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声机”里飘出的“另类古典”

2015-09-10梦乡

音乐爱好者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古典音乐唱片曲子

梦乡

作为古典唱片公司四巨头中的翘楚,德意志留声机(Deutsche Grammophon,以下简称DG)百年的历史毋庸置疑地确立了它在古典音乐唱片世界中的正统地位。不过,这棵生长在德意志土地上的老树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守旧和古板,相反,它十分积极地接纳着来自世界不同音乐风格的“夜莺”在它的枝头鸣唱,其大胆开拓的精神,多少有别于德国人一贯严谨的作风。或许这就是它能够经久不衰的经营之道:首个将商业录音转化为唱片,首次尝试立体声录音,首次试制成功激光唱片……似乎能够创造出那么多辉煌的“第一次”的名厂,也完全有理由赋予古典音乐一个全新的定义,让初次被纳入古典音乐大家庭的另类音乐文化也能闪耀出如它醒目的金色商标一般的高贵光泽。

难能可贵的是,DG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率先开始这样大胆的尝试,他们的首选目标皆来自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其中就包括希腊著名的电子音乐宗师Vangelis。这位四岁便能无师自通地演奏钢琴,六岁就已公开发布自己处女作的神童,似乎向来和古典音乐有缘;曾经组建过前卫摇滚乐队的经历,以及为著名电影创作配乐的经验,又充分彰显出这位键盘大师不拘一格的个性。他在DG留下了一张几乎有别于他先前任何作品的标新立异之作,那就是1985年出版的《看不见的联系》(Invisible Connections)。虽然由于太过冷门,这张唱片的发行量极低,甚至没有被列入DG自己常见的唱片目录,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猎奇爱好者眼中的珍宝。透过它,或许能够窥见大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看不见的联系》拥有让你过目不忘的封面:傳统的金色大黄标之下,一片漆黑的背景之上,绘有两个用热成像红外设备拍摄下来的,手贴着手、脚抵着脚对坐的人像。无论是色彩还是风格,典雅与前卫的鲜明对比,无疑让隐藏其中的奥妙呼之欲出。这恐怕是我见过的最大胆的DG封面设计了。你可以从中觉察出些许矛盾性,这或许也是艺术家当时心境的真实反映。据说创作这张作品时,Vangelis大师正被自己的其他作品遭人侵权的法律纠纷所困扰,而这张只包含三首曲子的唱片,充斥着数不清的暗音与电子噪音,营造出名副其实的形象但又抽象,魔幻而又隐晦的独特风格,恐怕也充分发泄了音乐家当时心中的苦闷吧。

唱片中的每首曲子都在十分钟左右,合在一起好似一部三个乐章的神秘主义交响曲。这么冗长的曲子,想必会相当枯燥乏味,但认真欣赏后,你会感到意犹未尽,因为每首曲子的节奏都很慢,中间频繁留出的几乎无声的空缺,足够你用丰富的想象力去填充。这听起来颇有些中国古琴音乐的神韵,充满清静无为的道家哲学趣味。

首曲被冠以和唱片名相同的标题,最长的体量和清晰的段落结构让它本身就能被看成是一部独立的作品。或许它就是整张唱片的缩影。开头是一阵低沉而急促的嗡嗡声,以很快的频率上下振动着从远处传来,像是电流从电线中流过一样。紧接着像是一把锤子怦然敲击在铁皮上一般,连续响起几声叮咚的击打声,声音像是发于暗夜之中,余音异常悠远。但此时你的脑海中一定会迸发出一种想象,感觉到自己正在一根漆黑的金属管道里,朝着远处模糊的光亮摸索着艰难前行。你的手和脚一定不时触碰到管的内壁,所以才有了刚才的声音。

往下继续聆听,敲击的回声在行进中不断响起,或许更加坚定了你的想法。随着脚步越走越远,整个管壁像被利器划过一般开始晃动起来。敲击的回声在管壁间晃晃悠悠地来回反射,甚至发生了变形,像是无线电台进行微波调频时发出的一样。Vangelis在音乐中常常使用的颇具电子味的合成音效,将金属的质感描绘得无比逼真。倘若你使用真正的环绕立体声设备播放,一定会被忽明忽暗,来回游走于喇叭之间的声波晃得有点头晕目眩。随着曲目的演进,振动声、摩擦声、敲击声、弹射声越发频繁地出现,像暴风骤雨一般交融在一起,听起来犹如钟磬铙钹竞相齐鸣,给人一种大战将至的危机感。在一阵猛烈的“电子流星雨”下过之后,水面似乎稍微恢复了平静,但这只是暂时的假象,紧随其后的又是一阵连续而纷乱的敲击噪音,像是有一群人顺着铁管朝出口飞奔而去。

