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科齐能否重登总统宝座?

2015-09-10郑若麟

新民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议会选举勒庞萨科齐

郑若麟

成为“列席证人”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率领反对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UMP)刚刚在省议会选举中有所斩获,似乎为其2017年重夺总统宝座打出了一个不错的开局,却立即被司法部门当头棒喝:他于上周被司法机构在“2012年总统大选资金超额罚款案件”中列为“列席证人”,这意味着司法部门怀疑萨科齐在此案中有可能要承担某些司法责任,只是以目前的证据尚不足以对其提出起诉。“列席证人”是法国司法中的一个特殊规定,其身份介于普通“证人”(即无任何犯罪嫌疑,仅仅作为证人为案件作证)和被直接起诉之间。“列席证人”随时可能随着案件的调查而或被起诉、或被澄清其司法责任。作为“列席证人”的好处,是当事人可以查阅有关案件的卷宗,了解原、被告双方对案件的进展程度,从而可以做出相应的对策。如果仅仅是普通证人的话,就无法查阅这些重要卷宗,这样在作证过程中就有可能无意中做出不利于自己的证词。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列席证人”不必做司法宣誓,这样,“列席证人”在作证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做出对自己不利的证词。

2012年萨科齐在争取连选连任的总统大选中,所使用的竞选经费超过了法国竞选法所规定的上限,被宪法委员会认定“非法”。这是法国选举民主与美国选举民主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异。美国竞选经费是没有上限的。候选人能够征集到多少竞选经费,就能够使用多少。美国甚至对私人政治捐款也取消了上限。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给任何总统候选人他所愿意给的任何数额的金钱,以供他竞选之用。因此美国总统竞选历史几乎就是一部“竞选经费筹集史”:谁筹集的经费多,谁就能当选,鲜有例外。法国为了避免金钱成为总统大选的决定性因素,规定所有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经费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额,大约为2200万欧元,以保证大大小小的候选人都能从理论上摆脱金钱的约束,能够进行公平的政治竞争。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法国当选总统也往往是花费金钱最多的那位候选人。萨科齐的问题是,在2012年总统竞选期间,他的竞选开支超过了规定的限额。于是法国“国家政治选举经费委员会”拒绝批准萨科齐的竞选开支。这样,萨科齐所在政党UMP(“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就无法获得国家给予候选人的1000多万欧元的竞选经费补贴。不得已,UMP就从政党本身的经费中将萨科齐超出规定的竞选经费补交给了法国财政部。然而问题是这样做却是不合法的。于是,萨科齐在去年重新当选为UMP主席后,自己掏腰包支付了超额部分的经费。 问题是,这在法国司法和选举法上处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地带”。司法部门并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一事实。萨科齐因此而被列为“列席证人”出席这一案件的审理。

2015年3月24日,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率领反对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参加公开选举活动。

无论如何,被列为“列席证人”,证明司法机构在对萨科齐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询问之后,对其在此案中的作用是否合法存有怀疑;这对一心想在政治上东山再起的前总统萨科齐而言,总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障碍。更何况,这还仅仅是目前正在审理的涉及萨科齐的三大案件中的一件。

各种案件缠身

萨科齐还面对着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案件,是“毕格马利翁假发票案”。正因为萨科齐竞选经费用超了,所以當时UMP就联系了一个“毕格马利翁公司”,为萨科齐竞选经费开出了一系列的假发票,来填补竞选经费出现的漏洞。不料这些假发票被揭发了出来。当时任UMP主席的弗朗索瓦·科贝因此而引咎辞职并被司法起诉。另外还有三名萨科齐的亲信也因假发票案被正式起诉。萨科齐本人坚决否认对假发票知情。目前案件还在审理之中。

萨科齐面临的第三大案件,则是利比亚“卡扎菲政治献金”案。卡扎菲的儿子在利比亚遭到法国攻击前三天,向法国媒体公布,2007年利比亚情报部门通过一个名叫扎伊德·塔奇埃蒂纳的人向萨科齐提供了一笔数以百万计的政治献金,用于萨科齐总统大选。法国司法部门于是介入调查。在这一丑闻中,萨科齐的前内政部长、总统府秘书长盖昂父子都被司法起诉和拘押。这一案件目前也在审理之中。

