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下乡记
2015-09-10查英
查英
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不论是“下派”的还是“选拔”的,都有各自的苦与乐:苦的是想做事但不一定能成事,有时位置比较尴尬;乐的是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肯定,感觉心里很温暖。
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一套热播时,正是何峰、郑涛与陈为选派下乡的时候,吴德勤和童凯恰好也从大学生村官选拔成为第一书记。
马向阳是剧中的第一书记,而何峰等人则是现实中的“马向阳”。一批“选派”,一批“选拔”,让两拨年轻人在第一书记岗位上交汇。
有一项数据统计,2014年安徽全省选派了2000名干部下乡任第一书记。2013年、2014年及2015年,安徽又面向全省大学生村官共选拔了1200多名第一书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倒计时阶段,几千名第一书记像股洪流般涌入安徽农村,成为扶贫、致富、抓党建、带班子的能手。这批现实中的“马向阳”,他们为各自的“大槐树村”带来了什么?他们自身有哪些收获与改变?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干事与成事
何峰被下派到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杨楼村,该村人口多耕地少,村内路网设施落后。杨楼村全村人口为5834人,1300多户。全村耕地6800余亩,主要种植药材、桃树与小麦等。“村民外出北上广、沿海等地打工的较少,多数在亳州市务工,兼顾家庭土地耕种。”何峰告诉《决策》。
依据中央文件要求,下派干部所驻村一般为组织涣散村与贫困村。杨楼村除了基础设施落后,村务工作开展方面也缺乏规范。何峰驻村了解村情后,便开始盘算着三年任期内“做点什么”。
“第一书记下派期限三年,最佳的做事时间是开头的一年半。你想做的事一定要在前一年半中规划、启动。如果这个时间内做不了事情的话,之后想去协调就很难,别人也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支持你。”何峰告诉《决策》。
“下派干部先做事。”不是何峰的个别体会,派驻到寿县安丰塘镇苏王街道的郑涛,刚下村时也有相同感受,“农村工作是繁而杂,在每根线的牵引下,很多任务都必须要完成,例如新农合收缴、秸秆禁烧硬性任务、计生工作压力等等,一旦处于落后或者工作没有进度,就很着急,所以自己力所能及的会更加关注,确保事情落实到底。”
下派宣城市宣州区沈村镇胡村回族村的陈为也认为,必须先做成一两件事,赢得村干部及村民的信任。
不约而同,“干事”成为这群80后下派干部的共同心声。若往深一点看,在干事的背后,存在多种主客观的推动力。
主观上看,对于为什么选择去当第一书记,受访者一致认为,“主要是为了锻炼工作能力,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响应组织号召,把这次下派工作看得很重,想踏踏实实干出点成绩。”作为年轻干部,这种积极进取的主观愿望,促成了想干事的动力。
客观上看,包括安徽省在内,全国对于选派干部下乡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不仅要求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下乡,同时要求下乡干部要着实为村里带来改变。最新消息显示,四川达州对于不合格的第一书记实施召回,一批召回240多名。安徽省在选派干部下乡制度上,给予了资金与政策上的配套支持。为方便下派干部驻村开展工作,每个驻村干部配有5万元项目启动资金;而下派前,也会集中组织岗前培训。何峰在下村之前,便在小岗村进行了为期2周的学习。
另一重要客观原因则是来自村里,“基层的干部群众很现实,如果能带来资金与项目,他会对你高看一眼。你要是整天无所为,他就把你撂到一边。”这种情况正是《马向阳下乡记》开篇时,梁会计追着马向阳问“带钱来没有”的现实翻版。
由此,干事是第一步,而干成事是关键。
依靠选派单位作为后盾支持,第一书记驻村后,皆以抓党建带班子、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经济、扶贫致富等为主要抓手,各施所长。
何峰在杨楼村干成的第一件事,是建成了村里的村民服务中心,一座三层、每层八间的办公楼,村民服务大厅、村两委办公、党员活动开展都在这个楼里进行。2014年底,何峰刚到杨楼村的两个月内,便反复与村民服务中心有关联的对口单位之间跑“钱”、拉赞助,通过工作单位的后援支持协调,最终筹得款项。
盖楼落实后,何峰又制定多项村务规范制度“立下规矩”,如建立村两委财务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值班管理制度、绩效考勤制度等。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为避免村级账务混乱不清,何峰将会计职能一分为二,设立报账会计与现金管理会计。
