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草公司:卫戍草原之魂

2015-09-10张兵

民生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牧民草原生态

张兵

提及“草原”二字,总能唤起人们的无限遐思,一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便将人们的思绪带到白云舒卷、绿草似毡、奶茶飘香的地方。

在广袤的绿色大地上,有一支特殊的力量,多年来致力于关注、研究、保护和发展草原,它就是蒙草公司——一家以“为草原修复生态”为使命、立足于“草—草原—草产业”的生态企业,以企业的力量卫戍着草原之魂。

蒙草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草原生态修复研究实力,拥有抗旱植物研究院、荒漠地区生态研究所、盐碱地改良研究所等生态环境研究机构,掌握了野生植物驯化育种技术、节水抗旱园林绿化技术及生态修复集成技术。

出身牧民家庭的蒙草公司带头人王召明,有着深厚的草原情结。自2001年创办蒙草公司至今,他带领公司团队探索草原保护之道,在一次次尝试中将有益的经验用于草原的发展与保护,使草原更加丰美。

探寻草原生态之本

2012年,位于阴山脚下的呼和浩特市野马图村,裸露的石块,斑秃的地表,干涸的土地,北风拂过,必会卷起漫天沙尘……2014年,同一片蓝天下的同一片土地,绿茵如毡,草香扑鼻,间有牛羊觅食草丛之中。两年时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盛景重现阴山脚下。

此外,蒙草公司承建的呼和浩特大青山南麓万亩草原恢复建设项目取得关键性成功,原本砂石裸露的地表地貌恢复到原来的绿草如茵、一碧千里的景象,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作为蒙草公司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敕勒川万亩草原和大青山南麓万亩草原的修复,不仅是一片草原的重生和一方绿色的回归,更是蒙草公司多年来科研攻关、应用和实践的一次集中展现。

蒙草公司的研究准则是师法自然,向大自然学习,公司科研的核心是乡土植物的引种驯化、选育培植和推广应用,以及北方草原原生草种的种植资源保护、研究与开发,由此延伸到乡土植物的综合利用、生态的系统修复及土壤肥料的改良生产。作为蒙草生态产业中最重要的一环,蒙草公司的科研始终坚持实用高效,将一株株具有三节、三耐、三低特性的乡土植物扎根草原,扎根属于它们的土地,扎根于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建设中。

为了更好地研究、保护和修复草原,蒙草公司相继成立位于和林格尔县的抗旱植物研究院、位于巴彦淖尔市的盐碱地(五原)改良研究所、位于乌兰察布市的荒漠生态(化德)实验室、位于呼伦贝尔的蒙草草原生态恢复研究中心、位于呼和浩特的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这些科研机构采集了当地生长的原生乡土植物,探索符合地情的生态建设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独立于小地域的系统研究,保护生长在當地草原上的花草鱼虫、苍狼云鹰。

蒙草公司的科研团队,不乏业界翘楚——云锦凤、卢欣石、纪大才、邢旗、侯向阳……近年来,这个凝结着绿色梦想的科研团队承担着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绿地建设模式研究工作;负责国家科技部、国家级星火计划、国家知识产权局、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等多项科研计划,目前承担的15个科研项目中,国家级项目6项,自治区级项目5项,申请专利15项,已授权8项。

与此同时,蒙草公司相继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林科院、中国农大等数10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寻和创造更多修复草原的技术与成果。正如2014年1月28日考察蒙草公司的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是农业还是牧业,都要依托科研、依靠科技。”蒙草公司会一如既往地执起科技之盾,不断探寻和实践草原生态修复之道。

驱动草原经济之轮

蒙草公司对草原的研究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带着如何从根本上实现草原保护这一难题,公司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草原生态恶化,绝不仅是自然的、人为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产业,在于经济,在于发展。草原生态修复了,但如何有效解决“生态创效益、效益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牧民增收及牧区增效,比技术攻关更难。

