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摩登家庭》效应 好莱坞如何助推“同性”婚姻

2015-09-10毅涛

看世界 2015年15期
关键词:米奇同性摩登

毅涛

《摩登家庭》里的米奇和卡梅伦

2015年6月26日注定是要载入美国历史的大日子,对大获全胜扬眉吐气的民主党人尤其是如此。当天,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全美50个州范围内同性婚姻合法化,南部一些保守主义州的同性婚姻禁令被全部打破。当晚,白宫打出象征同性恋者权益的彩虹色投影以示庆祝,奥巴马说这是“美国的胜利”。

奥巴马的亲密战友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则已经晋升为新一代的“同性偶像”。她的2016年竞选Logo,不出意外地已经从代表民主党的蓝色直接换成了彩虹色。让共和党人大为光火的是,原本就在初选中一马当先的希拉里这下可以用来铺天盖地打广告的素材又多了一样。“同性权利就是人权”,共和党人陷入前所未有的痛苦纠结。

对保守派人士而言,这个议题上希拉里唯一的黑点大概只有“政治投机”。他们表示没有忘记2008年大选中她的“不支持”立场,更有专业挖坟者嘲笑她丈夫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当年的名言“Don’t ask ,Don’t tell”(不问不说)——在他任内通过了一项禁止军队中同性恋者出柜的政策。

“克林顿家的翻脸比翻书还快?美国人能信任他们吗?”保守派媒体吐槽道。

“克林顿家的人连出去度假选哪儿都要提前做个民调,你觉得她在同性恋议题上突然改变立场是因为纯粹好玩吗?”政治专栏作家安德鲁·苏利文(Andrew Sullivan)认为,“90年代甚至是2008年的时候支持同性婚姻都是有害于民主党的,不过现在,它反而在削弱共和党了,所以克林顿家的立马入伙了。”

事实上,奥巴马和希拉里相继于2012年和2013年公开支持同性婚姻的表态也是和民意走向密切相关的。盖洛普的民调显示,2011年是美国民众对同性婚姻态度发生转变的临界点,当年支持同性婚姻的美国人首次突破半数,达到53%,而反对的则降到了45%。到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前夕,支持和反对的比重竟然已经达到60%和37%。与其说是奥巴马和希拉里主动转变态度不如说是民意迫使他们改变态度。

“我花了17年的时间研究和了解政治,但从来没有见到过短短20年内发生这么惊人的民意转变过程。”《华盛顿邮报》的克里斯·西利亚(Chris Cillizza)说,2015年盖洛普进行的一项“美国人价值观”调查得出了20年来最高的同性婚姻支持率(60%)。

西利亚认为,2005年至今这10年的变化更加剧烈。“当年只有37%的美国人表示支持,你可以想见当时出来为同性权益呼喊的人所要承受的压力。”西利亚说。

事实上,当2000年佛蒙特州通过美国首个同性恋“民事结合”法案的时候,保守派的势力依然相当强大。佛州议会因为这项提案受到死亡威胁,他们为了防止暴民冲击,在表决提案前临时开辟了逃生通道,而州长在签署法案后很长一段时间,必须每天穿防弹衣上班。

然而在2012年的总统大选中,很多给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投票的选民都表示自己支持同性婚姻。1996年的时候表示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共和党人只有16%,20年之后也上升到了37%。

“这种剧烈转变大概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同性恋人士选择对他们认识的人出柜。”民调专家格伦·伯格(Glen Bolger)说,当人们意识到他们自己周围就存在很多隐瞒很久的同性恋者时,他们开始逐渐改变自己的态度。“很多曾经反同的中间派其实并没有对这方面了解很多,所以比较容易被一些刻板印象所左右。”伯格说,这些年逐渐偏向支持的美国人在政治立场上都是中间派。

另一位民调专家弗雷德·杨(Fred Yang)认为,现在美国人对于不同种族通婚的支持度已经高达90%,但这个成果也是奋斗了将近半个世纪才最终达成的。“如此对比,同性权益这些年的进步已经非常惊人。”

伯格说,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转折,“可以预见20年后这个话题根本不会再被拿来讨论。”

“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2009年是(同性婚姻)支持率开始迅速攀升的一年,而恰好在这一年,美国人民认识了米奇和卡梅伦。”《大西洋月刊》的斯宾塞·科恩哈勃(Spencer Kornhaber)认为,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对民意的影响前所未有,美剧《摩登家庭》就是最好的例子。

2009年9月,美国广播公司的情景喜剧《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正式开播,并逐渐成为足以和当年的《老友记》(Friends)或是《宋飞正传》(Seinfeld)相提并论的一代国民喜剧。这部美剧自2010年以来已经连续5年拿下艾美奖的最佳喜剧大奖,可谓好莱坞式审美的典范。

与20世纪90年代“白人异性恋故事”《老友记》和《宋飞正传》不同的是,《摩登家庭》的“政治正确性”从开播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在《摩登家庭》里,白人夫妇菲尔和克莱尔一家代表了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他们养育了两女一子,住在洛杉矶郊外的别墅里;克莱尔的父亲杰虽然已经高龄离异,但娶了来自哥伦比亚的火辣美女格洛丽亚,她的岁数竟然和克莱尔差不多大;克莱尔的弟弟米奇则和他的同性伴侣卡梅伦住在一起,他们一起领养了一个名为莉莉的亚裔小女孩……