此后,何峰在杨楼村又为村里申报了三条村内道路项目,皆为四米宽的水泥路,总长近8公里,其中两公里已建成,剩下的6公里预计春节前开通。下一步,何峰瞄准了五马镇的桃花节与采摘节,准备将日均万名的游客量引流一部分到杨楼村,发展农家乐与旅游经济,带领村民致富。
郑涛所在的苏王街道,人口5000多人,7000多亩的平整耕地,群众的农业思想浓厚,留守人口主要靠土地吃饭,年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街道集体经济并不发达。郑涛驻村后,争取了县扶贫资金100万元,用于修建吴郢苏王支渠水泥路,招投标工作近期刚结束。而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郑涛又争取联合扶贫单位市农业发展银行10万元以及选派单位5万元,加上选派驻村专项资金5万元,共20万元改变了苏王街道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
陈为下派的村是特殊的民族村。驻村后,因地制宜,陈为除了参与争取帮扶资金81.6万,完善村内基础设施,还帮助村里成功申报了安徽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这将为该村带来连续三年每年80万的项目资金,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
不论是何峰,还是郑涛与陈为,他们做的事或许并不止于纸面上的罗列,作为第一书记群体的一抹缩影,他们所做之事与所成之事,也只是人们走近第一书记群体的一个切口。
驻村方法论
吴德勤和童凯是2013年安徽省同一批选拔的大学生村官,一年后又同时选拔为第一书记。在分配驻村地点时,查济村村委向组织反映要求:需要一名男生,综合素质要好。吴德勤在泾县大学生村官中成绩排在第一,因此他被派驻4A级景区查济村。
从2013年8月至今,吴德勤驻村两年多时间内,经历了书记助理、村委副书记、第一书记等多岗位锻炼,现任第一书记的他还同时在镇里挂职镇长助理。
吴德勤还记得,选拔第一书记的三道面试题中,有两道是关于村级治理问题。第一道题为:如果你是村里的第一书记,你将怎样来治理这个村?第二道题是:如果你到一个陌生村担任第一书记,你又会怎样治理?
一千个村便有一千个村情,驻村第一书记既要因地制宜,又要有对应的方法。村情不同,但方法可以通用。
在吴德勤的经验里,驻村第一步便是融入。“融入村委班子,融入党员,融入村民代表,融入村村户户的百姓,以及村里的风俗民俗与人文历史。做到这‘五个融入’才能为接下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吴德勤告诉《决策》。
在未挂职镇长助理前,吴德勤几乎每天都住在村里。“每天早上把村里走一遍,吃吃早点和老百姓打声招呼。有时候到农户家吃吃饭,晚上也会和他们一起拉拉家常。”两年下来,吴德勤与村民打交道已经变得娴熟,“见面就打招呼,递根烟,到他家坐坐。不分高低贵贱,你尊重他们,他们认为你看得起他,这样我去布置工作的时候他们肯定听。”
在吴德勤看来,融入后的第二步应是立足。只有凭着干事与实际取得的业绩,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与信任,赢得一个好口碑。“所干的事都要围绕老百姓的诉求来做,围绕他们的所思所盼,干一些能够赢得民心的事。”
不同村情有不同需求。在查济村,吴德勤通过两件事赢得了村民信任。
2015年,查济古村的景区收入预计将达2000万元。早在2006年,景区管委会与村里签订了一份分红协议,即将12%的景区收入分给村集体。但是这一协议一直没有落实。吴德勤驻村之后,便找景区管委会及县里相关部门,将这一协议内容落实了下来,每年12%的景区收入分红将会为村民购买社会保险。
另一件事,吴德勤下村了解到,虽然是旅游景点,但是进县城的公交车并未直达查济村,而是在离查济村5里路的隔壁村设置了站点。吴德勤又到县里有关部门申请协调,终于将公交车直达查济村的事情办妥,现在每天会有两班公交车往来于查济村与泾县县城。
吴德勤直言,“第一书记驻村三年一期,时间不长,也没什么资金,就是靠一件一件实事,一点一滴的积累,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从融入一个村,到为村里搞绿化、清理废墟建停车位、修路灯、申报美好乡村、带班建家庭农场,通过一件件事情,吴德勤摸索出一个个有用的方法。
在一村,爱一村
与吴德勤一样,驻宣州区古泉镇麒麟村的童凯也是从身边事做起,获得了村委干部与村民的认可。
“遇到来村委办事的人,就多和他们交流,带小孩来的,问问小孩的学习,教教他们不会的题目。写一些文字材料,帮村民复印、打印等,从一些小事中熟悉环境。”童凯告诉《决策》。除了走访,童凯尽可能在每一次与村民接触过程中和对方“靠近”一点,增加熟悉度。
有一次,村里一位老人来复印材料,童凯发现这份材料是法院的复印件,便主动问起缘由,了解到老人正在打官司。“老人被骗了7万多元,这起民间资产纠纷拖了两年老人没要到钱,老人不识字,我就帮他申请了法律援助,律师帮助成功胜诉了,最后要回4万元。”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麒麟村的老人们口口相传,都知道了村里的“童书记”。
