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绥边区第11行政公署委员李林

2015-09-10许卫东

文史月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李林骑兵大队

许卫东

李林(1915—1940),原名李秀若,福建龙溪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随养母侨居印度尼西亚,14岁华侨学校毕业后回国,在上海爱国女中求学。

1936年春,李林参加了上海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救亡青年团,并改名为李林。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底,李林到达太原,进入薄一波领导的军政训练班学习,并在学员中开展党的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毅然投笔从戎,到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并担任雁北工委宣传委员,同年9月,在偏关县组建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并任政治主任, 后任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她率领这支铁骑兵,纵横、痛击日寇,屡建战功,被贺龙将军称赞为了不起的“民族女英雄”,而日军则把她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悬赏5000元取她的首级。

当年见过李林的人们都有着这样的印象:她头上留着短发,腿上打着绑带,脚下蹬着草鞋,腰里扎着一根宽皮带,背着双枪,骑在高高的枣红大马上,显得又威武又俊气。她在敌后几年,白天打柳枝,晚上打香头,练就了百步穿杨的好枪法。作战时,她骑在马上双手持枪,带领战士冲向敌人,杀得敌人嗷嗷叫唤。她说的一口流利的北京话,能唱当时流行的抗日歌曲,很有演讲才赋。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做抗日宣传工作。她慷慨宏亮的歌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群众的心给掀得滚烫烫的,热泪满眼眶子转。老的小的都跟她伸胳膊喊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每次开完群众会,总有一群年轻人缠住她,非要跟她上前线不可。

1938年9月,因工作需要,李林调任牺盟晋绥边委会宣传部长,兼管地方武装。其间,李林亲自主办了6期训练班,培养出260多名抗日干部,为各县区输送了一大批军政领导和抗日骨干,为巩固雁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很大贡献。

1939年10月25日,日伪军2000多人向我洪涛山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第七次大扫荡,李林率政卫连于26日凌晨,出其不意地袭击了山阴县岱岳火车站,日伪军被迫放弃围攻根据地,撤兵救援岱岳驻军。当援军赶到岱岳时,政卫连早已撤至怀仁县的陆家窑,成功粉碎了敌人的扫荡阴谋。

1939年冬,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事变”,在山西出现了反共高潮,根据上级精神,李林对雁北的顽固派进行了严肃反击,将四支武装力量重新编为四支分队,并于12月28日晚上统一行动,同时向怀仁、左云、右玉、朔五区四个区县政府和保安队展开出击,抓获政府人员200多人,缴枪100多支,镇压了15名顽固分子,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由此,西雁北的抗日斗争形势极大好转。

1940年1月,李林参加了晋西北军民代表大会,被选为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2月上旬,第十一专署成立,李林被任命为秘书主任。

1940年3月,敌人进行了第八次“大围剿”,制造了“张崖沟惨案”。这次反扫荡最终取得胜利以后,敌人很久不见动静。晋绥边区党政军团体转移了几个地方,最后在乱道沟、吴家马营一带住下来。

当时地委和专署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敌人已经连续发动过八次大扫荡,一次也没捞到油水,可能在最近几个月内不会再有什么行动了。加之,当时觉得防奸保密的工作搞得比较严谨,敌人不可能了解特委机关和军队的具体转移情况,所以思想上有些大意。于是在乱道沟搞起较大的培训班,有青训班、农训班、妇训班等,都是吸收附近各村的农民,大多缺乏战斗经验。加上地委、专署、牺盟会这些地方机关,总计有700多非战斗人员,而负责保卫的部队却只有六支队两个营约300多兵力。

事情就出在这大意上。因前不久,从吴家窑敌据点来了个小讨饭的,不过十二三岁,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提防他。万没有料到,这小孩就是敌人派出的一个小探子。他走后不久,敌人就分六路出发“扫荡”了。刚刚发展起来近千人的一个大摊子,突然遇到这样的危急情况怎么办?经研究,决定立即转移出去。但向哪个方向转移比较有利呢?当时只有平鲁城方面没有得到敌情,而一营当时又在平鲁城下单独活动。根据情况分析认为,一营很可能在那里牵制住了敌人。如此,只有往平鲁城方面撤比较合适。后来的事实证明,选择这个方向是对的。

4月25日晚上出发,支队长刘华香带着二营直接从吴家马营动身,走在前面。步三营跟在后方机关后面,担任后卫。后来,因为担心中途被插乱,营长康庄带两个步兵连迅速赶到大队的前面,留下一个骑兵连殿后,把不能作战的全部夹在中间。

摸着黑,翻一道沟,到了东平太村的南梁上,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刘华香带的二营碰到敌人后,向步三营鸣枪报警,步三营没有听到,以致步兵一连和敌人刚刚遭遇,就拼开了手榴弹。敌人插到我大队中间,一千多非战士人员——地方机关和训练班及殿后的骑兵连陷进了敌人的包围圈。

当时被围在里边的领导同志凑到一起研究,决定还是向原来的方向突围,因为只有从这个方向才可能取得与外面部队的接应。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李林站起来说了一句话:“当前最要紧的是让骑兵连把尾追的敌人牵住,不然是不容易突围出去的。”

经她这一提,大家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外面这些指挥部队的人都在包围圈外,由谁来指挥这个连才好呢?正当几个干部争着要去的时候,李林已经骑上了她那枣红大马,并说:“不要争了,这个部队我熟悉,还是由我来指挥!你们赶快把大部队拖出去吧!”说完,喊了一声“骑兵连!跟我来!”就带着部队一阵风似地奔后面去了。

