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通今话长子
2015-09-10
这里,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民聪慧,是一方古老而神奇、英雄而光荣的土地;这里,是丹河、浊漳河、陶水发端地,孕育着开启文化宝藏的密匙;这里,是中国著名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发祥地、神农炎帝尝百草兴稼穑的所在地、上古帝王尧的出生地和十六国时期西燕国的建都地。这,就是地处山西东北部,上党盆地西侧的长子县。
长子因尧王长子丹朱封地而得名,2007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命名为“千年古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境内有形成于2.5亿年前世界罕见的木化石群落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法兴寺、崇庆寺、天王寺……
尧王故里在长子
尧王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五帝之一,是中华千古第一圣君,是华夏后裔代代景仰、万民传颂的伟大先祖。然而尧王故里究竟在何方,数千年来悬而未决。后经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李蹊教授运用历史唯物辩证方法,考订正误,辨析真伪,终使这个千古之谜有了令人信服的答案。随后,一大批专家学者通过查阅古籍,检阅方志,寻访古迹,进一步作了探寻和考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尧王故里在长子。
尧出生于长子。较早记载尧王出生地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文坛领袖沈约编著的《宋书》和他所著的《竹书纪年》。《宋书》卷二十七曰:“帝尧之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皇王大纪》《路史》《通志》及雍正版《山西通志》等诸多史书众口一词:“尧母庆都,生尧于丹陵。”古代学者一致认为《山海经·北次三经》所记之“丹林”即“丹陵”或“丹朱岭”。李蹊教授经过考证,认为以上三地为同一地点不同地名,均为长子南部与山西高平市接壤的丹朱岭。
尧王在长子、长治一带度过了童年。尧王父亲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帝的侄儿。有一年,在中原做大国君的颛顼把其侄儿喾母子接到国都帝邱居住,让15岁的喾辅政。后庆都做了帝的妃子,因她受不了暑热,所以到了炎炎夏日就回到母家居住,尧王正是在其母庆都在长子居住时所生,并在长子、长治一代度过了童年时光。
尧王初“封于陶”的陶地在长子。依据主要是:陶唐村、陶坛场遗址及土地庙碑记;“陶乡”“尧乡”称谓及相关地名;“灵应侯庙”及其碑记;方志中有关“陶唐”遗风和“尧王肇趾”的记载。
尧王驾崩在长子、归宿于长子。中华民族文化源头——尧文化的发源地陶乡、陶水、陶唐村以及尧山、尧水、尧王庙和尧王晚年隐居的“潜龙庵”均在长子。
丹朱封地在长子
早在上古时代,长子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炎帝在长子南部的羊头山筑有神农城、神农井,辟有五谷畦,遗址尚存。那时因丹水在此地发源,人称“丹”地。
尧王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商议继承人问题,大多数酋长推举了舜,但也有人举荐尧王长子朱继任。舜,即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很有才干;而长子朱自小比较傲慢任性,贪恋棋术,不务正业。尧王权衡利弊,遂决定让舜继承大位。尧王让贤于舜,对朱触动很大,为改变别人对他的偏见,决心痛改前非,从头做起。他向舜请教,潜心学习治国方略。不久,尧王通过观察,认为长子朱脱胎换骨,进步很大,甚为宽慰,通过舜委任朱以大任,令其平定“三苗”之乱,率先击败共工氏,为民立了大功。岂料部分酋长嫉贤妒能,散布朱试图拥兵篡位的谣言。朱为避嫌,主动让出兵权,率众抗灾自救,建设家园。于是舜把丹地作为朱的封地。朱回到丹地,在岳阳一带定居下来,率领民众,驱逐野兽,控制瘟疫,兴修河道,开垦农田,在发鸠山下修建岳阳古城,百姓安居乐业,天下称颂。之后,朱在距岳阳城东10公里的地方,修建新城,也就是现在的长子城。因尧和朱都姓“陶唐”,尧王出生地便被命名为“陶唐村”。朱渐渐衰老,临死前,嘱咐人们一定要把他安葬在丹河岭上,后来,此岭就叫“丹朱岭”,因丹朱是尧王的大儿子,后人又把东岳阳城更名为“长子城”。至今,4000多年前由尧王大儿子丹朱率众修筑、被尧王封为天下第一景、被历代百姓誉为“离天只有四指高”的千古名胜北高庙熨斗台仍矗立在县城北部。
精卫故乡在长子
发鸠山是太岳山脉伸向长子县西部的支脉,呈南北转东西走向,全长约40余公里,主峰方山海拔1646.8米,为群峰之冠,山之东麓幽谷中有泉,泉水汩汩,流于“四星池”,池水溢出,顺势东下,形成浊漳河南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在此山发源了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故发鸠山不失为中外名山,扬名古今。
《精卫填海》始出《山海经》。经曰:“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长子民间传说中女娃跟着父亲炎帝治理漳河水患,在与东海黑龙的顽强搏斗中不幸丧生,不屈的灵魂化为精卫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畏寒暑,风雨无阻,昼夜不停地穿梭在东海与发鸠山之间,衔山上的石块、树枝,抛向东海,发誓要把东海填平,将黑龙压死,为民除害。迄今,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少年女英雄——炎帝小女儿女娃的坟茔和后人尊祭她为漳河女神的灵湫庙,仍在向世人诉说着精卫动人的故事。历经沧桑岁月和历史演变,在长子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异常丰饶的精神财富,其中之一即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精卫精神”。精卫精神就是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就是无私无畏、不辞劳苦,满怀信心、争取胜利的精神;就是一往无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历代文化精英们对精卫盛赞有加。东晋诗人陶渊明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唐代韩愈写道:“鸟有偿冤者,终年报寸城,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唐代王建写了著名的《精卫词》加以颂扬,清代学者也写下“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的诗句讴歌精卫的伟大精神。精卫精神将鼓舞一代又一代长子儿女艰苦奋斗,再创辉煌。
