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宝藏

2015-09-10金琳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尼罗河阿木神庙

金琳

“他突然就失踪了,整整一年都找不到,”阿木站在卢克索神庙门口,用娴熟的中文和我们聊天。

阿木是名导游。在埃及,导游是人人称羡的职业,收入高,还稳定。埃及不缺游客,它在全世界的历史课堂上“种草”:尼罗河、金字塔、卡纳克神庙、法老的诅咒……总有一款让你欲罢不能。总统塞西上任后,埃及的旅游部门就一直没闲着,反反复复告诉人们埃及已经很安全,是时候解除对埃及的旅游禁令了,由此一点一点复苏在动荡时局中僵死的旅游业。

卢克索是任何一个到埃及的游客都不会放过的城市。历史课本上,它叫底比斯,古埃及的都城和商业中心。如今,纷至沓来的除了怀古伤今的观光客、历史爱好者、神秘学追寻者、考古学家,还有一大拨文学朝圣者——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卢克索神庙是重要的案发现场之一。

在尼罗河谷文明的鼎盛时期,先后有11位法老在卢克索大兴土木,形成了到处是宫殿和神庙的景象。阿拉伯人来了以后,不少神庙都已塌陷,阿拉伯人就在上面修建了清真寺和房屋。再后来,新的城市在旧城之上建立起来,辉煌的历史连同古老的赞歌一起被深埋地下。卢克索成了一个遍地是文物的“超大型博物馆”,一锄头下去就能掘出千年岁月毫不夸张。

阿木告诉我们,埃及的富豪都住在西奈半岛,但卢克索人才是整个埃及最有钱的。1983年以前,文物的归属按照“谁发现就归谁”的逻辑,自家院子里掘出来的东西都成了私人财产。阿木有个家在卢克索的大学同学,有一次邀请他去做客。一进门,阿木就吓了一跳,只见客厅正中立着一块兽形石雕,在沙发、茶几和电视的包裹中极其突兀。阿木小心翼翼地提议可不可以挪一挪搬到角落去,同学满不在乎地回应,“挖出来的时候就在那儿,下面还有一部分埋着呢,就让它在那儿好了。”在卢克索,家里有这么几件炫酷的摆设太普遍了。一些人通过国际渠道转手卖出,发了大财。那时候,还有专门来“挖宝”的游客。

1983年,埃及政府颁布了新的法律,规定发现的文物都属于国家。这让卢克索人苦恼极了,明明知道自家卧室下有宝贝,要么不挖,要么挖出来上缴。即便是偷偷挖,小物件还好出手,动辄好几百斤的石雕石像就真的是“不动产”了。

也有铤而走险的。阿木认识一个马车夫,每次带团多给他点钱提前预约,就不用和其他旅游团一起排队等马车。不料,他突然就失踪了,整整一年都找不到,电话打不通,去他的部落打听,人们都假装不认识。直到有一天他坐在神庙前,穿着很漂亮的衣服和阿木打招呼。阿木问他这阵子去哪里了,他说和老婆吵架,很不开心骑着马兜圈子,走着走着,看见地上有块绿色的石头,捡起来才发现是一个雕像的头,下面还有11个雕像。他就把它们全挖出来,卖给了一个外国人,发财了。可是,大家都知道他以前很穷,一夜暴富太可疑了,会被告发。于是他买了好多店铺送给大家做生意,一起发财,自己在河边盖了个新房子,安享生活。

在卢克索,类似的故事太多了。有同伴问阿木,为什么不组织一次考古发掘,把那些文物,包括居民家里的都保护起来?阿木无奈地摊了摊手,“看看周围,这个城市,这些街道、房屋,我们都知道文物在哪儿,但总不能把房子都拆掉吧。再说,挖出来了放哪里呀?”

埃及的文物太多了,埃及博物馆早就满了。

猜你喜欢

尼罗河阿木神庙
神秘的神庙
尼罗河泛滥节,埃及人兴高采烈
三牛
不再孤独的阿木
心花怒放
果然
气球上的五星期(七) 追寻尼罗河
书之帕特农神庙
尼罗河上的伊辛巴
牛河梁神庙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