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谊:中意合作需要雄心壮志
2015-09-10寇佳丽
寇佳丽
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的岛屿所组成的意大利共和国,不仅是北大西洋公约和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也是G8、G20集团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议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然而,对于作为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的意大利,过去几年的经济发展之路却并不平坦。如今,该国经济形势转好,经济衰退的阴影也逐渐消散。它是如何做到的?意大利新任驻华大使谢国谊先生接受《经济》记者专访,谈及了其间更多的细节。
《经济》:最近一些消息显示意大利经济情况越来越好,您是否可以谈谈贵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提振经济?
谢国谊:意大利政府一直为稳定的机制框架和更加友好的贸易投资环境不断创造条件,我们从五大领域着手,促进结构改革以突破发展瓶颈:全面的制度性建设、劳动市场的改善、公共管理与商业环境的改革、教育领域以及私有化进程。第一个领域的突破仍在进行中,并且讨论尚未终结,但我相信政府最终能够成功推行这一政策。第二个至第四个领域的改革措施卓有成效,大家有目共睹。第五个也在行进之中,效果拭目以待。
意大利目前的结构改革意在通过新的选举法加快法制进程,以此提高政策稳定性,进而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在劳动力市场,我们需要扩大失业者福利,也有必要平衡被过度保护者和保护不到位人群(通常是年轻劳动者)的权利。在欧盟单一货币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更容易吸收外部宏观经济动荡带来的冲击,因此未来在该领域建设一套具有灵活性、包容性并且能够提供广泛失业救济的制度体系就成为必要。
《经济》:意大利总理公开表示当地中小企业为抵抗经济衰退贡献颇多。在您看来,未来,这个阶层是否会成为本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什么?
谢国谊:在很长时间里,中小企业一直因具有高度创造能力占据意大利生产体系的核心位置。意大利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为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成功内生发展模式。此外,我们的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因长期出口高品质商品而闻名世界。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多样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在工业领域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也因此具备让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实力。尽管如此,不得不指出,面对国际经济的挑战,意大利的很多小企业因为规模太小以至于对他们抢占复杂市场形成障碍,因为这些小企业缺乏足够实力维持必要的成本支出。
在全球化背景下,进入资本市场对企业来说越来越关键,而努力推动企业在研发领域投入更多以使其在有限时间内获得大量订单也愈发重要。因此,公司的规模大小以及资本的稳健与否就成为衡量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确信,意大利的制造业将会继续以中小企业为代表,但是无须怀疑,这些方面即将引来改变,而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改变发生的同时将负面影响最小化。
《经济》:中意双边经贸往来有什么特点?您如何评价中意两国的经济合作?
谢国谊:意大利和中国是强大的贸易伙伴,年贸易额约350亿欧元;同时,意大利也是中国在欧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然而,在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中,意大利遭遇了明显的不平衡——我们面对着严重的贸易赤字。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即使在意大利表现较好的时候,我们也依然无法和中国对意大利的出口规模相比。因此,在过去的15年里,意大利不得不面对这种贸易结构上的赤字。而平衡这种较大差距下的不对称性会是两国未来的共同目标。
即便如此,双边贸易上的差距也并不会成为意大利企业在中国取得成功的障碍,更不会阻挡大家看到两国未来在经济合作领域能够取得的令人鼓舞的前景。我们的经济和商业存在通过生产性投资和而强大的创新方法,为1500家在华建厂的意大利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撑。他们的良好表现为解决双边经贸平衡问题做出诸多贡献,将来能够在中国具备更大开放潜力的区域大放异彩,尤其是在市场准入条件宽松和知识产权保护良好的地区。就此,意大利也希望可以和中国共商共谋。
《经济》:作为意大利新任驻华大使,您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中意两国关系带来哪些影响或贡献?
谢国谊:今年8月19日,我在北京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递交国书,未来,我会在中国工作4年。对我而言,4年时间足够用来制定并实施一个颇具雄心壮志的议程。意大利与中国两国双边关系非常强大,我们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综合的目标和倡议,现在需要稳步推进这些计划。很多工作已经被前人完成,但仍有很多工作等待被完成。至此,我非常渴望面对这一挑战。
在我看来,不能因为已有的健全双边关系就失去前进的动力。相反,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我们希望能够加强意大利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双边互访,在缓解地区危机、维护全球和平环境以及联合国改革进程等方面齐心协力。我更希望集中精力促进意中两国的融合。除了加强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们还希望探索其他领域的合作,特别是目前面对大好时机的新材料领域内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此外,我们相信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方面,两国还有巨大的合作空间,而这些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也有待加强。我认为,雄心壮志是两国合作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会让意中两国的经贸增长芝麻开花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