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关键时刻”
2015-09-10李伟
李伟
从2014年以来,无论是市场,还是政府,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而且事实证明,中国的经济增速也确实在减慢。2014年GDP增速是7.4%,2015年的目标已降为7%了。
2015年开年以来,经济数字愈发显得疲乏。2015年头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同比增速为13.9%,这是近15年来最低的数字。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因素,假如这一趋势继续维持,那么201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恐怕难以乐观。
然而,笔者认为,比短期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长期增长,而这与一个指标密切相连,即劳动力成本。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的经济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过去3个人干的活,现在可能1个人就能干了,但这也让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好在后来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断涌现,大量农业劳动力开始转向工业和服务业。由于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劳动力价格低廉。似乎“永不枯竭”的廉价劳动力转向第二和第三产业,经济产出迅速增长。
现在,这个故事改变了。长江商学院BCI(企业经营状况指数)长达3年半的数据显示,企业劳动力成本大面积地持续走高。其实,早在数年前,珠三角的“招工荒”就已开始露头。近年来,有关“招工荒”的报道更是连篇累牍,而且不局限于某一地区。
劳动力供不应求,价格当然不再低廉。对企业来说,现在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提高效率,吸收这部分的成本,比如让机器人去替代一些工人。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2014年工业机器人在华的销量较2013年增长了54%,而且这个联合会还预计,2017年之前中國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将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二是将工厂转向中国西部和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地区;三是关厂清铺,寻找其他机会。
假如中国经济继续发展,产业不断升级,以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肯定会上升。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现在大家多花点时间读读书吧!(作者邮箱:bci@ckgs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