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力”可作为国家战略思想进行建构
2015-09-10莫林虎
莫林虎
【摘要】在中国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地位日益重要、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确实需要向国际社会展示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本民族的战略思想。“和实力”概念的提出,恰逢其时。“和实力”是一种有关国家战略层面的理论学说,是指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战略思想,可以作为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理念进行论述、建构,更重要的是要将和实力的内容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一点一滴地落实践行。
【关键词】 和实力 保合太和 国家战略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和实力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始终奉行实施的主流价值观
“和实力”概念中的基本内容,实质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始终奉行实施的主流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周易》。在《周易》的理论框架中,宇宙万物被抽象为阴、阳两种元素。《周易》既承认阴阳之间冲突矛盾的积极意义,更强调阴阳和谐是万物发展进化的最理想状态。这一思想就是著名的阴阳相克相生思想,其中就包含了“保合太和” 、“万国咸宁”的和谐思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周易》从来不认为,“保合太和”、“万国咸宁”是自然获得的,也不是无原则的委曲求全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矛盾、冲突的引导、转化,使之朝向更高一级和谐的发展过程。而且每一个和谐都是进一步发展的阶梯而已,它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周易》“保合太和”的和谐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影响很大,我们认为,儒、道、兵家思想都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并进一步发挥。
儒家思想把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人类社会上,孔子尤其关注人类社会的社会关系。孔子主张继承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在高层的统治者应当具备“仁者爱人”之心,通过关爱百姓、施行仁政,获得普通百姓的支持拥护,这样礼制就可以和谐运作了。
道家思想完整地继承了《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就是政府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管住自己那双闲不住的手,要尊重人民意愿。道家思想与现代自由市场经济思想有共同的旨归:提倡小政府(小国),鼓励构成社会整体的个体自由自然发展。
兵家思想中也同样有着“保合太和”的和谐思想,这方面在《孙子兵法》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孙子兵法》中的“慎战”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都是“保合太和”的和谐思想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深知,“保合太和”、“万国咸宁”的美好愿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需要自己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根据自身综合实力的情况,以创新的精神,以超卓的胆识,制定出适宜的外交战略,不断破解外交僵局,使自身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战略优势,最终实现“保合太和”、“万国咸宁”的目的。
中国运用和实力理念处理对外关系
值得欣喜的是,在最近两三年来我国的外交举措中,我国政府已经越来越自觉地运用和实力的理念来处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这些新举措已经实质性地发生作用,并将在未来深刻影响世界政治格局。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美期间,提出要构建“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写入十八大报告,意味着这将成为对美关系的战略性外交纲领。
习近平提出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基调是和平、和谐,前提是相互尊重,这一战略构想中包含着极为重要的新意。二战之后,美国作为西方阵营的领袖,主导着对苏联东欧阵营的竞争。苏联东欧阵营解体后,美国一国独大。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力、文化软实力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在国际关系中,早已习惯于指点江山、号令天下。在美国眼中,不用说发展中国家难以获得与其平等的地位,即使是发达国家的英国、德国、日本,也未必能获得与其平等的地位。
“新型大国关系”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这样一种实际不平等的国家关系。但是,对于在这种关系中怡然自得的美国来说,让它改变肯定是一种痛苦。因此,这个过程中几乎必然伴随不信任、摩擦、对抗,这就是中方提出的“不冲突、不对抗”的真实意蕴所在。由于美国的国际社会领袖的地位,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对确立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起着关键作用,也对世界格局产生着深刻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运用和实力理念提升中国影响力、彰显中国和谐共存精神、打破外交僵局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我国在历史上处理国际关系、民族关系,一直贯穿的红线就是和平共处、多方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场合多次提到,中国发展了,并不意味着就会挤压别的国家的生存发展空间,中国和兄弟国家的关系绝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关系,而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关系。因此中国一定会坚持“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的精神,将中国经济活力有效延伸到周边国家之中,形成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一带一路”战略正是这一思想的完美体现。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旋律的今天,经贸合作是最能拉近国家关系、吸引各方参与的主题。“一带一路”以经贸合作为抓手,可以有效化解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可能的猜疑或敌意,使战略构想得以顺利推进。
和实力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理念
和实力的概念在相当大程度上与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巧实力”概念是一致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应当将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机结合,形成“巧实力”。但和实力与软实力、巧实力概念最大的不同在于,从思维方式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阴阳相克相生,是既对立冲突又相互依存转化的,阴阳相克相生的终极结合是和谐,软实力、巧实力理论的背后思维方式是二元对立,是强调矛盾冲突,零和博弈。
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和实力可以作为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理念进行论述、建构,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要将和实力的内容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一点一滴地落实践行。首先通过深化改革营造出国家内部的和谐,让中国民众切身体会到政府的廉洁高效、国力的强盛、生活的富足安宁、文化的繁荣昌盛,然后将这种富于魅力的和谐潜移默化于周边国家,继而影响到世界各国。只有在这个时候,和实力才真正变为实实在在的实力。
在这方面,我国政府也正在加紧落实。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构想。如果“四个全面”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稳健实施,中国前途将越来越平坦、光明,中国的和实力也就自然发挥出其威力了。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