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女孩

2015-09-10翁倩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章主题小S蔡康永

翁倩

人物记者做久了,会有意避开一些曾经想见的人,因为知道相见不如怀念;也有些人,你会愈发觉得必须见一面、说点什么,才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交待。

见小S前,我坦承我有私心。《康熙来了》最早是在内地的大学生群体红起来的,不想说类似“集体记忆”这样的大词,但我清楚地记得,当年读大学时,资讯不如现在丰富,《康熙来了》刚开播,是怎样从男生宿舍经局域网和U盘传遍了女生的电脑;如今“康熙”遁入日常,却仍有90后告诉我,自己的大学时光,是靠“‘康熙’配饭”度过的。

我有点避免跟别人谈起她,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套观点,好像我们比她更熟悉她的生活。对同时代的人,人们难免认为自己知道太多。这对采访来说,是既有利又必须警惕的。出发前,我婉拒了她的团队提出看提纲的要求(这在明星采访中几乎是不成文的规矩)——回复道,小S是优秀的主持人,一定知道好的人物访谈是怎样的——其实真正的意图是和她拉开距离,看能不能收获一些意外。

的确是有的。刚见面我便发现,在没看提纲的情况下,她仍为采访做了充分的准备。她问,“你真的有那么多话想和我聊吗”,似乎想好了大体要跟我分享些什么。她提前了解了我们的杂志,并告诉我,她知道我们采访过龙应台。访谈刚开始的热身阶段,她话峰一转,主动谈起了身上隐晦不明的新闻事件,并把她的生活一股脑倒给了我。这和采访之前做准备时,看到她面对时尚杂志和娱乐媒体的姿态截然不同。

采访结束,我们说好拍张合影。助理举起手机的瞬间,我用余光看到,她轻轻做了身体后倾的动作。其实根本不用,因为即使没化妆,那张脸也只有巴掌大。

这样的细节在采访中多次出现。采访结束,说不上有没有比原来更喜欢她,但我更加理解,一个消费时代的女明星,要如何从最细微处维护形象、为自己添砖加瓦,才能在各种善意与非善意的打量之下寻找生存空间。突然开始怀疑,虽然看节目多年,此前我也许并不真正“认识”她。后来就这个问题问了蔡康永,他的答案是,其实每个人都足够复杂,娱乐工作只是恰好鼓励明星放大了观众想要的那一面。

所以我决定抛弃已知,把文章主题定在寻找小S的来路上。人们现在所怀疑和批评她的,有没有一些,一开始恰是源于观众的鼓励和期待?其实是有的。

那哪个才是真正的她?我想到做采访准备时看过的一期节目,大概是十二三年前,她在陶晶莹新开的节目当嘉宾,镜头要记录她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那时的她远比现在生涩。不巧的是,录制前晚,她恰好和时任男友分手,第二天双眼红肿地出现在镜头前。她说,她必须极力掩饰自己的难过,不然记者一定会转移焦点,询问她的私生活。随后的记者会上,她活力四射,没人注意到任何异常。直到工作结束,她像一个耗尽电池的娃娃,面露疲态,对陶子说,其实她的心愿,只是拥有一份普通稳定的感情而已。

猜你喜欢

文章主题小S蔡康永
运用典型材料 突出文章主题
巧用对比 突出人物形象
我必须爱一个真实的人
有时,说的比做的更重要
教 养
有效作文贵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