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升,“等、看、拖”伤人心

2015-09-10赵艳丰

人力资源 2015年11期
关键词:李燕人力资源部梯队

赵艳丰

K公司作为一家奢侈品百货企业,经过几年的品牌调整,已在东北地区首屈一指。从2011年开始,国内第一梯队的奢侈品百货纷纷面市,恰在此时,K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普遍偏低的工资水平、任人唯亲的管理方式、狭窄的个人发展空间等,都给K公司的人才管理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不靠谱的人才管理难留人才

2011年6月,大学毕业的李燕通过网络招聘加入K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这是李燕的第一份工作。尽管从事的工作与她大学所学的专业毫不相干,但她仍努力从头学起,不到半年,她就对业务驾轻就熟了。李燕不甘心只做一个小职员,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三年之内做到主管,否则就另谋出路。

为了尽快成长起来,李燕积极配合部门经理做好各种工作。只要是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她都立即执行。同时,除了培训之外,她也踊跃参与部门其他小组的工作,比如招聘、绩效考核、商场督导等。通过这些工作,李燕渐渐对公司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她也悲哀地发现,在K公司,一个没有背景和关系的普通员工,很难凭个人能力获得提升,资历往往比能力更重要。

转眼之间,李燕为自己设定的三年之期到了。2014年6月,由于当地同类企业纷纷抛出优厚条件招兵买马,致使K公司一时跳槽者倍增,每月的入、离职人次均比原来增加2-3倍,各个部门都处于人员告急状态。李燕所在的人力资源部虽然只有1人离职,但其余人员请假的请假,顶岗的顶岗,尤其是招聘组,原来的4个人只剩下1个人,这让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变得繁重复杂起来。此时,能顶上去的也就只有工作三年的老员工李燕了。本来李燕也想趁机跳槽,为自己的工作打开一个新局面,但是不久后,领导却安排她接下招聘组档案管理员一职,并将招聘主管一半的工作交由她来处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公司缺编的情况基本得到解决,而李燕也重新回到自己的岗位。随

后,新任的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向李燕透露,准备在年底提升她为培训主管。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李燕始终没有获得提升。直到今年3月18日,公司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考核,与李燕一起参加考核的还有其他两名同事。一周后,绩效组的两位同事分别被提升为主管,而李燕这边却没有丝毫动静。她既不知道自己的考核成绩,也不知道公司对她有何安排。这种“暗箱操作”的手法令李燕十分恼火。“三年之约”已过,李燕决定,离开这个人力资源管理极不规范的公司。

从李燕的案例不难看出,K公司不重视自身人才的培养,员工晋升没有标准和依据可循,这让员工觉得很不公平。很多员工跳槽到其他公司后,立马变得炙手可热,薪资翻倍、职位提升。而K公司除了主管层以外,更高级别的领导宁愿通过社会招聘任命,或从其他公司挖人,也不愿意从内部的优秀员工中进行选拔。长此以往,员工看不到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只能以跳槽来追求更高的理想。同时,由于K公司不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缺乏合理的晋升机制,也给经营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有梯度的职业规划成就员工

案例中,李燕的离职就是由于企业缺乏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所致。在K公司,员工是否能得到升职是一个偶然事件,员工不知道怎样努力才能获得升职,更不知道升职要等多久。这种消极的工作情绪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帮助员工制订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既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有效地达成理想,也能帮助企业完成人才梯队的培养,提升企业的总体绩效。

根据K公司人员类别的不同,同时考虑到员工的年龄层、知识层,企业管理者应为其建立起不同梯度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对于职员级员工,譬如李燕,工作三年可以有选聘主管的机会,对于所有空余的主管岗位,每年组织1-2次的公开选拔。当然,如果直线主管岗位空缺,可以由部门经理推荐,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和工作绩效,由部门内表现优秀的员工直接担任。

对于主管级的员工,工作5年可以获得选聘经理的机会,当经理编制空缺达到2个的时候,采取公开选聘。当然,选聘不仅仅考虑竞争者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还要从更多方面综合考虑。在内部选拔结果不理想时,再考虑外部招聘,为内部员工提供上升的机会,同时也能保证人才梯队的质量。

对于经理级的员工,工作8年可以获得选聘总经理级别的机会。总经理级别可以采取每三年换届一次,届时,达到硬件条件的经理可一同参与选聘。对于学历高、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特殊人才,可将工作年限适当放宽。

对于工勤类的员工,人员稳定才是第一位的。此类员工大多年龄偏大,因此,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宜设计得过于复杂。除了工作年限,还可通过学历进行制约。例如,普通工人工作2年以上可竞聘领班;领班工作3年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可竞聘主管;主管工作5年以上可竞聘经理。以上仅限有空余岗位时才能按晋升办法进行竞聘。

服务岗位的员工大多比较年轻,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或者进修一定学历后,会对自己产生更高的定位,所以,他们是百货行业当中最易流失的员工。针对此类员工,企业除了安排跨部门的竞聘外,也可以安排其进行跨类别的竞聘。比如,对于一些顾客服务岗位的员工,在其自身条件成熟后,可以安排其竞聘商场的前勤营运主管;收银员如果工作一段时间,能力比较突出,学历条件允许,可以将其调入财务部门任出纳、会计或者会计主管,走财务管理类的晋升通道。

对于技术类员工,他们的个人能力比较突出,晋升的空间比较大,时间比较短,因此应为其提供更为丰富的梯度。譬如,可将技术人员分为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深工程师、总工程师(主管级)、经理。除了总工程师和经理受编制限制外,其余级别均可以根据员工的具体工作业绩每年调整一次。对在设计或者技术上获得省级以上大奖,或对企业有特殊贡献的优秀员工,可考虑当时予以提升。

除了在自身梯队里按工作年限依次晋升外,如果在公司工作年限满足管理梯队的晋升要求,学历、技能等硬件条件满足岗位要求,企业也可安排员工直接参与管理梯队的竞聘。

总而言之,企业要尽力为员工打通上升通道,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莫让等、看、拖伤了员工的心。 责编/张晓莉

猜你喜欢

李燕人力资源部梯队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乖小兔豆豆
当前国企深化改革形势如何构筑人才梯队
基于李代数sl(m+1,R)的多分量扰动AKNS孤子梯队
打开了门的《房间》
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帮助企业战略变革与绩效达成
瑞士镇迷阵
直升机梯队接受检阅
李燕摄影作品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精简吗?——基于内部营销理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