后来地委的几个干部分头带着大队,集中兵力冲上北梁,康庄带的两个步兵连又从前面回过头来接应他们,敌人腹部受敌,招架不住,就闪开了一个口子,一千多个非战斗人员突出了包围圈。

此时天色微明,骑兵连的战士见李林又亲自指挥战斗了,都非常高兴。她告诉部队:他们的任务是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给大队创造突围条件。于是她决定让骑兵连朝着与大队相反的方向突围!在她的一声号令之下,骑兵连就跟着她朝敌人兵力最雄厚的地方冲了下去。

敌人已经封锁了前面的沟口,两面的山梁很陡,都被敌人抢先占据了,恰恰把他们一个连压在了沟底。他们就一个劲地顺着沟底往沟口冲。梁上敌人的机枪朝着他们扫过来,李林连眼都不眨一眨,哪里敌人多,她偏往哪里去,左右两支枪的子弹都打光了,就打手榴弹,趁着手榴弹爆炸的功夫,换了梭子枪又打。

就这么一边打,一边走,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后终于接近了沟口。敌人一看不得了,唯恐他们从这里冲出去,赶紧把别处兵力也集中到这里来,里里外外围了整整四层,大队也正是利用这个机会突围出去了。

据骑兵连突围出来的战士们说,李林当时打得实在漂亮,双脚站立在马蹬上,姿势很高,敌人那么强的火力,可就是打不到她,她一边放开缰绳往前冲,一边回头舞着枪招呼部队:“同志们!冲啊!”战士们说,什么时候也忘不了当时她那英武并带着一点微笑的眼神。有一个战士说的好,当时看到李林在前头带着战士们不顾危险的往前冲,是为了掩护后方机关大队,所以大伙战斗情绪特别高,就连平时打仗胆小的人,这次也表现得特别勇敢。虽然敌人很疯狂,火力密得像下雨,可架不住我们骑着几十匹战马英勇地冲过去。最终在李林的带领下冲出了两层包围圈。

这时候,他们面前的地形比较开阔了,两边的山梁也比较平坦,要继续向东冲下去,可能很快就会把敌人甩开。可是李林听得两边的枪声还响得很紧,担心大队还与敌人纠缠着,于是反倒调转马头,又带着队伍回西边去了。两边那些被甩开的敌人刚刚集结起来,准备去追赶已经突围的大队。没想到李林率部倒从后边向他们开火了,他们又只得集中力量对付这一群猛虎一般的骑兵。这时李林听到西边的枪声稀了,知道大队已经脱险了,就又回转身招呼部队冲上左边的山梁。

当时她只顾左右打枪,没揽紧缰绳,谁料敌人撂过来一颗手榴弹,恰恰在她前面不远处响了,马一摆,她腰杆一斜,一把没抓住长鬃,就被掀下了半坡,有的战士见她掉下马,当时就想下马来扶她,不料她厉声吼道:“干什么,快!往上冲!”战士们不敢犹豫了,一抖缰绳,又冲上去了。

她独自匍匐在地上给部队打掩护,先干掉敌人的机枪射手,又用火力封锁住敌人的机枪位置,使战士们利用这千钧一发的时机,一鼓作气地冲到山梁上头。

李林和一个腰上受了重伤的战士,就这样一起掉到了半坡上。直到这时,李林还在关心战士,她爬到这名战士跟前看了看,知道他确实一步也爬不动了,就告诉他,敌人来了你就装死!后来这个战士果然用这一办法逃了出来。

这个负重伤的战士,身子虽然不能动弹,但是心里还清楚得很。据他回来说,那时东北已经发白,只见李林麻利地脱下身上那件军皮大衣,把毛儿翻到外面,拢到一个土堆后面,就悄悄转移到另一个土堆后面去了。她从这儿打上几枪,又从那儿打上几枪,迷惑敌人。看样子敌人以为这里的人不少,机枪火力一时扫向这个土堆,一时又扫向那个土堆,可连李林的毫毛也没扫到一根。一直打到太阳老高了,敌人才明白,打来打去,只不过是个李林。有些鬼子想冲上来抓活的,可是刚跑到跟前,就被消灭掉了。

敌人火了,哇哩哇啦地叫着,从四面八方都端着刺刀冲了上去。就在这个时候,却听不见李林的枪响了,原来李林身上只有最后一颗子弹了。只见她微笑着,很快用手拆卸着她的枪支。她身上共有三条枪,一条连枪,两只三号小手枪。她留一支小手枪在手上,把两只枪的零件,东扔一块,西扔一块,看着敌人快要接近身边了,她呼地一下站起来,高声喊道:“共产主义万岁!”敌人一愣,又哇哩哇啦地叫着,一齐向她涌去。她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喉咙,打出了最后一颗子弹。

李林牺牲的噩耗,很快传遍了各抗日根据地,全国党的各种报刊先后登载消息、通讯、纪念文章,有的还发表了社论。中共中央妇委在延安为李林召开了追悼会,并发表文章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妇女同胞更加奋起抗战,为完成李林等同志未完成的事业奋斗,为李林及一切抗敌殉国的烈士复仇。

战友和乡亲们在李林牺牲后,将她暂埋至榆岭乡东石湖村东山上。新中国成立后,平鲁区政府将她的遗骨迁往平鲁烈士陵园,并取名李林烈士陵园。1985年,平鲁县一中被命名为“李林中学”。

猜你喜欢

李林骑兵大队
The California Gold RushBy Robert McNamara
骑兵之败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骑兵与绿手(大家拍世界)
驱猴大队
李林栽芋
你啥时回来
大队委员也有烦恼
这个土地政策不容更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