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E巴赫《普鲁士奏鸣曲集》
2015-09-10徐杨烽
徐杨烽
巴洛克时期在音乐史上,可谓是承上启下。且不说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的以复兴巴赫为主要的风潮,在紧接巴洛克时期的古典时期前期,便仍袭前者之影响甚多。音乐史上显赫一时的巴赫家族,在这个时期也有一位杰出的代表,即J.S巴赫存活下来的第二子C.P.E巴赫。C.P.E巴赫可谓是巴赫家族众成员当中知名度仅次于其父的一位。C.P.E巴赫的教父是鼎鼎大名的巴洛克名宿泰勒曼,而他本人更是任职于腓特烈大帝麾下,担任一名羽管键琴师,且出现在那幅著名的腓特烈大帝吹长笛的画作当中。
C.P.E巴赫留下的作品颇丰,涉及种类繁多,其作品编号记法也较为奇特。常见的两种分别是Wq编号及H编号,这两个编号分别来自于Alfred Wotquenne和Eugene Helm两位音乐学者。C.P.E巴赫对交响曲初期的探索颇有建树,其柏林时期曾经创作若干纯弦乐交响曲,及后修改中,陆续加入其余乐器种类,也在后续创作当中尝试了更多“困难”的创作格式,是交响乐初期的珍品。但C.P.E巴赫一生当中,发表最多的是键盘作品。他是一个相当多产的键盘音乐作曲家,对键盘作品的创作热情贯穿其一生,《键盘乐器的正确演奏法》亦是其颇具价值的相关论著。这些丰富作品库的背后,是他对键盘音乐发展的贡献。
本次选片,是C.P.E巴赫非常著名的独奏键盘作品《普鲁士奏鸣曲集》。这套创作于德国的作品集优美典雅,是典型的后巴洛克-前古典时期的作品风格。在C.P.E巴赫的年代,作品风格比以往更讲究“真实”与“自然”,这是一种更多表现自身感受的“接地气”的做法。而这套奏鸣曲经常使用多种装饰音型,力图表达丰富的感情色彩。它在演奏技巧上不算艰深,虽然缺乏其父的深度,但比起其余同时期作曲家的同种作品来看,仍属珍品。
这六首奏鸣曲风格上大致相同,皆是三乐章样式。C.P.E巴赫在众多的键盘大师中,如斯卡拉蒂、克莱门蒂、海顿等人,有其独特的键盘音乐风格。在那个音乐主要为宫廷服务的年代,其作品语言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相对是质朴而可爱的。而在这组奏鸣曲中,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比重平分秋色。
或许我们应该将C.P.E巴赫和J.S.巴赫区别开来看待,这样更容易发现前者作品的独到之处。我听过的C.P.E巴赫交响曲,风格更多地脱离了巴洛克,细致热情,多方面预示着海顿等人时代的到来。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键盘音乐上。在这组奏鸣曲中,我非常钟爱的是第四号,这也是这组作品当中唯一的小调作品。细听之下,不难发现其于当时前卫的风格。相比巴洛克时期许多规范的作品来,这首作品中更多地有一种情感上的对话,而技巧上的对话比例则少了。在第一乐章典雅的波动过后,次乐章更像一首歌曲,一种温柔的哼吟。终乐章在不知不觉中登场,显现了C.P.E巴赫丰富的赋格技巧。音符不断地游走之间,没有强烈的冲突,更多的是优雅的辗转。
本片录制于2010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选用录制的乐器,为奥地利制琴大家霍夫曼(Ferdinand Hofmann)制作于1785至1790年之间的一台三角古钢琴,其本身亦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此琴介于羽管键琴和现代钢琴之间,是十八世纪主要的键盘乐器之一。演奏C.P.E巴赫年代的键盘音乐,此琴再恰当不过,它的音色比羽管键琴更圆润,比起钢琴来则稍显干涩,延音效果一般,但这更能原汁原味地复原两百多年前的音乐效果。多年的“复古运动”后,如今的听众对这样的“原音复古”,似乎亦欣然接受,使本片听起来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