除了这些案件,萨科齐还在另外一些案件中被司法起诉,其中包括“阿齐贝尔事件”。阿齐贝尔是一名法官。法国司法部门怀疑萨科齐收买有关司法人员,以了解“贝当古政治献金案”的进展情况,于是对萨科齐进行司法窃听。贝当古夫人是著名的化妆品集团公司欧莱雅的拥有者,是法国最富有的女性。 在其女儿与母亲的财务纠纷中被曝出,贝当古夫人曾涉嫌向萨科齐非法提供巨款用于竞选总统事务。司法部门介入后,发现其对案件的调查屡屡被泄密,于是便决定窃听萨科齐,结果发现阿齐贝尔向萨科齐的律师提供了相关司法秘密;而萨科齐作为交换,表示要动用关系提拔阿齐贝尔(法国法官的晋升取决于法国政府司法部。这对法国司法独立也是一个小小讽刺)。萨科齐因此被刑事羁押达15个小时,最终被提起公诉。此案件也在审理之中。此外萨科齐的名字还出现在其他一系列司法案件中,其中有“塔皮案件”(即法国政府支付给塔皮高达3亿欧元的所谓赔偿金。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法国前财政部长拉加德也涉入此案之中,已遭到多次司法传讯)、总统府民意调查案件等。

欧莱雅集团董事长莉莉亚娜-贝当古夫人牵涉萨科奇政治献金一案。

这两周法国媒体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萨科齐的政治野心是否会因这些丑闻而被画上句号”。在刚刚结束的省议会选举中,萨科齐担任主席的UMP党联手中间派UDI(法国独立民主联盟),在101个省议会选举中赢得了67个省。这对右翼在2017年总统大选时卷土重来显然是非常有利的一个局面。但对于萨科齐本人而言,这一“成功”和他面临的司法麻烦,究竟哪一个会对他的政治前景造成更大的影响,目前下定论显然过早。因为法国司法问题虽然对政治格局会有影响,但谁也无法预料最终的结局会是何等样的。萨科齐在欧莱雅化妆品公司“贝当古政治献金案”中全身而退,被免予起诉,也是出乎很多政治观察家们的预料的。但与此同时,赢得省议会选举与2017年的总统大选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很多国内记者鹦鹉学舌地说“在省议会选举中惨败的奥朗德竞选连任前景黯淡”,这是对法国政治体制不熟悉才会得出的结论。地方选举结果对全国性的总统选举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并非决定性的。这就要从法国选举体制本身来分析。

巧打如意算盘

应该承认,从选举的角度看,萨科齐的如意算盘打得非常精明。

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总统败选后能够东山再起的。但萨科齐却对此进行了精密的筹划。他执政五年可谓失误连连;在他任下,法国经济一路走下坡,失业人口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对外政策方面虽然法国四处出击,打赢了对利比亚卡扎菲的战争,但却失去了对阿拉伯国家和部分非洲国家的信誉。法国因希拉克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战争而赢得的阿拉伯世界的尊重,在萨科齐手中被消耗得一干二净!但萨科齐虽然执政业绩乏善可陈,对民主选举却精通在行,与奥朗德可谓棋逢对手。他深知,选举永远存在着所谓“钟摆效应”,即一下右、一下左。这是一个基本定律。右翼总统当选后,其后几年内的地方选举、欧洲议会选举等都会向左翼摆动。这一次法国2012年总统大选左翼社会党奥朗德上台,其后的欧洲议会选举、省议会选举等就当然地向右摆动。这里其实并不存在任何真正的业绩因素。欧洲议会和省议会选举结果也不会对2017年总统大选造成决定性影响。相反,钟摆从某意义上可能会摆回左边。1986年左翼密特朗总统就输掉了立法选举,但却赢得了两年后的总统大选。所以,萨科齐本人对这次省议会选举的成功,并不像媒体那样兴奋。但他另有谋划。

法国目前政治格局处于三分天下之势:左翼执政党社会党为一极、传统右翼与中间派联盟为另一极,而极右翼国民阵线为异军突起的第三极。萨科齐深知自己执政五年,把法国搅得天怒人怨,特别是他本人的执政风格倍受争议,选民中对其恨之骨者不计其数。我曾在2012年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之前就写道,萨科齐必输,而必输的原因恰恰就是其本人过度张扬的个性。奥朗德和萨科齐都是法国政坛上极其高明的“选举机器”。两人的内政外交除了一些无足轻重的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外(如对同性恋婚姻的态度等),基本没有差异。奥朗德正是抓住了萨科齐令人“讨厌”的一面——任内再婚、好出风头、口无遮拦、作风奢华、行事莽撞等,将萨科齐从总统宝座上拉下马。因此,萨科齐这次东山再起,他并不将王牌放在他自己身上。相反,他打的是“极右翼”牌。