之后便进入了乐曲的第二部分,一种吹气泡般的电声旋律像风暴一般自远处袭来,尔后乐曲中第一次出现了有声调的音符。此时你或许感觉到自己终于走出了幽暗的时空隧道,来到了外太空迷人的夜空下,来自遥远星系的光芒,正忽明忽暗地幽幽闪烁在天上,像是缓缓眨动的眼睛,照得你似乎望见了自己的灵魂。乐曲由此正式进入了乐音阶段,标准的太空音乐拖着袅袅余音而来,静谧而缓慢,仿佛带着你在云端漫步。在一个单一的长音末尾,无调性的随机音符隐隐浮现,像云海的波浪,摇晃着升腾而起,让人从神秘感恍惚演变为迷离的幻觉。

这时乐曲才终于进入最后篇章,两个或多个连续的调性音符组合在一起,重复地出现,用最形象的音乐语言描绘出音乐的故事性和情绪性。整首曲子也逐渐从梦幻走回到现实中来,由发人深思的极简主义风格,过渡到描摹心境的表现主义手法。此时若是静下心来回顾全曲,便能由衷地感叹唱片封面上那张奇特图片与曲目标题之间完美的契合度。在两人肉眼可见的手脚相连之下,隐藏着他们体内看不见的能量对接,或者可以看作是心灵的沟通。而这首曲子所要表达的,不也正是过去与未来,灵魂与现实之间超越时空与本质的联系吗?这般深邃的哲理,蕴含在如此变化多端的长曲之中,如若将它打上古典音乐的标签,怕是再纯粹的古典主义者,也该心悦诚服了吧。

唱片中的后两首曲目是首曲风格的继承和发挥。被拆散的音符与无音的空白互相渗透着交替出现,就像夹心巧克力饼干一样散发着双重滋味。类似的音符单元不断被重复着,规律性地强化着某种特殊的含义,让听众的思维不至于漫无边际地四散分离。次曲《原子光波》(Atom Blaster)大致描绘了原子爆破时释放的光波,咕咕作响的沉闷音符犹如热泉里膨胀的气泡,不时间隔以明亮的滴答声,听来让人联想起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太阳表面原子能翻腾不息的红外影像。末曲《热成像》(Thermo Vision)顾名思义当是对唱片封面里热成像过程的形象再现,乍一听来与第二曲有几分相似之处,咚咚的按键声像脉搏一样隐隐跳动着,明亮的长鸣较次曲更为有力,似乎暗示着某种暗能量的运行。有时吱吱作响的门扇开闭声,和此起彼伏的星光闪烁声,分别以有调和无调的形式交替着,隐约让人有种似曾相识之感。但后两首曲子都未曾跳脱出第一曲所定下的基调,或者说是三者的风格在根本上取得了和谐的统一。如果说Vangelis希望通过音乐向听众表达什么,不如说他是在用最少的音符构筑一个最大的精神空间,并且邀请每一位听者用思维和他一同创作。可当你回过神来,却发现他似乎什么都没说。也许这就是想象的魅力,一切尽在不言中。

对于全世界的听众而言,Vangelis绝大部分的音乐作品都是以直白的美打动他们的,他也理所当然地有资格成为对雅尼(Yanni)这样的新世纪音乐大师影响深远的恩师,但他的这部迄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具亲和力的前卫音乐作品,不知道又默默启迪过多少音乐先锋。顯而易见的是,这部不凡的作品让沧桑的古典音乐在新时代不会寂寞,也让如今的埃尔维斯·科斯特洛(Elvis Costello)、斯汀(Sting)、理查德·加利亚诺(Richard Galliano)、奇克·科瑞亚(Chick Corea)等众多跨界的大师有理由循着他的足迹,用各自擅长的音乐语汇在敞开胸怀的百年名厂描画出古典世界灿烂的明天。或许连我们中国的钢琴王子郎朗在DG录制的《黄河之子》,以及《面纱》与《夜宴》的电影原声带都是暗地里受了他的启发。如果莫扎特与巴托克仍然健在,听到这样个性十足的作品,说不定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呢!

猜你喜欢

古典音乐唱片曲子
大自然的唱片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CIT十周年纪念唱片预告与简介
有风吹过
坏唱片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