“米奇和卡梅伦以及莉莉的故事成为了奥巴马执政第一年的电视文化现象,超过1000万的美国电视观众每周都在等着看他们,不管是在保守的肯塔基还是在开放的东西海岸。”科恩哈勃说,你可以说它代表的是民主党的主流价值观,但同时吸引了奥巴马和罗姆尼。

2012年大选期间《好莱坞报道者》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有27%的选民认为《摩登家庭》里塑造的同性情侣形象让他们更倾向于支持同性婚姻了。“因为米奇和卡梅伦的故事能让人感同身受。”

“影视聚焦同性恋群体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摩登家庭》成功把这个亚文化植入到美国主流里了。”科恩哈勃说,米奇和卡梅伦的爱情简直不能更无趣,他们少有身体接触、很少谈到性、甚至对公共场合亲吻感到不适——相比之下《摩登家庭》里的异性恋情侣们反而更放得开。

“我们看得更多的是两人为了确保女儿能上最好的幼儿园而操心,为了要不要领养第二个孩子而纠结,为了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而努力。而这些柴米油盐的家长里短和克莱尔、菲尔夫妇所日常思考的东西毫无二致。”

奥巴马是第一位在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到同性恋权益的美国总统,在他任期内,同性恋婚姻在全美实现合法化

科恩哈勃认为,米奇和卡梅伦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最佳广告,因为他们给全美人民包括那些对同性恋群体抱有敌意的保守人士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个群体的窗口。“《摩登家庭》这类流行文化对中间派的影响尤其大,他们会觉得即便通过了同性婚姻法天也不会塌,而米奇和卡梅伦也有和一般人一样的权利。”

菲尔的扮演者泰·布瑞尔(Ty Burrell)举例说,他自己就认识很多5年前还自称为“保守派”的人通过《摩登家庭》而改变了想法。“还有好多极端保守的人,虽然仍然说自己不会支持,但也没有像以前一样妖魔化这件事了。”布瑞尔说,沟通和交流是化解敌对的最好办法。

不光是《摩登家庭》,近年来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流行文化从各个方面都影响到了民意的变迁。“虽然涉及同性题材的流行文化作品,比如《欢乐合唱团》(Glee)和《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等,有时也会让极端保守派的敌意更加一层,但在统计上来看,这部分的数量还是比不上那些成功被吸引到支持阵营中的中间派。”《好莱坞报道者》称。

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好莱坞报道者》的全国民调数据显示,有31%的受调查者认为同性题材的流行文化让他们对这个群体的态度转好,10%的受调查者表示“反而更差”。

“年轻人的受影响程度更显著,这可能和他们本来就是流行文化的主要市场有很大关系。”民调专家乔·佩恩(Jon Penn)表示,年龄因素对选民如何看待社会议题的影响相当大,比如支持同性婚姻的人群中,35岁以下的几乎是35岁以上的两倍。“而且他们更容易因为流行偶像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立场。”

“凯蒂·派瑞(Katy Perry)对奥巴马的成功连任贡献有多大?没有人做过具体的调查,但你要知道这位歌手拥有最多的推特粉丝(超过6200万)。”佩恩举例称,35岁以下群体受明星观点而改变立场的可能性是35岁以上群体的15倍。

如日中天的流行天后凯蒂·派瑞一直都是奥巴马的铁杆粉丝。2012年大选中,她义务为奥巴马举办了多场筹款演唱会,并把票房收入贡献给了奥巴马选举团队。此外,她还直接穿上一件印了选票的连衣裙,在“奥巴马+拜登”的一栏前面打了个勾。

实际上,从梦露和肯尼迪时代开始,好莱坞和自由派之间的联盟关系就已经建立。从上世纪就参与同性恋平权的麦当娜到这个世纪为流浪青年建立基金会的麦莉·塞勒斯(Miley Cyrus),美国娱乐明星不分老中青集体热衷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传统有目共睹。而且从比例上来讲,这些明星大都站在主张多元文化的自由主义这一边。

正如恶俗动画《脆莓公园》(Brickleberry)中吐槽的那样,保守派幻想中的加州好莱坞已经被“同性恋黑帮”所控制,他们正在持续不断地通过各种电影电视和流行音乐向全美国传输“淫秽文化”。

《好莱坞报道者》认为,很多极端保守派对同性题材文化作品产生抵触并进而更加敌视同性恋群体就是因为这些东西过去的许多年间改变了很多中间派的立场,尤其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让他们感到很无力,他们认为美国的未来被娱乐产业毁掉了。”

最新消息称,已经有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表示有意将“Obergefell v. Hodges”案的主角吉姆·澳博吉弗(Jim Obergefell)的真实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在不久前的最高法院裁决中,大法官们最终决定支持澳博吉弗的上诉,因为这个案子,同性婚姻在美国全境得以合法。

猜你喜欢

米奇同性摩登
“铲屎官”和“小祖宗”
斑驳
摩登之家
奔跑吧,“红米奇”
小兔子开博客
摩登上班族
回到摩登70’S
报告
作为美女,压力山大
美国六成地区同性能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