法國前总统萨科齐和第一夫人布吕尼热衷出席各类晚宴,生活奢靡。

对于萨科齐而言,2017年总统大选出现了一个新的因素,就是极右翼的国民阵线玛丽娜·勒庞现象。上述钟摆效应并没有错,只是钟摆向右摆得太过了,一直摆到了极右翼。无论是在2014年的欧洲议会选举还是今年的省议会选举,法国得票率最高的政党都是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2014年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国民阵线赢得24个席位,历史上首次超过传统右翼“UMP”的20席,成为法国第一大党。而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法国省议会选举中,无论是第一轮还是第二轮投票,国民阵线的提票率都在4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政党。但法国省议会选举实施的是两轮多数制而非比例制选举方式。这样,只要国民阵线第一轮没有获得50%以上的选票,那么在第二轮中就必须与其他政党联手才能成为夺得省议会主席一职。而国民阵线的极右翼色彩使得没有任何一个政党敢于与之合作,故尽管国民阵线实际得票率并不低,但因无政治盟友,因此没有赢得任何一个省议会主席职位。这就是民主选举的奥妙所在。在某些特定的选举之中,采取某种特定的选举体制,如多数比例制、两轮多数制等等,可以限制某一类政党成为执政党。极右翼国民阵线近年来在法国各种竞选中表现都相当突出,目前在上述两大选举中已经成为法国第一大政党;但在法国国民议会中,法国第一大党的国民阵线却只有两名当选议员,远远落后于UMP和社会党,甚至远远比不上绿党和法共,其议员比例与所获总体选票完全不成比例。这就是选举制度造成的极其荒谬的政治现实。尽管极右翼没有在省议会选举中拿到哪怕一个省政权,但萨科齐、奥朗德等精通法国选举制度的政治家们心中却非常清楚:玛丽娜·勒庞已经成为2017年总统大选的有力竞争对手。所有民意调查都证明,勒庞在任何情况下都很有可能进入2017年总统大选的第二轮。

萨科齐的如意算盘却是这样的:他相信奥朗德由于上台后没有做到使失业人口下降的竞选许诺,因此在民意测试中惨跌至第五共和国有史以来在职总统的最低点:仅11%的满意度。这样,所有的民意测试以及上述欧洲议会选举与省议会选举都表明,在总统大选中社会党候选人(最有可能是奥朗德,但奥朗德面临其总理瓦尔斯的挑战)将很难进入第二轮。这样,2017年大选的第二轮就很有可能是右翼总统候选人与极右翼的玛丽娜·勒庞。根据以往的经验,由于担心极右翼上台会造成法国政局的动荡,而且投票给极右翼对于很多左翼选民来说是政治“极端不正确”的,是不可想象的,再加上“两害相权取其轻”,对于极右翼而言,传统右翼总归属于危害更“轻”的那一个,因此左翼选民将很有可能会如2002年那样支持传统右翼总统候选人而反对极右翼候选人。2002年极右翼的让-玛丽·勒庞(即现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的父亲)击败社会党总统候选人若斯潘而与希拉克一起进入第二轮。当时法国左翼选民的情绪一下子全部被激起来,他们几乎所有选票都投向了希拉克。希拉克以空前的(很有可能也是绝后的)82%的得票率当选法国总统。萨科齐寄望于2002年的这一幕在2017年得以重演。因此,萨科齐的如意算盘是,只要他能够成为2017年传统右翼UMP的总统候选人,那么他就能够与极右翼的勒庞“携手”进入总统大选的第二轮,然后借法国舆论反对玛丽娜·勒庞的“东风”而再度当选法兰西共和国总统。

2014年10月2日,法国圣瑞利安莱维拉,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宣布重返政坛,竞选法国人民运动联盟主席之职。

