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抑郁,其实你只是不快乐
2015-09-10埃里克·梅塞尔
埃里克·梅塞尔
其实,许多人在公众面前讲话都会感到紧张,但是不是你演讲时感到的紧张就不“正常”?
因为在公众面前讲话会感到紧张,这令人感到难堪和无地自容,于是,有人将初次对公众讲话的紧张情绪视为一种“广泛性焦虑症”的精神障碍。如同焦虑这样类似的反应总被我们视作异常,想将其排除,而违背自然规律的不正常反应(面对公众讲话一点都不紧张),却被视作正常——这样认为,仅仅是因为人们不希望自己焦虑——这便是关键所在。但是,不希望不等于不正常。
一旦把生活中不希望出现的方方面面称作不正常,就是在把稀疏平常的生活变为病态。当人们把每样不希望出现的心情、想法归结为病态时,就有可能归结出诸多似是而非的精神障碍。这种事正在发生,当今人们处在相信并依赖于“用医学方法面对一切”的文化当中。
几千年来,人类已经合理区分开有缘由(比如失业或流离失所)的偶尔悲伤和“无缘由”的习惯性悲伤,后者通常被称作忧郁症。而如今,这两种忧郁都被精神健康产业瞄上,全都变成了精神障碍。事实上,在我们内在思维词汇中,“抑郁”一词几乎已经取代了“不快乐”。我们感受到的是悲伤,却说自己抑郁。即便我们的悲伤源自周遭的境遇,社会也迫使我们把这种悲伤称作“抑郁”,继而去寻求“治疗抑郁症的药”。如果一个遭受正常痛苦的人已经学会称自己的不快乐为抑郁,那他很难看出其中的把戏。
千千万万的人上了当,将自己的不快乐更名为抑郁。
假设你是一位推理小说家。你写了三部推理小说,但是三部都销量不佳,你的出版商对此不甚满意,你的经纪人也确信不会再有别的出版商买你的小说了,而此时你正在创作第四部。此时你非常不开心,想是否就此搁笔,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不论做什么都无法令自己开心。在当代文化中,你几乎肯定自己患了抑郁症,嗜睡、贪食,不想再工作(写小说)、对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不起劲。前两种症状就变成了“精神障碍的症状”;后两样表现就成了“功能损伤”的证据。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他希望改变或者他希望消失的事物、感受,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就不正常。它们甚至可能会“损伤你的功能”,但是使用这一短语正是在把你的处境纳入医学处理轨道。这些斟词酌句的花招如今被百万计的美国人和越来越多的其它国家的人民接受,它改变了人类生存景观,使无数的人变得更病态更软弱更依赖别人而活。并不是说心理病症不存在,只是希望人们不要把自己的“病症”和“正常感受”混为一谈,因为这种对号入座的心态比“病症”本身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