为了用产业引领和卫戍草原,用经济发展保护草原,蒙草公司提出“互为产业链、平台化运营”的联盟模式。2013年,蒙草公司联合50多家企业及社会团体,发起成立草原生态产业联盟,计划在修复的草原上建设生态牧场、打造草原生态产业园区,通过引进绿色畜牧企业(如牛羊养殖)、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如天然牧草加工及蜂产品),推进新能源应用及文化旅游,使修复草原真正成为绿色食品的安全生产基地。目前,联盟模式已经在通辽和呼伦贝尔等地相继启动。

草原离不开草,健康的畜产品不仅涉及生产技术问题,更涉及饲草的食源问题。仅靠一家一户的牧民,解决不了草场科学维护和草产品的规模化经营。

蒙草公司依托草原修复,通过牧民联动、牧场合作,已经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进行天然草的收购、储运、销售,瞄准“畜牧业在追求天然、远离污染”的发展趋势,构建蒙草公司“天然草”品牌,形成“草-草原-草产业”一体化运营,既解决了内蒙古牧区的发展问题,也是在创新一个产业模式。

如今,蒙草公司的足迹遍布内蒙古的各大草原。在通辽扎鲁特旗的道老杜苏木生态产业联盟运营基地,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发电板正将草原上的光能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成群的牛羊,漫步在恢复后的草原上,悠闲地吃着营养丰富的牧草。远在千里之外的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压缩成捆的蒙草公司天然草正通过滚滚车轮运往全国各地。

捍卫草原文化之根

“我们是草原的歌手,唱的就是草原歌曲,如果草原都没有了,那我们还唱什么呢?”

“吉祥三宝”中的爸爸布仁巴雅尔的感叹,叩问着每一颗跃动着草原情怀的心。这是由蒙草公司发起的“小草行动·2014”校园行的一个场景。作为蒙草公司的公益品牌,“小草行动”自发轫起,就承担起了唤起草原保护意识、捍卫草原文化、弘扬草原精神的使命。

2013年,“小草行动”走进央视财经频道,面向国民发出了保护草原生态、传承草原文化的呼声,两年来,“小草行动”既汇聚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大自然保护协会、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等国内外协会及企业,又深入大学、社区、中小学进行草原知识科普活动,还举办了艺术气息浓郁的摄影、绘画展和共商中国草业发展大计的第三届中国草业大会。小草在行动,精神在延续,梦想被唤醒。

延续草原情怀之脉

蒙草公司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随处可以感受到蒙草人的草原情怀——从草原走出来,取得成就后又坚定地以草原为毕生事业的王召明;以“保护草原”为毕生责任的北京知青,放弃回北京的机会扎根草原;通过努力学习,从小村庄考取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致力于土地盐碱化改良的青年研究员……

情怀,是蒙草人扛起责任的原动力。在与草原牧民的合作过程中,蒙草公司以惠及牧民、惠及各方为宗旨,坚持和谐共赢。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蒙草公司始终不忘以牧民利益为第一考量,向牧民传授草场修复方法与技术,给牧民提供每吨牧草比草贩子高100元的收购价格和80元的油料补贴,为牧民增加4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与农村信用联社洽谈为牧民争取额度较大的贷款……

短短两个月时间,蒙草公司便使当地牧民人均增收5万元。“修复生态、改善自然,感召人心、丰足生活”,蒙草公司的企业愿景在与社会责任的结合过程中,变得更加生动。

责任的卫戍,还体现在党的建设上。非公企业党建在蒙草公司开展得如火如荼,公司党建工作以“凝心聚力”为宗旨,创新发展了“蒙草的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旗帜就插到哪里”的党建思路,与项目属地村开展企地共建,并总结出符合实际的“472”工作法。

此外,蒙草公司还与农牧民共建阵地,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盘活闲置土地,增加他们的土地租金收入;修建水井,完善他们的基础生活设施;开展助学,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从2012年以来,蒙草公司每年资助贫困儿童400多名,每年捐助120余万元,向各类慈善机构、受灾地区捐款达200万元。2014年,王召明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称号。

猜你喜欢

牧民草原生态
讲解《草原图》
“生态养生”娱晚年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商人买马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