应该承认,萨科齐的这一算盘珠子是拨得非常精明的。也正因为如此,萨科齐的对手们,包括右翼内部如萨科齐的前总理费永、左翼现任总统奥朗德,都深知要阻止萨科齐卷土重来,必须有一些“非常事件”才行。在萨科齐在1995年总统大选时背叛希拉克后、在萨科齐2012年执政后期,在右翼和左翼都曾出现过这样一句口号:“谁都可以,除了萨科齐”。由此可窥萨科齐引起的政坛动荡是多么的激烈。去年法国《世界报》两名记者甚至曝出丑闻:右翼的前总理费永与左翼的总统府秘书长让-彼埃尔·舒叶共进午餐时,曾要求后者加快对萨科齐的司法调查。尽管费永坚决否认了这一指控,但萨科齐的支持者们却坚信,无论来自左翼还是右翼,萨科齐的“政敌们”都在继续联手用司法武器对准萨科齐万炮齐轰。事实上萨科齐下台后司法问题不断,从某种角度而言,也确实因为法国政坛内部有不少人希望通过司法手段打碎萨科齐的“总统梦”。

目前萨科齐还有多重关口要跨越,才有可能最终重归爱丽舍宫。首先是要应对所有的这些司法丑闻。对于萨科齐来说,这如同跨越一座座下面是深渊的独木桥。每一座独木桥都惊险无比。稍不小心,萨科齐就很有可能摔下悬崖而粉身碎骨。从目前的形势看,萨科齐“失足”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其次,萨科齐还要应对来自党内的挑战。法国选举民主正在向美式选举民主靠拢。美国总统候选人都是通过党内预选出来的。法国左翼社会党已经实行了党内预选制度。右翼UMP也已经多次宣布,要进行党內预选。对于萨科齐而言,预选并不是一个难关。因为他在UMP党内的威信是无人可比的。但问题在于,党内预选必然会受到法国社会舆论的影响。目前萨科齐在党内的多数地位,却被朱佩等其他候选人在党外的威望所抵消。民意调查证明,萨科齐在右翼UMP党内的支持度高于朱佩(74%对67%),但在全民调查中,他却以31%比47%的得票率远远低于朱佩。这次法国省议会选举之所以能够获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采取了朱佩提出的与中间派UDI联手的竞选策略。因此说这次是萨科齐的个人胜利,其实是不准确的。萨科齐是反对与中间派联手的。应该说这次胜利属于朱佩才对。

第三,萨科齐即便成功迈过了这两道坎,他还将面临来自左翼的现任总统奥朗德和来自极右翼的勒庞的双重夹击。奥朗德虽然民意很低,但这却是一个选举高手。在2012年大选中,奥朗德是第一个宣布参选的重量级人物。一般而言,越是重量级人物宣布参选的日期越晚。这是为了避免在漫长、艰辛的竞选过程中犯错误。法国选举民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等待甚至制造竞选对手在选举中犯错误。犯错误对竞选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一个坏的竞选纲领。选民们在投票的一瞬间想起的往往是竞选候选人所犯下的种种错误。奥朗德的高明之处,在于2012年长达一年的竞选过程中,他没有犯下任何竞选错误。奥朗德的如意算盘是:到2017年,世界经济将走出谷底,全球性的经济复苏将会对法国带来正面的提拉作用。届时法国经济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升,失业人口就会回落。这时,他再挑动极右翼的勒庞来反对传统右翼的萨科齐,就有可能将萨科齐压到第一轮选举的第三名。要知道,极右翼就是当年左翼总统密特朗为了对付传统右翼而特意“制造”出来的一个政党。其目的正是分散右翼的选票。密特朗的这一招,奥朗德早已得到真传。奥朗德深知萨科齐希望用极右翼来赢得总统大选,而奥朗德则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极右翼来打击和阻止萨科齐进入选举第二轮。

与此同时,勒庞是否能够借奥朗德的过于低迷的威望和萨科齐过于恶劣的民调,而一举夺得总统宝座?目前有一些民调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在走。对于萨科齐来说,这也是一个重大挑战。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从目前的法国经济和政治格局来看,任何人上台都难以对法国体制做出实质性的改革。对于法国民众而言,“谁上台都一样”已经不再是一句“箴言”了,简直就是选民无可奈何的心态的最佳描述。正因为如此,这次法国省议会选举投票率不足50%,证明法国选民对选举本身已经失望之极。不过,这就不是萨科齐们所优先考虑的问题了……

猜你喜欢

议会选举勒庞萨科齐
马克龙再度当选,但勒庞的高票败选表明法国的分裂日益加深
贝内特称不参加新议会选举
布吕尼和萨科齐的婚姻
亚美尼亚总理:下月辞职
勒庞败选后大跳摇滚 网友喊她参加“舞林大会”
萨科齐现场督战抓嫌犯
布朗与萨科齐在G20上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