹琵琶;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作曲家对上海文化的兴趣和对丝绸之路的守望。对于如何听这首乐曲,作曲家自己说过:“不要听任何解释,包括作者自己的解释。聆听音乐就像聆听钟声、暴风雨一样。”
听叶国辉为交响乐队而作的《乐舞图》(2013),最好先阅读作者本人的文章《<酒胡子>与我的大型音乐作品<唐朝传来的音乐>》。《乐舞图》是2013年叶国辉应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委约而创作的《唐朝传来的音乐》的前期作品,即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整体扩展而成的。叶国辉对唐朝音乐有三十年孜孜不倦的研究,《乐舞图》即以唐朝流传的曲调《酒胡子》作为主题,通过各种技法铺展出宏伟绚丽的唐乐画卷。
尹明五的管弦乐作品《水墨画意》曾入选2014年11月由文化部外联局主办的“欢乐春节——交响音乐作品征集推广计划”。与《乐舞图》粗犷奔放的风格不同,《水墨画意》以细腻的笔法向听众展示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音乐以戏曲音调为主题,通过层层变奏描绘出类似小桥流水、白墙黑瓦、柳树桃花这样的“江南景色”。
这四部中国当代作品被安排在音乐会的下半场。上半场除了我们熟悉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便是由李垂谊担任独奏的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喜欢大提琴的上海观众应该对李垂谊不会陌生,因为他已几次来沪演出。两年前我曾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看过他与芬兰塔皮奥拉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舒曼的《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他能镇静自如地将这首跌宕起伏、相当有难度的作品演奏得完美无瑕,让人折服。李垂谊是首位赢得国际杨尼格洛大提琴比赛冠军的华人大提琴家,曾与多个世界著名乐团和指挥合作。EMI唱片为其发行了数张荣登古典音乐畅销榜的唱片,他的新唱片包括盛宗亮为其量身订做的协奏曲《灿影》及与台湾国乐团合作的《红楼梦组曲》。此外,他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任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