另一件让麒麟村人认识这位“90后”童书记的事是,一位患有唇腭裂的儿童在童凯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嫣然天使基金,接受了前后两期手术治疗,获得康复。
童凯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孩时,小孩子还未满一岁。孩子的家人准备将村口拆迁后盖的房子卖了给孩子凑手术费,一家人便租住在一间地下室。“兔唇缝合手术国内医院最低的费用也需要20万以上,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童凯决定帮助尝试申请嫣然天使基金。
“我当时也不知道能这么幸运地申请成功,不去做肯定不会有结果,我想去争取一下。”童凯通过嫣然天使基金网站提交了需要的材料,等待对方回复。惊喜的是,对方不仅回复了,还将小孩的手术排队时间往前挪了。“因为我们村的这个小孩唇裂程度比较重,小孩子越早接受治疗受到的影响将会越小,他们考虑了孩子的特殊情况。”童凯说。40万的手术费得到了基金的支持,这一件事做成后,村里人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刮目相看。
类似这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童凯乐于帮扶济困。而他投入精力最多的则是“致富”,带领村民办起了养殖合作社。童凯介绍,目前他带头成立了养鸡合作社与养羊合作社。“养鸡合作社已经有30多家养殖户加入,不仅在麒麟村本村,还扩展到临近村的养殖户。养羊合作社刚刚成立,也已有7户专业户加入。”
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童凯自己也租了50亩地办起养鸡场,“专门饲养毛腿鸡,第一年养了3000只,现在鸡场里没有出栏的有5000只。”借助合作社的平台,童凯与社员一起抱团创业,“合作社可以统一采购饲料,统一提供种苗,树立品牌,一起开拓销路,分享信息。”在科技局与农委技术干部的支持帮助下,童凯将编好的养鸡规范手册分发给社员,而想加入创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我现在打心眼里想在一个村就把一个村干好。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果实。能做好一个村的事情,日积月累也就能做好几个村的事情。”童凯直言,他曾在驻村日志里写下过一句话:青春在基层,心中有天地。
“你有高楼大厦,
我有烂漫山花”
通过与第一书记的接触发现,“选派”与“选拔”的人各有优势。从村官里走出来的第一书记,在资源协调、工作单位后盾支援、交往经验等方面会有所欠缺,但在热情与专注度方面更胜一筹。
在第一书记岗位上,不论是“下派”的还是“选拔”的,都有各自的苦与乐。用陈为的话来说:苦的是想做事但不一定能成事,有时位置比较尴尬;乐的是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肯定,感觉心里很温暖。
“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对项目施工有抵触情绪。”遇到这种情况,陈为只能通过反复做工作,最终取得村民理解。
童凯养鸡的第一年,因为一场大雨,3000只鸡死了一半,“那段时间连续大雨,鸡喝了脏水后生病死了1500多只,刚开始养鸡没什么钱,鸡养死了很受挫折。”幸运的是去年市场行情好,土鸡蛋卖得俏,没多久童凯又挽回了损失。“今年鸡养得很好,但市场行情不好,合作社许多鸡蛋都没卖出去。天天发愁想着怎么卖鸡蛋,有时愁得晚上睡不着觉。”童凯愁的不仅仅是自己创业能否成功,他的身后还有一群想致富的社员与村民,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吴德勤刚驻村两周后,泾县县长、县委副书记带着乡镇党委书记团来查济村考察。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向领导汇报村里的工作。第一次向县领导汇报,汇报什么?驻村前对查济村并不熟悉的吴德勤倍感压力。“白天干工作,晚上找资料,早上6点钟起床去村里走一遍,边走边拿纸条背,我想着领导会问我什么问题,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到,例如一盏路灯花了多少钱,能从几点钟亮到几点等等,准备了一个星期。”
何峰从合肥的家到杨楼村要花7个半小时在路上,驻村期间,“老婆在淮北,我在亳州,而女儿在合肥上学。”一家三口分居三地,每次在这三座城市间奔波时,何峰也曾疲惫过。
郑涛驻村不久后,妻子怀孕、新房装修,“父母远离身边一时难以帮助照顾,两地来回奔波,特别是扶贫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来自工作的压力与生活的压力形成了矛盾碰撞。”
陈为告诉记者,农村需要有担当、有能力、有方法的第一书记。这群现实中的“马向阳”们,在驻村工作中也有各自的压力与烦恼,而烦恼又会随着工作成果的出现而消失。这种“苦与乐”在他们眼里,属于“你有你的高楼大厦,我有我的烂漫山花”。第一书记们的“烂漫山花”,除了乡村田园,就是努力付出后得到了村民们认可,更重要的则是历练后看得见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