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来说说专车

2015-09-10

汽车之友 2015年15期
关键词:黑车专车政府部门

我要说的当然不是拉砖的车,而是那个当下最吸引公众眼球的、最受互联网巨头追捧的、最招出租车司机忌恨的、最令政府管理部门头疼的、最让各路媒体莫衷一是的专车。没错,就是那些个什么滴滴专车、神州专车以及从国外折腾到国内的Uber优步等等,貌似“黑车”又绝不承认的“灰车”。

其实所谓专车与正规出租车之间的“撕逼”大战并非中国所独有,基本上世界各地的大都市都会面临相同问题。因为出租车的管理运营方式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是无数拨儿的相关不相关的政府部门领导历经无数次的出国考察学习的成果。比如不久前就听闻巴黎出租司机闹罢工以抗议Uber抢了他们的生意,法国的哥也真是剽悍,据说竟然还有的哥假扮乘客“钓鱼”Uber司机,将其骗至荒郊野外群殴并毁坏车辆。可见“专车”并非像上面提到的某家公司所宣称的目的是“打击黑车”,因为黑车本就不在阳光下,打击它的人也有的是,根本不会跳出来发声说自己受了委屈。真正被抢了生意、影响到生计的是本来生存环境就不太好的出租车司机们。

我不想去探讨出租车管理法规与专车运营之间是否存在灰色地带,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专车是否合法,因为这个我说了不算。我只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上说,至少专车违背了公平原则——即便是现行的出租车制度不合理,也不该由某家公司就这样绕开制度另外建立一套新的体系,因为它无法解决原来体系内普通劳动者的饭碗,也负担不起由此产生的公共责任。毕竟全世界的出租车不管是由公司运营还是个体运营,都是在政府部门的统一监管之下,这样才能给打车出行的市民、游客提供最大限度的信心和安全保障。也就是说,出租车本身是一项市场化的盈利产业,为了公共安全和城市形象等原因,而把它纳入到包括公交、地铁在内的城市公共事业体系中统一管理,从国内几十年、国外几百年(没写错,人家外国大城市在马车时代就有出租车了)的城市管理经验来看,这个体系没大毛病。

所以说,专车要想“洗白”,既不能靠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思维,也不能靠法不责众的浑水摸鱼,而应该与城市管理者一起,研发出一套符合新时代思想、照顾到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的出租车制度来。到时候就不用分什么黑白了,大家都是TAXI。

最后再多说两句关于出租车的。之所以会产生出这样的矛盾就是因为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性,排除官商勾结利益寻租等腐败层面的问题不谈,就是放眼全世界,很多大城市的出租车都是垄断的,像巴黎、纽约,一张牌照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块,单位可是欧元及美元哦!按照传统的城市管理理念,出租车必须要控制在一定数量以内,由此也就造成了出租车牌照的稀缺性。那么,我们未来改革出租车制度是延续这一理念呢,还是探讨一下放开数量的利与弊?

我个人倒是更推崇伦敦的做法:伦敦是少见的不限制出租车数量的大都市,基本都是个体运营方式,取得运营资格的方式很简单,就是通过政府部门的考核之后持证上岗。不过据说考核之严堪比“律考”、“注会”,所以伦敦的出租车数量并没有泛滥,出租车驾驶员的素质也高,服务质量也是出了名的好。这是不是一个好办法呢?

猜你喜欢

黑车专车政府部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坐黑车
在温哥华坐“老年人专车”
杨传堂:专车模式值得借鉴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
打黑车
轰趴专车?——MINI CLUBMAN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女大学生误上黑车被囚禁性侵案启示录