西燕国都在长子
据中国古都学会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古代曾有19个政权在山西建立都城14处。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慕容永所建西燕政权在长子建都9年,长子为山西重要古都之一。
370年,前秦苻坚灭前燕,鲜卑部众受奴役盼望东归。淝水之战后,前秦衰落,前燕主慕容暐之弟慕容泓闻慕容垂于河北起兵反秦,乃屯兵华阴。384年,泓以复兴燕国为号召,建元燕兴,进逼长安。不久,鲜卑贵族杀泓,立其弟慕容冲为主,称帝后率众冲入长安。386年冲部将杀冲,拥贵族段随为燕王。3月,慕容永杀随,立慕容颛为王,率30余万人离长安东去。不久颛被杀,冲子瑶被推举为帝,继而又被杀。再后来泓子忠被立帝,6月遭戮,永被推为大将军、大单于、河东王,率众继续东进,前秦兵赶来阻击被打破。386年10月,慕容永率部众40万进据长子,建西燕国,自称皇帝(恭宗武桓皇帝),改元中兴。西燕定都长子后,努力向周边发展,北至雁门关(今山西代县),南达轵关(今河南济源西),东依太行,西抵黄河,据有8郡之地。定都之后少有战争,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
这期间,西燕皇帝慕容永推行“息兵养民”的大政方针,在政治上重用汉人,“刑政修明,虚怀引纳”;在经济上实行“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对外推行和边政策,为当时山西大部赢得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俗话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雄踞东方、兵强马壮的后燕皇帝慕容垂,认为“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在393年,发动了对西燕的战争。394年,垂乘永战略判断失误之机,出其不意直捣台壁(今山西黎城西南),西燕措手不及,遭至大败。永率残部退回长子城坚守,未料将士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慕容永被斩,西燕国就此灭亡。
西燕国于386年建国,至394年灭亡,虽然前后存在仅数年,但长子作为东晋十六国时期疆域相当于今天大半个山西省和河南省一部分的西燕帝国国都,给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给长子、山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千年古县展新姿
长子在上古时期,并非叫“长子”,而是叫做“丹”或“陶”。清代考据学家闫若璩在《四书释地读》一书中说:“尧在位七十载……及后三载,荐舜于天,朱始出封丹,故有丹朱之号。”这就是说,尧子朱被封于丹地做诸侯,距今已有4295年历史了。
长子一名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汉代刘向的《别录》一书:“辛甲,故殷之巨,事纣……去至周,文王亲自迎之,及武王定天下(前1123年),封之于长子”。因此,“长子”一名已有3134年历史。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天下分为36郡,置长子县,属上党郡,郡治在长子。也就是说,2000年前的三晋第一大郡并延续秦汉两代,时间长达400年之久的上党郡的郡治在长子,故“长子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千年古县”,可谓名至实归。
上党长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县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总量在山西省排名第7,全国排名第10。法兴寺、崇庆寺、天王寺等文物建筑瑰丽多彩、星罗棋布地排列在丹朱大地上。其中法兴寺是长子同时也是长治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在同类国保单位中名列第一。寺内的唐代石舍利塔造型别致,形制独特,为国内仅存,也是本地区地标性建筑;宋代彩塑菩萨造像是可以代表中华民族雕塑艺术成就的伟大作品,专家称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代石灯是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经典遗存,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1972年出土于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商朝陶鬲绳纹三乳足分档鬲劲挺有力、端庄大气。为弘扬中华民族始祖帝尧之大成风范,长子县特在县城北街景区熨斗台建立陶鬲坛。
长子古代出类拔萃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1900年前汉代鲍宣、鲍永、鲍昱“三世三司隶,千秋动汉京”。以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克己奉公而闻名于世的北魏重臣尧暄、宋代明相王曙、元代名相宋子贞、明代荣禄大夫阮勤、辽东巡抚鲍希颜、东魏守边名将尧雄,还有北魏历算家李业兴、清代著名书法家冯士翘等,光耀星空。
长子还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是太岳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闻名遐迩的北高庙战斗揭开了解放战争序幕,打响了上党战役第一枪。革命战争年代,有5000多名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还有数百人南下北上,支援新区,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长子的吹奏、绘画、雕塑、刺绣等民间艺术走俏三晋,名扬海外。铜乐器产销辐射全国,秧歌表演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十连冠。鼓书曲艺,叫响全国,走红山西。长子八音会名声在外,其是以锣、鼓、镲、钹、唢呐、笛子、笙、胡琴等乐器为主,专门演奏上党民间器乐曲的一种乐队组成形式。这种民间器乐艺术形式萌芽于秦汉,脱胎于唐代乐舞和宋金队戏,兴盛于明清民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12月,长子县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武术、独轮自行车竞技等体育项目在国家级比赛中多次摘金……
壮哉长子,中华起源;美哉长子,千年画卷;伟哉长子,辈出英贤;盛哉长子,万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